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古汉字是与现代汉语字词相区别的。同一个字古今词义、词性大多不同,甚至读音、写法也有一定的区别。这源于"古"字,即时代的间隔性,越是朝代久远,古汉字与汉字的区别越大。这就为我们研读各个时期的古代文学造成困难,尤其是涉及古文学篇章较多的高中语文课堂,古汉字成为阅读古文学难以纵横一跃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课时,针对古汉字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强记硬背,而是将古汉字自身的优势彰显出来,美学、  相似文献   

2.
从甲骨文到小篆,古汉字的结构形式一直在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内部的相互转化以及“四书”向记号字、半记号字的转变两个方面。古汉字结构产生变化的内部原因很多,主要有形体的简化、意音的强化、形体的整齐化、形体的讹变和形体辨识度的加强等。在古汉字结构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汉字的结构,一是要重视“四书”又不能囿于“四书”,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古汉字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挑战1+1     
《辅导员》2010,(17):59-59
辨认古汉字 你能认出下图六个古汉字代表现代哪六个字来吗?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写词记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工具,是延长语言作用的手段。古代的文章和作品,部是靠汉字把它写在书面上,才能流传到现在。可是我们今天在出版物上看到的汉字,并不是和古代的汉字一模一样,能够认识现代汉字的人,或者能够认识影印宋版书上的字的人,不一定认识古汉字。可以说很多人不认识古汉字,只有少数的文字学家才认识古汉字。这就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有关转喻的理论可用来分析古汉字造字表词的方法,由此得出了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转喻的几种形式,如"工具转喻法、因果转喻法、容纳转喻法"等。从认知角度探索古汉字造字表词的方法,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先人的造字思维,把握古文字的造字规律,为古汉字的释读提供新鲜的也许是更为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汉字与原始绘画艺术的起源同步,在形态结构上最具绘画艺术美。中国古汉字绘画艺术美的基本内涵是象形和会意,主要是采用各种图像表示字意,把绘画艺术揉合于文字符号之中。古汉字书画艺术美的表达方式是以笔法为表现手法、以点线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在汉字基本定型的两千多年中,汉字的书法艺术逐步发展成熟,形成千变万化的书法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特点的书法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为了书写方便和间架结构美观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笔顺。例如:口这个字,小篆可以先弧后横,也可以先横后弧,而楷书则有固定的笔顺规则。由古汉字阶段演变到今汉字,直到现在我们常用的楷书,让人明白,古汉字都是圆笔线条组成字,今汉字则是把圆转变为方折方笔组成字,把字写得更方块了。我们不能只会认会用,更要会写。  相似文献   

9.
我在《古汉字三重定义法初探》(见《益阳师专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下文简称《初探》)一文中,从新探讨了古汉字定义的原则。在这以前,文字学界曾有过“顾形生义”说、“联想规定性”说和“单纯”“表音”说。就古汉字完整字义的考释而言,上述三个学说,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王铭波 《广西教育》2013,(45):73-73
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量非常大,而像“水”“山”“火”“上”等这些常用的独体字还保留了原来的字形,与学生的实际认知度联系紧密,笔者以为,恰当地引入古汉字,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学习汉字、使用汉字,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字是文化表现载体的一种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一课时尝试用古汉字猜生字的方式导人新课,通过分析古汉字字形学习生字,借助古汉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堪称世界经典之作.作者通过“作者引退”的方式让小说的人物去讲述自己的故事,人物的直接对话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而正是这些经典对话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道德价值观。“作者引退”理论使奥斯汀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文言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在方式上是相通的,故“采”对于文言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文言小说创作实际状况,发现文言小说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文言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文言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以上方面,决定了文言小说内容上的“博”、“杂”,在结构上的“小”及作家非正统心态三个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到现代,意境则和典型一起构成了现代小说"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现代散文化小说中,意境主要是借助情节的淡化、人物的虚化和自然的强化交织出来.散文化小说意境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叛离.它对当代小说创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诗经》到陶诗看田园诗的发展与成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渊明的田园诗比《诗经》中的田园诗成熟,其表现为:一、由无名氏创作的四言诗到诗人创作的王言诗;二、由叙事性的田园诗到抒情性的田园诗;三、由理想田园生活的笼统概念到优美的学蓝图。  相似文献   

16.
英国近代小说《呼啸山庄》是一部以探索人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叙述,成功地揭示了自然人在外界狂风暴雨摧残下人性的扭曲、堕落和复苏的三重结构,它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的严酷现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它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创性使其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语言、人物形象与本事和情节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是平安时代特有的文化——摄关政治,及其派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的产物。正是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造就了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9.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