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课程(含教材)开发的重要过程。学生是教材的根本使用与根本开发,学生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即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其自身发展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教材开发方式即学习方式。教师课前的备课过程与课上的施教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其所形成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徐杰 《物理教师》2002,23(5):7-11
课程教材的改革是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文章对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典型高中物理教材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教材特点进行剖析,以期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下,从物理教师使用新教材时比较、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邱平华 《广西教育》2013,(16):41-42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研究者和开发者。因此,广大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走进教材、钻研教材、拓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欣 《科学教育》2004,10(4):29-30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高中物理课程试用了新教材(实验修定本),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利用教材特点,把握教材优势,优化教学过程,这是使用和即将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材使用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不仅能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文本与活动的理解和加工,还能体现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认识。在课程改革中,往往会以新教材来体现、落实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还能反映出他们对课程改革本身的认知。教材使用是教育改革中教师与课程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课程教材改革 美国是一个无统编教材的国家,教材的编写、发行和选用完全由市场经济的杠杆起调节作用。所以,大学可以编教材、出版商可以编教材,教育机构可以编教材,甚至个人也可以编教材。美国究竟有多少种教材,谁也统计不起来,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州与州课程设置不同,使用教材不同,甚至州内各市、各校课程和教材也不相同。 面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是为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美国教材改革之风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但总的来讲,美国的教材改革与发展有如下几个带倾向性的特点: 1 按人类发展史和认知论的观点重新组织教…  相似文献   

7.
试论"课改"中教师教材观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学校都使用了新的实验教材。虽然编写、出版单位不同,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然而,如果使用它们的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去驾驭这些教材,那么,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课改”实验的目的也难以达到。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设置:双合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为课程设置关系到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也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而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就是依托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支撑的,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通常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在软化学科边界和加强学科联系的今天,学科界定过分的森严,专业培养过早的定向,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对多变社会的适应。为此,我们在科学地使用统编教材的同时,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双合”,以提高教材的基础性和知识的综合性。1、教材与课程的综合。目前职校使用的教材,从编写…  相似文献   

9.
近期,广东省举行2011年普通高中教师远程培训,期间,学科专家组与学员多次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我将发言内容辑要下来,陆续呈现,以为引子,期待更多同行的高见。陈建伟(首席专家):教材是课程的具体体现。课程改革后,单一的学科课程不复存在,语丈课程融合了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的多种元素,多元化的语文教材带来了教材使用的新...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尊重教材,结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体会教材所体现出的教学目标和编写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又要求我们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作用,于是我们要做到尊重教材而又不死扣教材,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概念的明确定位,将课程定位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张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语文建设》2002年增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的时候,这个因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语文课程因素之一的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来对待。这里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的语文教材观。一、使用观使用教材是相对教教…  相似文献   

12.
《辽宁招生考试》2007,(11):44-44
按照《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法概论等课程在2008年使用修订后的大纲和教材问题的通知》(国家考委办函[2007]54号)精神,自2008年开始,中央银行概论和操作系统等课程使用修订后的大纲和教材。由于党的十七大召开,为保证新版《经济法概论》教材内容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推迟新版教材、大纲的出版时间,2008年10月的”经济法概论”课程考试继续沿用2005年版的大纲、教材。从2008年开始,上述课程使用的教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连接课程与教学的桥梁。虽然教材只是新课程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是大多数教师仍然将教材视为理解课程标准、细化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依据。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教材设计与使用上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刘捷 《小学语文》2007,(2):49-49
为了解入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实验区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并及时了解实验区对入教版课标教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一线中小学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连月来组织中小学多个学科的课程研究与开发者、编辑室编辑人员以及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人员,由社(所)领导带队,奔赴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深度的跟踪回访、听课座谈。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1月至12月底,共回访了河北、湖北、广西、陕西、吉林、河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几十个地市。回访加强了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写者、教材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教材的使用和修订以及教材培训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静 《湖南教育》2006,(5):43-43
教材是教师最常用、最熟悉的课程资源。教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平常我们使用的教科书(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是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张力的不竭的学习源泉,是学生成长的坚实平台。教师必须注意教材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沟通,使学生对教材这个“点”的学习能基于一个广阔的“学习的面”。教师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做到既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教育部启动课程改革,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序幕,地方和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于是当前出现了多种教材版本。新教材借鉴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到编排体系,在借鉴老教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辐度的修正与增补,令人耳目一新。但在新教材使用与培训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尊重教材,严格按教材组织教学,要求吃透教材,准确把握,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7.
语教材是语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语教育行为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规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语教材是推动语教学活动、推动语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语教科书具有其它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却是经过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了的课程资源,是体现了国家意志的倾向性很强的课程资源。那么,在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语教材的最大效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语教材就显得极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喻芳 《河北教育》2006,(12):15-17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和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是最为基本的要求。本文仅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