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自何年月始,语文课的“讲”字被逐出了课堂,谈“讲”甚于“谈虎变色”,语文课变成”导”“读”,“问”,“练”……等,美其名日:“变讲堂为学堂”:似乎谈“讲”字就“抱残守缺”,就是“不合时适宜”,就是“少慢差废”。  相似文献   

2.
字的哲理     
挫:想事事“坐”等到“手”的人,必定事事不顺。否:真正反对你的人,往往“不”表现在“口”上,而是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3.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周伟翼 《现代语文》2005,(12):44-44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  相似文献   

5.
杨月仁 《小学生》2009,(8):25-25
“野”:读yě,左为“里”,右为“予”。好多同学右面与“矛”相混。组词可为野外、野地、野花等。“烧”:读shāo,左从“火”,右从“尧”。这个错误好多人都会犯。在精写“浇”、“绕”、“跷”等字时,都会多加一点,这样就成了四不像。  相似文献   

6.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7.
“含金量”的新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量”原指金元素的含量(“量”有“程度”、“高低”、“大小”等意思),例如:金矿的含金量/黄金饰品的含金量。由于“金”可以比喻珍贵、重要或稀有的东西,以致“含金量”的使用范围扩大,引申出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曾巩在《墨池记》中就曾这样提到:“学则固岂可少哉!况欲学徒道德者邪”,这里的“学”即“作文:,这里的“德”即为做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11.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思想 充满自信,把握机遇,挑战自我。 关键词:“自信”、“机遇”、“挑战”。 本质含意:每位学生要对自己高度负责,拼几个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3.
“大”不一样的great与big:great与big都有“大的”意思,但表达“大的”含义不相同。*great意为“伟大的,重要的”,用作形容词,一般修饰抽象名词。  相似文献   

14.
本以《敦煌愿集》所收材料为对象,用统计法定量分析了“並”、“并”、“併”三字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并”、“并”义别,“並”主要是“并列”义,“并”主要是“并且”义;“併”则可通“並”、“屏”、“病”、“秉”等字。这对敦煌写本的整理,以及传世献的校勘、《汉语大字典》的修订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中职学校要在“新”、“活”、“严”字上做文章,走活“招生一培训一就业”满盘棋.抓住时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校长如何找准这团“乱麻”的“头”,理出“线”,绕成“团”?我的经验是:头脑清阻,思路清晰,抓好“点”、“线”、“面”、“体”。校长必须胸有全局,使“点”、“线”、“面”上的工作都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这个“体”。  相似文献   

17.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对该文中“落英缤纷” 一句的解释,大多数资料都是“落花杂乱而繁多”:其中的“落英”语文教材中注释为“落花”。其实,这样的译注是很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根据语义和语境,该言语中的“落英缤纷”,描纷的是鲜花料漫的景象,其中最闰键的词“落”只能解释为“初”、“始”之类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即初开的桃花;整个句子应该理解为“初绽的桃花绚丽繁茂”。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圣明 《教书育人》2005,(11):35-35
威信即声威与信誉,众所共仰的声望。《辞海》有威信条目:“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威信,贵在有“信”,有“信”才有“威”,这里的“信”指:信用、信任、信服和信赖。  相似文献   

19.
沐俊敏 《学语文》2006,(1):46-47
一、“不毛之地”之“毛”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向沙漠进军》:“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有是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课文对“不毛之地”的注释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第六册《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课文对“不毛”的注释是:“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毛,苗。”  相似文献   

20.
吴歧廷  齐宜永 《中学理科》2007,(1):17-19,92
1.正确“读”、“写”化学方程式 概括地说,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如下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