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拙编《袁枚全集》出版后,陆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如吴艳红《星湖诗集序》,陈少松《袁枚佚文两篇》;王进驹《介绍一篇袁枚集外文》,陈玉兰《袁枚佚文异文两篇》;包志文《从袁枚佚札佚文看〈随园诗话〉版本及刻书时间》,徐国华《新发现的袁枚一首集外诗》,等等。这对于不断丰富、完善清代乾嘉诗坛盟主袁枚之著作无疑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袁枚"性灵"诗论之深入人心与其文坛地位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小仓山房诗文全集》、《随园诗话》等著述的广泛传播。本文在考察并掌握大量版本实物的基础上,结合袁枚诗文及集外手稿、信札、日记等文献材料,对袁枚若干重要著述之刊刻、修订、售卖与传播过程展开细致考述。其中涉及随园著述之售卖方式、成本售价、翻版重刻及海内外传播等,尤罕见前人论及。  相似文献   

3.
袁枚于乾隆十三年(1748)秋以三百两银子购得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随园(《随园诗话》卷五)。关于随园的旧主,袁枚于《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记云:余买小仓山废园,旧为康熙间织造隋公之园,故仍其姓,易“隋”为“随”,取“随之时义大矣哉”之意。又,《随园记》亦记云: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缭垣牖,构堂皇,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二)由上引可见随园旧主为隋公。所谓隋公名隋赫德,他于康熙年间接任曹为江宁织造,在小仓山之北构建了因其姓氏而名为隋…  相似文献   

4.
胡贤林 《编辑之友》2012,(8):111-113
在清代乾嘉诗坛上,袁枚编辑的《随园诗话》风靡天下,影响甚广。在选题、组稿、编稿上不乏成功之处,这得益于袁枚卓识不凡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5.
袁枚致李宪乔的信为《随园诗话》最早版本的刊刻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年致李宪暠的信对研究山东高密诗派的交游情况有帮助;吴大徵致祁世长的信是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清朝名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过:“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大巧之朴”历来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船工》,正是袁枚笔下“巧”与“朴”的一次较为完美和深层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兰台交响曲     
200多年前,清代诗人袁枚筑园小仓山,取名“随园”.一部《随园诗话》让随园名扬四海.1958年,江苏省档案馆成立,六次变革,四易其址,落户随园. 58个春秋冬夏,58年风雨沧桑.一代代档案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初心不改,铸就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伟业.  相似文献   

8.
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过:“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大巧之朴”历来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船工》,正是袁枚笔下“巧”与“朴”的一次较为完美和深层的对接与融合。一、人物和事件选择的“巧”与“朴”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代诗人袁枚的卒年,《辞源》作1797年,《辞海》作1798年。按袁枚卒于清嘉庆2年11月17日。是年丁巳,闰六月。农历11月17日相当公历1798年1月31日。可证《辞海》正确,《辞源》有误。介绍往古人物的生年卒岁时,出现一年半载的差异,这对一般读者大概关系不大,但研究工作者对此却有严格要求,一定要弄得十分准确,才能心安理得。关于袁枚的生年,原来也曾有作1715年的,郭沫若经过考证,确认是1716年,此事记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郭沫若还特地将张德钧《关于袁枚生年》一文作为该书附录,可见其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0.
引文之病,首推仅凭记忆,不查原文,因而难免出错。古今文人犯此病者不少,一些名家亦未能免。 袁枚《随园诗话》中引孙过庭《书谱》云:“学书者,初学先求平正,进功须求险绝,成功之后,仍归平正。”(《学诗之道》,《历代诗话小品》第445页)《历代诗话小品》所收的这则随笔,引文有引号,又未加注释,使人误以为所引为《书谱》原文。按《书谱》原文为:“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就学会了偷懒。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提到:“刘奠(音ya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刘奠这个南汉皇帝有规定,谁要想做状元,必须把自己阉割了先。这种掌故是很刺激眼球的,所以有不少人引用,引用者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然后就有更多的人引用。在这个人云亦云的过程中,没有人去翻一下历史,大伙都偷了懒,都被袁枚忽悠了一回。  相似文献   

12.
随园老人袁枚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且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袁枚还是一个胸中自有丘壑的建筑设计师,在园林建筑方面颇有造诣。本文,我们即通过对袁枚《随园记》的分析,研究他在园林建筑方面的造诣。  相似文献   

13.
近读陈如江先生所著之《古诗指瑕》,深深敬服。但对其“翻新入魔”一文扬钱谦益而贬白居易之诗评,实难苟同。因关涉诗人、诗作、艺术美的评价,故陈杂感于斯,请陈先生与读者赐教。 的确,“诗贵翻新”(袁枚《随园诗话》)。因若翻出新意,则可“清思自觉出新裁,又被前人道过来。却便借他翻转说,居  相似文献   

14.
谈论美食的风气忽然大盛,看著名美食家写的文集在这几年算是潮流,但是有位资深美女美食主播在一次采访中则提出了高人一筹的观点:“你最喜欢的美食家是谁?”“袁枚,因为我最喜欢他的《随园食单》。”一时间,这个答案让大家都觉得遥不可及,《随园食单》也要被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5.
悬念两字,本指心中牵挂或挂念之意。《现代汉语词典》进一步解释为: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作,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的心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这种“文贵曲”往往也是运用悬念手法取得的效果。那么,新闻写作(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能否借鉴这种表现手法呢?在新闻界曾有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6.
随园藏书的聚与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园藏书的聚与散张一民今南京广州路、随家仓一带,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息影之所——随园故址。康熙年间,这里曾是江宁织造曹寅象的花园(相传为《红搂梦》中的大观园).雍正年间,因曹家被抄检而籍役,这所园子就成了继任织造隋赫德的园子,到了乾隆初年,又被官居...  相似文献   

17.
清代大学问家袁枚(1716—1797),诗、文俱臻高峰,著有《随园全书》,享盛名50年。他在江宁城西小仓山建造了一所别墅,名“随园”,故址在今南京市北。在随园内的一处书斋挂了一副对联云: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见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联出自《左传》昭十二年。所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传说中的我国最古书籍,谁也没有见过,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这些书,只是伪《孔安国尚书序》曾经提到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袁枚如此标榜自己,未免有些自负自傲,自吹自擂。  相似文献   

18.
王彩红 《编辑之友》2012,(8):114-116
学者们多关注袁枚诗歌创作方面的研究,但他的《随园食单》所体现的编辑学思想也十分丰富,该书在中国食谱编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从选题、结构安排、材料选取、编辑加工、编辑主体性发挥几个方面,分析《随园食单》的编纂特色。这些对于今天的图书编纂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俞樾《诸子平议》继承了王念孙《读书杂志》的方法,但和王氏《读书杂志》、孙诒让《札迻》比较,俞樾对校法运用更少,对版本的搜求远不如《读书杂志》《札迻》广泛和深入,出现了不少未参版本而误校的实例,这既是俞氏校勘的特点,亦是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袁梅在《随园诗话》第5卷第69则中,传达出这样一种意见:对名人著述“求疵”,既无价值,也无必要,到头来,只能落个蚍蜉撼树,不自量力的下场。例子是无名之辈严有翼对苏东坡文章、著作严责苛求,致使东坡文“几无完肤”。然而,袁枚说,“七百年来,人知有东坡,不知有严有翼。”其弦外之音,大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戏谑嘲讽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