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婚庆服务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婚庆从业者的违约行为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保护婚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根据婚庆服务合同的特殊性,建立婚庆服务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存在和我国目前行政精神损害赔偿机制不完善的现状,使《国家赔偿法》及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均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精神损害立法趋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有些犯罪行为往往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然而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并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该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立法完全排斥刑事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这导致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保护缺失,剥夺了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应当通过修订完善<刑法>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完善<刑事诉讼法>有关损害赔偿的程序规定,并制定<国家补偿法>,以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精神损害赔偿日益成为研讨和关注的热点。考察国外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及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对精神损害的重新界定,我国有必要在违约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将这种赔偿限制在特定的几类合同中,并在适用时遵循四项基础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于有效维护公民、国家、集体财产不受犯罪侵犯、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不完备,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从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保全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犯罪既是对国家统治秩序的破坏,同时也是对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既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刑事法律关系,又侵害了民法所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益包含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损害。有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在规定刑罚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禁止对精神损害的赔偿,这有违法律的公平和宗旨。本文试图用回归原点的方法从分析犯罪、刑罚、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出发,阐述对犯罪所致精神损害赔偿的应然性。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就是民事主体侵害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造成的自然人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自然人、法人维护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动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不具有填补损害之功能,而具有调整与抚慰之功能,除这两种功能之外,精神损害赔偿还具有一定的惩罚性。惩罚功能为精神损害赔偿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9.
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有其重要的价值.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方面立法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十分不利.因此,应完善我国产品质量法,在立法上对我国产品缺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适用条件和数额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多了起来。学术界虽然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直被严格限定使用,这导致许多受到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并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也体现出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本人认为应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增加严重违约行为和侵害贞操权行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增加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对受侵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力,完备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增加非法人组织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大小是由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方法和标准决定的.世界各国采取的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方法有:限定主义、非限定主义。我国应继续采用限定主义的方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但应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并消除目前法律中的弊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标准主要有:质上的标准.量上的标准,世界各国均综合应用多个标准来解决本国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问题。我国应以人身利益是否受侵害、精神损害严重程度为标准,把侵害人身利益.精神损害严重到一定程度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且适用于一切侵害主体.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几乎人人都知晓精神损害或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但在生活口语中,“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往往是同时表达同一个意思,即要么是表示受到了精神损害,要么是表示需要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我们不必对大众在法律术语的使用上做过高要求,但在理论研究上剐’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以避免理论上的混乱和立法上的瑕疵。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这既与宪法和民事立法相冲突,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随着国际范围内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为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当事人在违约之诉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得到支持,一直是一个较具争议的问题。实际上,只要在客观上存在法律认可的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减损,即应认为有精神损害,而无论该精神利益的丧失是基于侵权还是违约。现在随着违约行为导致精神损害的纠纷日益增多,司法实践已经向人们提出了违约之诉中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现行法中违约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也非解决之道。我国存在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生存土壤,通过对现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目的性扩张解释的途径就可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因旅行社违约造成旅游者精神损害问题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立法上、法学理论界、司法实践中大多不认可违约之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法理上的价值。借鉴域外法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我国可将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合同法保护领域,并在立法上明确该类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情形及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法律以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规定赔偿标准,这种状况存在诸多弊端。实际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制定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条思路:1.根据不同的侵害典型分别制定不同的赔偿标准。2.根据精神损害程度细化赔偿标准。3.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最高限额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伴随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因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因此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必要.从各国立法发展趋势和我国司法实践来看,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又切实可行.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目的来看,其功能应定位于“慰抚受害人“.  相似文献   

19.
对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从其赔偿范围及赔偿数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以期达到有效惩罚犯罪分子,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结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法治的协调和统一,适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可能带来受害人财产、身体的损害已经毋庸质疑,但因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根据侵权责任理论、精神损害理论、外国司法实践,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适用民法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损害赔偿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使其在环境侵权适用中也是必要的、具有适用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