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研成为一种重要的教研形式。如何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是教研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而社会性软件是网络上实现“人与人交互”的重要工具,是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有效平台,它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社会性软件在网络教研中有利于教师的反思和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社会性软件有助于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研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而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如何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形成教师间的深度交互,促进有效资源的协作生成,使网络教研真正发挥实效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以社会性服务软件WIKI为依托,分析了其以非线性和自组织为主要特点的知识链接机制,探讨了将教师的网络协作引向深入的环境支持,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教研活动的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网络教研的发展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余丽 《华章》2010,(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性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之中.社会性软件是网络上实现"人与人交互"的重要工具,是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有效平台,它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本文是从社会性软件的教育角度出发,研究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认知结构中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等,即教师的默会知识,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社会性软件有利于教师的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软件形式给教育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一个良好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形成需要知识、社会网络、社会价值多方面条件共同支撑。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对“教师和教师实践反思模式”、“教研员和教师教学研究模式”和“大学科研专家、教研员和教师课题研究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实证研究,有针对性提出“知识-社会网络协同发展”策略方法。即知识和社会网络完善共同促进教研共同体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并将该策略模型和方法在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中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在提高人们网络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从三个纬度分析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近些年来,网络教研逐步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研以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动态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和社会性、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和合作性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从网络教研的现状着手,简要探讨了网络教研的载体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陶园园 《华章》2007,(11):157
网络教研是伴随教育信息化而产生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价值.它扩大教研内涵,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更有利于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但是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观念、经费,信息素养,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转变观念,认同网络文化,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实施网络教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各种社会性软件随着网络的发展发挥出日益重大的社会价值.对中小学教师发展非正式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目前关于充分有效利用社会性软件来促进非正式学习方面研究较少。通过调查问卷深入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应用社会性软件的具体情况,总结分析现状.提出应用性策略促进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拓宽教师职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教研应运而生,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推进学校教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把校本教研与网络环境结合在一起,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构建一个开放的既有整体规模又具个性特点的校本教研网络,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实效性,更好地服务教学、指导教学,从而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前瞻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80-83,125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远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QQ虚拟学习社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对社群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社群网络结构特征、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以及社群成员参与动机、满意度、忠诚度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虚拟学习社群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是人口大国,计算机的普及率也相对较高,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网络开始变得复杂多样,而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应用也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的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博客吸收的是博客RSS、TrackBack等核心,显著特点是零技术、个性化、协作性、交互性,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现代教育交流平台。本文从教育博客的应用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它是如何改变着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如何孕育并催生出新的教研文化,如何成为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博客吸收的是博客RSS、TrackBack等核心,显著特点是零技术、个性化、协作性、交互性,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现代教育交流平台。本文从教育博客的应用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它是如何改变着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如何孕育并催生出新的教研文化,如何成为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的实现,网络资源已成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高校网络资源建设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新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载体.网络资源的建设应在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前提下,使用统一的资源开发平台,生成统一的网络资源格式,实施统一的网络资源整合和管理,建立多元化网络资源服务,构建以服务为目的、开放的教育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16.
网络写作教学是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的产物,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目前,对网络写作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总结了网络写作教学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网络写作教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进展,归纳了网络写作教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其开发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教学中把多媒体课件用到教学的"刀刃"上,能达到传统教育不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探索开发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的开发构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迅速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本文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作了阐述,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实践应用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In Gree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schools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king IT literacy a priority for all individuals. Consequently, the teaching of algorithms and programming, with the ulterior motive of teaching modeling as well as problem solving, has been greatly limited in Secondary Education. However,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algorithms and programming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intellectual tool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basic education. In any case, both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findings, as well as, our own experience confirm the fact that novice programmers come up against many mental obstacles in thei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ing of program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algorithm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difficulties and successfully teach the elementary concepts of algorithms and programming, we have developed didactic scenarios, which are based on specially designed educational software.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we are attempting to develop a program for the systematic training of those students who will become IT teachers in Secondary or Primary Education. The most significant findings of our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a)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oftware and its experimental u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llow us to formulate several general rule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didact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se environments should include. (b) Educational software is effective only when it is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idactic scenarios that the teacher organizes and which are supported by the software. (c) Teachers do not spontaneously use educational software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ationale. Therefore, specific training is required so that they adopt and use such software in didactic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