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2.
一、四种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枣糕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同时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成功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彻底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同时建立了原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初,卢瑟福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由此开辟了原子核物埋的新领域,其中α粒子散射实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原子结构的“入门”.高中物理教材中,α粒子散射实验是重点介绍的内容,但由于中学一般较难开展此类实验,教师常采用看图讲“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静态”的物理事实.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宅被动地接受结论,机械地记忆.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  相似文献   

5.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笔者用“Director”制作了课件,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模拟,以求学生对原子核成结构的出现历程有一个清晰的、形象的认识。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6.
姜玮 《物理教师》2002,23(6):50-51
自然界许多物质的发现 ,都基于科学预见、客观验证 .中子和中子星就是典型的例证 .1 中子的发现1.1 卢瑟福的假设18世纪初 ,α粒子散射实验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 ,对原子核的组成 ,当时科学界存在着两种看法 :(1)由于原子核中能打出高速电子流 ,因此认为电子是核的组成部分 .但这一观点遇到的困难很多 :如电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 11837,体积也极小 ,像这样一颗又轻又小的粒子要想束缚在原子核中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力 ,但人们无法解释这个力 .(2 )认为原子仅由质子构成 .但这又不能解释α粒子的结构 :一个质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 1,而α…  相似文献   

7.
α粒子散射实验是高中原子物理实验,存在课堂无法演示、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通过自制教具将α粒子撞击金原子的现象宏观呈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想与方法,建立原子结构模型,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只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只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很快就被证明与经典电磁理论、原子稳定性及线状光谱相矛盾,但其中所蕴涵的模型化推理的科学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结合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来说明模型化推理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0.
原子物理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高考对这部分内容虽然要求较低,但每年均有1~2道题,且分值不低,理科综合卷分值则一般在12分左右.重点考查α粒子的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氢原子能级、衰变规律、核反应方程及核能,其中以原子核反应方程、氢原子能级和质能方程等知识点命题频率较高.下面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使同学们对原子物理重要考点加深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α粒子散射现象是建立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实验证据,它对于否定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该实验涉及微观事件,在中学原子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演示,造成了许多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感.本文利用C语言图形环境模拟了由四个原子排列而成的单层金箔片,展示了三个α粒子基本上无偏转、小角偏转及大角散射三种情形的动画过程.二、实验原理及函数功能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图1上不发生偏转,通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明显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一节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统核运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书内容,很容易使读者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结构模型。以克服卢瑟福核式结构的不足.或者干脆…  相似文献   

1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考点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冲刺点金:知道汤姆孙发现电子,掌握测量电子比荷的方法:知道α粒子实验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重点应掌握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比荷的方法,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会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量纲分析原理做了梳理归纳,并对于原子物理中的一系列关系式进行了量纲分析,包括氢原子的特征量、黑体辐射公式中的物理量、α粒子库仑散射特征量、与磁场有关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6.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做法和结果。 2.理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学说,并会用学说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的能力。德育方面: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运用讲、看、点、议、练等手段)〔教具〕α粒子散射电影片、16毫米放映机、幻灯机、幻灯片、写有问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由于敏锐地捕捉到α-粒子轰击金箔时几万分之一的粒子反弹回来的事实,发现了原子核、中子,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从空气里分离所得到的N2比从含氮化合物中制取的N2多出了0.0067g,同其他科学家一道反复实验发现了稀有气体.弗莱明在培育。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模型”一节中是这样线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真的电磁理论发生丁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化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节内容,很容易使读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