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惊悉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先生十一月九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悲痛之中,想起了三十年来不断向李先生请教的往事.我虽不属于先生的嫡派弟子,也不是他的忘年至交,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风范,却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我是一九五八年认识李先生的.那时我在天津读高中三年级,而李先生早已是闻名海内外的南开大学教授和《新港》杂志编委之一了.是秋日一个礼拜天的上午罢,天津市的上空没有平时那么多烟雾,天气晴朗,和平路上,特别是胜利公园附近一段,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2.
让自己做一盏引导别人的尾灯。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先生。我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故事了,于是便问他的创业秘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5年前,李先生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事。他们的老板不但是个在多个国家拥有众多  相似文献   

3.
乔纪华 《成才之路》2011,(25):97-I0014
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企业家李先生。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史峰 《云南教育》2009,(13):45-46
我的朋友李先生在国内操办着一所私立学校,他感觉现在办私立学校困难不少,疑惑也不少,所以就想考察一下国外私立学校的办学情况。借鉴一下人家的先进做法。李先生觉得我平时关注教育理论与现状,所以此次澳洲之行非得拽上我,说是让我在考察过程中给参谋参谋。  相似文献   

5.
我的朋友李先生在国内办着一所私立学校,他感觉现在办私立学校“危难”不少,疑惑也不少,所以就想考察一下国外私立学校的办学细节,借鉴一下人家的先进做法。李先生觉得我平时关注教育理论与现状,所以此行澳洲非得拽上我,说是让我在考察过程中给“参谋参谋”。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科研的先辈、德高望重的原西北师大校长李秉德教授于去年五月辞世,其时因我不在北京,未能目送先生仙去,实为一大憾事。而今,我重读先生宏著,深为感慨,特著文追思先生生前教诲,以志纪念。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50年。在上一世纪70年代,我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李先生。李先生谆谆教导,勉励我切实无私投入童蒙教育。李先生历数他在上一世纪30年代在河南从事语文教改的经历,企盼有人继承这一事业。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他特地为我写下一段铭言,赠我墨宝(见文首)。李先生在从事教育科研方面,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7.
我去韩国进行市场调研,托人介绍了李先生做向导。入住当晚,李先生夫妻同来接风,一桌地道的韩国料理,感谢的同时,告诉他们不必如此客气,自己是来调研的。李先生掏出笔记本,把我需要了解的市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又告诉了我几个值得去探访的地点。我由衷地向他表示了谢意。他笑着说:"这是从中国传过来的传统呀!有朋自远方  相似文献   

8.
史峰 《青年教师》2009,(8):43-44
我的朋友李先生在国内操办着一所私立学的办学细节校,他感觉现在办私立学校"危难"不少、疑惑也不少,所以就想考察一下国外私立学校,借鉴一下人家的先进做法好走出心中的“危难”。李先生觉得我平时关注教育理论与现状,所以此行澳洲非得拽上我,说是让我在考察过程中给“参谋参谋”。  相似文献   

9.
十余年前,也就是1974年7月23日上午,去年刚刚故去的著名汉语音韵学家李方桂先生(1902—1987)在台湾的史语所作了题为《汉语研究的方向——音韵学的发展》的专题演讲,讲演稿经整理后发表在《幼狮月刊》第四十卷第六期(1974)2—8页上。此文后来转载于《音韵学研究通讯》1982年第1期。李先生此文就几个音韵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精辟看法。李先生是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权威,笔者才疏学浅,不敢望其项背。但我现在也做一篇与李先生的上文题目类似的论文,其用意主要有这样两点:一是想以此文悼念李先生的逝世(李先生于1987年8月21日病逝于美国加州奥克兰),以表示笔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烦恼     
刘霞 《生活教育》2013,(6):117-120
一个父亲的烦恼事上周,应邀在苏中地区某县中给高二家长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一位姓李的父亲和我聊到了他的家庭。李先生是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因为当地没有汽车制造厂,所以他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一直在外省工作,每年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从李先生到外地工作开始,他的爱人秦女士便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已经十多年的时间。李先生说他的儿子小学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  相似文献   

11.
李先生应征一家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职位。 一回家,李太太就抢先问道:“事情怎么样了?” 李先生说:“明天就开始上班,月薪十五万,还有红利奖金。” 李太太听了,真是惊喜交集,忍不住往下追问:“待遇既然不错,想必应征的人一定不少吧。” “大概有三四十个,都是广告界的精英。”李先生回答。 “录取了几个?” “只录取了一个,就是我。”李先生很神气地说。 “那考些什么题目呢?” “只考一题。”李先生说:“总经理分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任凭我们在上面画些东西。然后他把考卷从楼上窗口撒向大街,看过路人究竟先拿谁的考卷。有的人在纸上写着非常…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略稿”,从一九五四年六月开始在“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到现在已出了第三卷。就已经出版的这三卷来看,李先生对这部著作里的某些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是下了一些工夫的,而且李先生主观上是力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书中表现出来的某些见解和方法,比了他以往出版的“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以及“陶渊明传论”等书,也确实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的。正当广大读者需要获得中国文学史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李先生愿意把自已在大学里所用的讲稿拿出来公开出版,这种精神也是可贵的。所有这一些,我想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还是应孩指出,李先生的这部书,里边存在的错误和缺点也还是不少的,而且有一些错误和缺点是带有根本性质的。这里,我愿  相似文献   

13.
虽说是隆冬的季节,可南京大学校院里的草坪却绿茵茵的,带给人春的气息。在一座老教学楼里,记者见到了李建龙教授。沐浴在阳光里的李先生很亲切、随和,立刻打消了记者的拘束。李先生很爽直,记者刚说明来意,他便介绍起生态学知识了。记者对生态学是外行,索性就听先生上一堂生态学的科普课。李先生:这两天正在为出版社编一套“生态学热点科学丛书”,介绍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生态文明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我就可以送你一本书了。记者:谢谢!先生能不能谈谈您的具体研究方向?李先生:我的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屠杀》(油画)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作。有人称这是日本人最恨的油画,但不容否认此画也震撼了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池田大作先生1997年在写给画作者的信中就称:"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这幅跃动着李先生魂魄的杰作,最主要是在呼喊真实"。"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李先生的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惟一幸存的小孩。犹如他所象征的,贵国人民不屈于日本侵略的凶恶,挺身而起。而今贵国已取得伟大胜利,达成傲视全球的伟大发展,我从·心里为之拍手喝采"。"向着和平与幸福的21世纪,正如李先生经常描绘的。洋溢‘母子’欢声笑语的21世纪,我会进一步贯彻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一 4月6日上午,我打扫完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时候,心理咨询室的门开了--个风风火火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我急忙让座,对方一落座就急着开腔:"老师,我是九年级五班小李的家长,他已经离家出走好几天了.我和他妈妈好想他回家!" 我拿出杯子给李先生倒了一杯茶,缓解他紧张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  相似文献   

17.
【一】60年前,我出生在一个小乡村。那时尚未解放,村里还没有正式的小学,只有一个“村塾”,很像鲁迅先生提到过的“三味书屋”。哪个孩子愿意主动上学呢?没有。一开始,我也乐于在村里或田野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将上学视为小鸟被关进笼中,恐惧极了。我五六岁上,被祖母、父母强行“扭送”到村塾里去读书。起初我也曾恐惧过,但几乎就在入学的一两个小时之后,我就感到了上学的愉快。第二天,我便很主动、很高兴地去上学了。而这一切都缘于我遇到了一位名师。塾师李先生四十余岁,高个子,为人和蔼且又有幽默感。我刚刚走进村塾,坐在课椅上,李先生…  相似文献   

18.
某天下午,在李先生家的2楼客厅里,凶手趁李先生午睡时,用尖锐的凶器刺进李先生的咽喉后逃跑了。管家赶到时,李先生只说出"法希"二字,指向钢琴便咽了气。警察将房屋包围,确定凶手是藏在屋里的暗室中,  相似文献   

19.
在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仙逝两周年前夕,在李先生执教二十四年的南开大学,于8月16日至18日召开了李何林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李先生的生前友好、来自四面八方李先生教诲过的莘莘学子共近二百人出席了会议,李先生的夫人年近八十的王振华教授也由北京专程到会。这次会议对李先生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的学者品  相似文献   

20.
为有成就的音乐家开音乐会最近,我听了京剧音乐家李慕良音乐会后才知道,大家熟悉的京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唱段“风声紧”、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誓把反动派一扫光”等唱段均出自李先生之手。由此我想到,为什么李先生快80岁了才为他开音乐会呢?如果早一点宣传这样有影响有作为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