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主体"转变成"教学引导"是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变及定位的重要举措。只有正确定位才能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转"导"的必要性,并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准确定位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为教师的自我教学质量完善提供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改变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形式,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掌握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精髓,但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却没有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本文从教师作为对话者、活动者、组织者等方面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索,力求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使"对话式"阅读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登山式”语文课程表明,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爬语文山峰,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形同导游,教学过程中的艰险与不易、勇气与胆量、情趣与欢乐不言而喻.语文知识教育就是学生的语文经验重建,“登山式”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神与物游”;风光与险境同在,语文教学风险意识对师生的“神与物游”具有支撑与推动作用;对“所学”的技术处理让位于对“学”的境域关怀,是“登山式”语文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胡德胜 《新疆教育》2013,(16):85-85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扮演好学生的”引渡人”和”指航灯”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必须积极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因势利导、分层辅导来顺应教学方式转变后教师的“教”;必须重视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及学会发现、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来顺应学习方式转变后学生的“学”;“两个方式”转变后必须实现“学”与“教”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9.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11.
“对话”三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来 ,有不少文章和著作提倡教育、教学中的“对话”意识 ,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因为语文教学本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相统一的过程 ,“对话”因此而具有双重意义。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理解“对话” ,在教学中展开“对话” ,远非简单之事 ,有必要作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下面择其三 ,略陈己见 ,求正大家。1 .“对话” ,你从哪里来 ?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 ,“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学者指出 ,我国的语…  相似文献   

12.
陈旭东 《现代语文》2005,(9):124-126
教学课堂就像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应首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带动学生,提高整台戏的质量.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导演、主角集于一身,学生被挤为被动的"配角",很难"出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定位角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语文教师应如何定位角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理解和掌握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内涵和特征;深入分析“三维”目标的背景和不平衡性;要特别着力“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提出是从实践中而来的,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所以,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钱梦龙语文教学“三主”论的争论,正如刘孝学在《钱梦龙语文教学想讨论述评》(载《上饶师专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分歧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我认为,纠缠子“主体”或“主导”的概念无助于同题的解决,只有揭示它们的涵义,才能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2):28-29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地与渠道。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教育理念、对教育现状的思考都会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将知识更加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在课堂中有效施行"活""趣""实"的教学理念,力求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助学式"课堂这一立足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这离不开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合理定位与适度拿捏,离不开教师在"强"与"弱"、"进"与"退"之间的适度转换。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例,阐释"助学式"课堂中教师的"示弱"与"逞强"这一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7.
林莲慧 《考试周刊》2023,(13):23-27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教育真正回归课堂。但“双减”政策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解读了“双减”政策的内涵,分析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拓展教学思路、丰富学生学习活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改良课堂评价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提出了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开展语文教学、创设多元学习平台、巧设课后习题、指导多维探索四种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许多好心的教师四处出击,疲于奔命;苦读的学生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同行们慨叹,语文书越教越厚,练习试卷越做越多,但仍然“尖子”拔不出,“一般生”没兴趣,“双差生”被“遗忘”。如何“培优补差”上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的形成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同时也悄然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扮演”好新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高校“两课”教师要自觉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通常被人称为"母语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就不存在所谓的"语言环境"问题了,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更多的语言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快地体会社会中的现象,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在语文分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阶段。由于小学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属于"启蒙教学",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就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