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真定路是京师大都的南大门,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门户,因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因大部分辖地是宽阔的平原,陆路交通极为便利,滹沱河也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因而真定路在全国的交通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便利的交通成为促进元代真定路经济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东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传来佛教,首在洛阳建白马寺,次到五台山,以为是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即于此处建寺传教。公元一世纪左右,原本出于西域的《华严经》中已提到中国内地的清凉山,这自然是在西域流传中编上去的,但反映出当时五台山佛教已有相当规模,以至名传国外。自此以来,经历代帝王及僧人多方经营,五台山寺院林立,香火极盛,一直是佛教的一个中心。而唐代,则是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唐代五台山佛教的情况如何?日僧园仁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顸、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兴城县出土的元代《翠峰寺地产记碑》的考察,揭示了元初辽阳行省的兴城县及觉华岛的佛教与社会状况.兴城县及觉华岛虽偏处东北一隅,但仍然有禅宗僧团活动,并通过地方官府买进土地,立下契约,自己经营,立《翠峰寺地产记碑》以确认和强化本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体现了“农禅”思想,也是元朝寺院经济和土地买卖的一个例证.本文通过比对《敕修百丈清规》,考释了《地产记碑》所述的僧职,有利于增进对元代禅林制度和相对边缘地区的禅院的实际运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6.
黎蔷 《家教指南》2002,(2):87-94
山西省五台山佛教文化宝库 ,不仅保存着卷帙浩繁的佛教文学艺术作品 ,而且还珍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佛教古典戏曲文物。通过场面博大的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图与藏经洞数量可观的汉藏佛教写本 ,以及晋北与晋东南近年陆续发掘的赛戏、队戏等古剧 ,可初步梳理出五台山佛教戏曲原始形态与内容。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普寿寺兴办的清泰安养园,引进现代的“安养院养老”模式,一改佛教界传统的“居寺养老”模式,以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人性化,为山西佛教慈善事业由传统慈善、传统救济模式向现代公益模式转化提供参考经验.清泰安养园作为山西社会养老体系的一个完善补充,不仅可以解决普寿寺僧人群体的养老问题,也为正在兴办的山西佛教慈善养老事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开化寺是元氏县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寺院。开化寺兴盛于金元,这一时期寺院多次修缮,存留石刻众多。这些石刻清楚记载了寺院的历史沿革、建筑维修记录以及整体的空间布局。元代开化寺以山门、佛殿、法堂、丈室为中轴线,“宗派之院”分列左右,寺院布局规整,生活服务设施完备,为探讨汉传佛教寺院金元时期空间布局的特征和演变提供了详实而精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元代广东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一定的特点。藏传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粤地。佛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佛儒相争的现象,但佛教的势力比儒教要大得多,甚至欺压儒教。南华寺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扶持和保护,也体现出元朝政府对禅宗顿教的态度。寺庙、佛塔、佛像等的修缮、重建、新建,也是元代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流行用石材建造寺院和佛塔比较流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元代来华的几个印度和尚及其与中土士大夫的交往唱和作了考述。这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儒士往往按中国儒家的标准来衡量外国僧侣,同时,来华印僧也学习到中国文化,作诗文“有唐人作者之妙”。印土寺中有印度和尚。本文认为,“印土”即“印度”之异译,在有印、华两国僧人参加的佛教传承链中,见出儒家思想对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能海法师是近代著名爱国佛教高僧之一,他先后两次入藏求法,顶礼康萨老喇嘛,习得显密法要,获密宗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第二十八代嫡传。之后,能海法师不断在五台山传播藏传佛教,成为这一时期推动藏汉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贡献者。同时他在五台山时期著述三学、翻译经文,对显教和密教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能海法师已经成了五台山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近代藏汉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客僧有的来源于敦煌当地僧团,有的来源于敦煌以外地区.前者体现了敦煌佛教僧团是一个整体,僧团内部人员可自由流动.后者体现了敦煌与其他地区的政治往来和佛教交流.敦煌寺院安排外来客僧的住宿、饭食,同时也要统计主客僧人数并上报僧团,以便佛教僧团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3.
普通院是唐代五台山进香道上的一种佛教建制,其设置地点及规模功用因记载较少而往往被忽视。五台山的进香道路线分为东、南两线,两条进香道上的普通院规模并无定制,分类与归属各不相同,有的属于某一寺院,有的是专门在交通枢纽上单独设立的。普通院在唐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从四方朝山巡礼而来的僧俗旅客提供了食宿地点使山上僧人进出运送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商旋运输的中继站,通过施斋济贫宣传了佛教。透过普通院这一建制折射出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四库馆臣站在儒家正统立场,对元代僧诗的评价普遍较诗评家为低.对刘秉忠和姚广孝两位奇僧,馆臣从政治立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结论有天壤之别.僧诗的蔬笋气和烟霞气实由诗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气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王潇 《文教资料》2014,(29):110-112
《秘书监志》是元代记载秘书监工作的一部志书,其中引录的元代官方文书成为研究元代公文发展的珍贵资料。圣旨、表、笺等文书大量出现并且反映了元代文书的一些特色。所载书中的图书、档案、文献保管等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元代公文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文书材料。  相似文献   

16.
元曲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河朔则是元曲诞生的摇篮.元曲当日在河北城镇极为流行,而真定,即今河北省正定、石家庄一带,则是中心之一.元代的真定地区极其繁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曾描述过该地区人口兴旺、商业繁荣、城市发达的情况.据《元史》卷五十八记载,当日真定路有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户,二十四万六百七十人.卷九十四记载,该地每年上交商税高达一万七千四百八锭三两九钱.无论从人口的兴旺、还是从商业的发达情况看,真定都是仅次于元国都——大都地区的第二个繁华中心.在这样一个繁华地区,自宋、金以来歌舞就很兴盛.南宋著  相似文献   

17.
敦煌莫高窟北区B168窟新出土八思巴文文书残页,是一份很珍贵的八思巴蒙古语文献.通过对其文字的考释,确定该残页是一款皇帝圣旨的前半部位的局部,属于当时的官方文献,并初步认定为元世祖忽必烈薛禅皇帝颁给高昌王亦都护的圣旨原文,同时指出了该残页文献与以往刊布的八思巴文文书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0,(35):44-45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被世人美誉为“海天佛国”。普陀山面积约12平方公里,四面环海,风光旖旎,景致迷人。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专有项是旅游语篇中的一大特点,以佛教文化盛名的旅游景点更是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为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带来许多翻译困难,文章在文化视角照观下,结合王东风的"文化缺省理论"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论",通过对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景区宣传手册的翻译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了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语篇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都是因佛教而扬名的旅游胜地。佛教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两汉交替时逐渐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夜里梦见一个神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