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况】自我表述类文题是相对于记述他人他事类、联想创新类、情境想像类等文题而言的。这种文题与其他文题的共同点是在选材方面范围宽泛。家庭、生活,个人的学习、成长,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均可入文。其不同点是自我表述类文题必须从自我的感受、认识出发,去发掘材料,驾驭材料。  相似文献   

2.
[概说] 推理型材料类话题文题是中考极富生命力的创新型文题,既不同于一般的材料阅读型文题,也有别于提示语类话题文题。它的特点是:一、隐含性。材料本身不是直接的写作内容,需要深入剖析挖掘其隐含的哲理。二、推理性。材料隐含的哲理,是推理联想的依据,需要  相似文献   

3.
联想题是一种考查考生扩散性思维的题型。它可写面广,可考性大。历年高考作文有不少可纳入“联想题”:1990年的《“花与刺”的联想》,远推之,1962年《说不怕鬼》即《“不怕鬼”的联想》,1964年《“干菜”的联想》,1980年《画蛋的联想》,1981年《种树的联想》,1983年《挖井找水的联想》,1986年其实也是《树木·森林·气候的联想》,1989年广东作文《马车与火车赛跑的联想》等。我们可以看出,联想题就是以一物、一事、一现象(或不仅“一”)作为话题,联想社会问题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阐明一个道理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目]见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P59—60[文题审辨]题一是联想型记叙文文题。所谓联想,就是要求写作者能够由这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相反或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能从“无”想到“有”,从“小”想到“大”,从“此”想到“彼”。联想和想象密切相关。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联想和想象,是学习写作此类记叙文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写作《×年以后的故乡(或母校等)》时,必须展开“神思”的翅膀,飞得高些,  相似文献   

5.
2002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可能话题作文居多,半命题作文的比例将会有所上升;聚焦生活类文题依然将占尽风流,思想修养和人生哲理类文题的比例将有所上升,联想和想像类文题的比例将有所上升。从内容上看,和平与恐怖、WTO、世界杯、奥运、高科技与网络、素质教育、环保、社会文明素质、亲情等方面的题材可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文离不开联想。话题 (文题 )单一 ,联想就简单 ;话题 (文题 )复杂 ,联想也就复杂。简单联想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得最多。例如 :提到“青松”人们就联想到“风骨” ;提到“杨柳”人们就联想到“谦逊” ;提到“白雪”人们就联想到“高洁”。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曾任江南主考官 ,一次考前外出散步 ,遇见一群举子聚会吟诗 ,纪晓岚也忍不住想去凑热闹。谁知这群举子有眼不识泰山 ,竟然横蛮地拒绝这位主考官。其中一个举子指着柳梢头的麻雀说 :“请以麻雀为题吟诗一首”。纪晓岚随口吟道 :一窝两窝三四窝 ,五窝六窝七八窝。…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学生对文题进行分析,了解命题的意图和要求.审题的训练,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可促使学生从命题者给出的文题、材料及文字说明入手,积极思考,锻炼分析、判断、联想、想象等能力,然而学生看到命题后,往往习惯于直线式地平面进行联想,只看到命题的一般特征,选材、立意、构思、只注重与命题一致性,所以作文没有独创性,无新意.怎样打破单一刻板的思维框架呢?最主要的是在审题中运用“三维式“审题法,即选取“思维发散点--发散思维--凝聚思维“的方式进行审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我提出了论文的思维法则——联想三法(见湖北大学《中学语文》1995年3月《议论文联想三法》一文)。凡是议论文的文题,郡须从联想三法入手,拓展其内容,发掘其意义,深化其中心。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明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用“区别”联想(这里面常常有各种比照),揭示事物的制约关系须用“联系”联想(这里面有各种推理),揭示事物的衍生关系,须用变化联想(这里面有各种展望),却不能够做到面对任何一个标题,对其中包含的事物的关系,明澈于心,成竹在胸,思辩畅达,运用自如。比如《说难》一题,不少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展开。脑中虽然存有“联想三法”,却不知孰先孰后,不得其门而入。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已不再面子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情境型文题。其特点是在文题的前面写有一段描述或说明一种情境的文宇,要求考生根据这段文宇所设置的特定情境,结合自身感受,在联想和想象的墓础上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2学习用联想、想象拓宽写作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创造力;3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勇当“第一个”。教学设想:以作者的联想与想象、首创精神为重点,以开发学生联想、想象能力为难点,以作者思路为点拨教学的“引爆点”。教学安排:45’×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式点拨1文题“过万重山漫想”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明确:a文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也交代了缘起。b万重山:不是某一座山的名称,而是作者经过雄伟、瑰奇的三峡时所见到的万…  相似文献   

11.
一、文题提示 请以“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作文指津 这一题目特点鲜明:其一,题面简洁,通俗易懂,内涵丰富。此题直白如话,却又能勾起考生对生活的回味和思考,触发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让考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正>化小为大的作文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切入角度比较小的文题,通过描写、联想、议论等手法,以小事、小情、小问题表现具有普遍意义、丰富内涵与深刻思想的主题。化小为大,需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跳出小圈子,把小题材放入广阔的背景中展开并深入挖掘,从而提炼出意义深刻的主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扩写可以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章结构能力。说明文可以扩写,议论文也可扩写。现仅就记叙类的扩写,介绍几个最易出现的作文文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解题过程中,反思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谓的回顾,即现在所说的反思.对解题思维、解题过程的反思,可以联想到与此题相关的问题和性质,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想到另一类题的效果.文[1]曾就2007年高考江西卷(理)第11题"设函数f(x)是R上以5为周期的可导偶函数,求曲线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文题的分析问题.文题的分析不仅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新课文教学的第一步,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文题的分析.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文题的分析呢?文题的分析就是对文题所给的条件反复研究,搞清每个标点、词的含义.抓住题眼,弄清文题对写作时间.对象、人称、数量等的限制,辨清文题字面意义之外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用什么文体来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数学解题就是转化与化归、变形与化简,而实现转化与化归的重要途径是联想,通过联想沟通已知与未知,在题设与所求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联想出奇招,联想可使得问题峰回路转.本文介绍笔者对一道初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题的联想与解法探讨,与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作文题:“冬天,雪融化了……”请就此展开联想、想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这是颇具思考张力与思维弹性的文题,让学生依设定情景展开联想,想像雪融化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审视品味人生,便会蓄积丰富的审美情感,捕捉和感受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文题展示】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放心布袋何等自在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19.
【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一、春风拂面来[审题]对于这个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春风""拂"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得推敲一番,才能避  相似文献   

20.
有些同学作文时,面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文题,却也感到无话可写,即使硬写,也写不出新颖深刻的主题。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善于联想,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作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也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抓形象,用这比那,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见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