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剑 《记者摇篮》2004,(12):21-22
7月1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以《人民日报》为主体的重点党报纷纷走进报摊报亭,引发了全国党报零售的热潮与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党报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2004年4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在北京市部分报刊亭开始零售之后,陆续有北京、南京、河南、陕西等省市党报也走上报摊,并且都有不凡的表现。这种以市场手段拓展发行渠道、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的成功探索,对切实提高办报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关注报纸卖点,切实增添亮点,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月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倡导、推动和支持下,人民日报的出版发行工作采取了两项很有意义的、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举措:一是本报摆上了北京等大城市的报亭报摊,进入报刊零售市场;二是明确宣布,本报不再设置形象展示专版专栏。两项举措,广受好评。办报的人,谁不希望自己办的报受人欢迎,发行多多呢?党报摆上报亭报摊,只是为扩大发行创造了新的条件。但能不能销得出、销得畅、销得好,还要看我们的报纸办得是否引人入胜。所以,党报上报摊,对我们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激励,也是压力。订报买报的人,谁不希望从报纸上多得到一些有益有用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4.
《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的机关报,主要面向新闻界从业人员。然而,就是这样一张专业性很强的报纸,却摆上了北京市的零售报摊,销量从最初的几千份到现在的几万份,最高时达到8万份,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中华新闻报》之所以能走上零售报摊,主要是靠它的信息服务,具体地说就是分类广告。《中华新闻报》是周二刊,只有周四出版的那张才摆上报摊零售,并且它在报摊上的摆法也很特别:第5版或第9  相似文献   

5.
彭剑 《传媒观察》2004,(11):24-26
7月1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纷纷走进报摊报亭,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4,(3):1-1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三家中央大报继5月中旬在全国率先取消形象广告之后,日前又联袂走上了北京的报刊亭,进入了零售市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动,反映了中央党报对报纸市场的姿态,为全国党报走向市场,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争取读者,更好地发挥舆论主渠道作用树立了榜样,也表明了传媒领域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报刊零售的正规渠道竞争不过二渠道,报刊亭竞争不过卖报小贩,而《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解放日报》、《文汇报》这些党报党刊,个体报摊是不会销售的,除了竞争对手经营手段不正规之外,正规渠道对市场的不在行、不敏感、不作为,动作迟缓,经营、分配机制的滞后,同样是重要因素。但上海东方书报亭却担当了报刊发行的国有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一桩大好事     
最近,上海东方书报亭里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件事很让人高兴。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但是,现在报摊上几乎看不到党报,普通群众想阅读党报特别是《人民日报》很不方便。如果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比较详细、比较通俗的宣传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9.
财经类报刊成为报摊新宠。如今,在北京,无论是地铁站的报刊零售摊,还是大街旁的售报亭和书店里的期刊专架,财经方面的报纸和杂志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主角”。 记者从宣武门地铁站的报摊上购买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和《21世纪经济报道》周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0.
"和谐"视角中的舆论引导——党报如何做社会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作为主流大报的党报,开始尝试以"三贴近"的积极姿态应对市场--通过增强自身吸引力、亲和力和贴近性,与寻常百姓近距离接触.2004年5月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首都重点党报开始进入城市报亭零售摊.不久,作为省(市)委机关报的各省党报也开始在报摊上"露脸".  相似文献   

11.
据央视《新闻联播》和新华网报道,辽宁日报进入沈阳市内1000多家报亭、报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日销售量从不足于份,跃至万份以上,目前稳定在1.4万份左右,创造了省级党报直接面向市场零售发行的奇迹。辽宁报业传媒集团探索引导舆论大市场的报业改革,改变了多年来群众对党报“视而不见、见而不阅”的状况,辽宁日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申睿  黄梦阮 《今传媒》2006,(5):45-47
2004年7月1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以《人民日报》为主体的重点党报纷纷走进报摊报亭,引发了全国党报零售的热潮。过去党报发行依赖的是行政手段,通过行政部门的专属机构发行,享有一般市场化媒体所不具备的垄断地位,为党报提供了高价发行的基础。但是随着国家财政断奶、治理摊派发行、党报被推向市场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公费订阅下降、农民“减负”与农村税费改革等措施的实施。党报发行量急剧下滑,发行份额萎缩。党报现在需要自筹相当一部分运转资金,因而对广告收入的倚重逐渐加强。同时,新媒体的不断增加,版面的不断扩张,广告份额的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在异常活跃的报刊零售市场上,鲜见党报的面容。地市级党报和直辖市党报因地域关系,或有一席之地,但省级党报却难觅踪迹。这既是办报人的尴尬,也是发行人的遗憾。2009年风生水起,《辽宁日报》开始进军报刊零售市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辽宁日报》每天在沈阳市的零售量突破两万份。业界为之侧目。这个市场不是等来的——身份转换与其他省级党报一样,《辽宁日报》的发  相似文献   

14.
施中梁 《新闻窗》2005,(3):43-43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已进入北京市近2000个报刊亭。嗣后不久,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报刊亭上也有中央党报及省市党报零售。这些党报都被摆在报刊亭颇为显眼的位置,“党报销售点”统一标牌引人注目,群众纷纷购买。由此看来,“党报热”正在掀起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7):104-105
<正>党报委员会的全称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由"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演变而来,这是中共历史上领导本党新闻出版工作的中央组织机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领导、组织和管理中央党报的作用。党报委员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1924年初,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背景下,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中国共产党党报》等面临着向全国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新闻     
重点党报走进全国省会城市报刊亭本刊讯据新华社7月1日消息,中央重点党报、省级党委机关报及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进报刊亭零售工作,近期在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全面铺开。报刊亭零售党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赞扬。“党报也要走进报刊亭,方便读者,贴近市场”,这是今年党报发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8,(11)
2008年10月世纪华文对深圳9份都市报,在福田、盐田、宝安、罗湖、南山五个地区150余个报摊亭进行了零售监测与定量研究,调查媒体包括《南方都市报》《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日报》和《南方日报》,采用的是世纪华文SIS报刊连续发行监测分析体系。对深圳都市报报业零售市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建 《新闻窗》2005,(1):39-39
在平常的日子里,党报总是被关在机关办公室和图书馆的深闺之中,总不能像晚报、都市报一样在校园、街头的报贩或报摊上很随和、很方便地与我们学生亲近。  相似文献   

20.
1925年12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随即在沪成立“中央”,并把持了上海《民国日报》。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沈雁冰任秘书。1926年3月下旬,沈雁冰为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毅然接受毛泽东委托前往上海。临行前,毛泽东嘱咐他:“你到上海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给我罢的信后,干4月13日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会议上作了报告:“自上海《民国日报》变为拥护西山会议之报纸经中央否认为党报后,只有广州《民国日报》为本党直辖之党报,上海方面途无党报。本年四月,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