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07年7月,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主要为农民工子女)总数已达到38.57万人,其中53.88%的学生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他们在学校里生活得怎样?笔者通过对K校日常工作的长时间介入、多方面观察,对12位老师和9名学生进行的半开放式的深度访谈,从交往的角度对流动儿童与上海本地儿童共同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存在家庭教育缺失,价值观扭曲,网络成瘾、早恋等问题,对此,应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农民的务工行为,如在子女未成年前,夫妻双方应有一方留在农村照顾家庭和子女,促使他们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切实保证《义务教育法》的顺利实施;增加人员编制,办好寄宿制学校;修订对学生的生活补助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8岁~13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问题.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简易自尊问卷以及学习习惯测查表对1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农民工子女总体孤独感较低,自尊程度较强,学习习惯较好;农民工子女中的女生学习态度明显不如非农民工子女的女生;农民工子女中,男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好于女生,等等.结论:我们应关注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其中,应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和女生.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邻居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由于我镇是劳动力输出大镇,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镇的留守儿童已达178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3%以上.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成套量表》,对深圳市小学四年级、六年级57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下称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并与该市1200名四年级、六年级本地户籍的学生(下称深户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女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男生;深户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随迁子女,随迁子女的师生关系好于深户学生;没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有留守经历学生;与父母双亲一起生活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好于与其他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等)一起生活的学生;家庭经济地位越高、父亲学历越高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性越好.为了提升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政策,搭建随迁子女发展平台;搭建学生互助合作平台,帮助随迁子女解决学习困难;接纳与关注全体学生,帮助随迁子女走出自卑,提升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新闻月评     
儿童成绩影响,父母比学校重要2012年10月15日《信息时报》讯美国一项针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大型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儿童学业的影响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研究人员于全美随机抽选1000所中学共10585名学生,家长如果定期为子女检查功课、谈论学校生活、强调教育重要性和出席家长会等校方举办的活动,子女就拥有较多"家庭社会资本";而学校如能确保有效的学习环境、将学生逃课或破坏行为尽量减少、为学生提供大量课外活  相似文献   

7.
农民脱离土地向城市进军,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使得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子女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从文化资本理论角度来阐述留守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竞争力的培养问题,以期社会各界正视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受着不公平的对待,他们的孩子也承受着来自城市的排斥和歧视。只有改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起限制和排斥作用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他们的个体素质,才能改变市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排斥态度和意识,也才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进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的目的。改善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应当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其一,改革对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显失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其二,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个体素质;其三,提高社会认同,消除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的隔阂。  相似文献   

9.
王之华 《广西教育》2010,(25):16-16
当今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挣钱,其子女留在农村生活,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比较难管理,学习成绩差,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对山区泰顺县中小学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了解到山区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子女"在生活及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影响山区"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山区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这便造就了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大多是老人,而老人本身就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的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独生子女的社会影响,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儿童普遍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导致现在许多儿童成为"问题儿童".幼教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教育和保育的重任,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环境,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下面以一个有语言发展障碍的幼儿为例,谈谈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社会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关注,从学校层面促进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学校层面特征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城缜儿童相比,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较差,表现形式更加隐蔽,且极端个体更多。学校因素能够解释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得分变异的14.26%。在学校层面,学校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具有正向影响,而学校外地学生比例、班级规模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生地=高考场?——现行高考户籍制度能否取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众多的外来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的孩子在城市上学长大,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城市人.可当这些孩子要上高中时,高考户籍资格的限制又会逼着他们离开城市.不少非城市户籍家长、学生经历着这样的不可承受之痛,也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子女不必中途转学,而忍痛将子女留在家乡当"留守儿童",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子女高考问题,不得不结束在城市的事业,陪孩子回去上学、高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2):F0002-F0002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琉璃地区中心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由农民工子女以及失地农民子女构成,其中包括不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学生心理趋于闭锁,人际关系冷漠,面对环境和自身成长带来的困惑常常不知所措。2001年来,学校在历届校长的引领下,关注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会适应心理品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措施、促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MHI-60)对393名流动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并与481名本地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为49.9%,以情绪不平衡均分最高;(2)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总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得分均高于常住学生;(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男生的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与心理不平衡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初三年级学生的强迫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由此可见,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湘潭市1 00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越积极温暖,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反之,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的消极教养方式越多,子女的生活满意度越低;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生活满意度各维度.  相似文献   

18.
"生活纪实"习作教学就是用儿童的心灵去阐释,用儿童的视野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活去构建,让小学写作成为真正的儿童的习作,让童年在学生们的笔下真实地流淌. 我们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了"生活纪实"习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维逐渐缜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纪实习作成了很多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得习作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 一、利用心理资源 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协同心理教师,共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倾诉渠道;学校大队部可以定期召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专题会议,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活,静下心来克服困难,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校外来新市民子女占比高的校情,教师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乡根文化"熏陶——追寻地域历史,挖掘家乡根脉;结合学校特色,放大家乡名片;学习无锡方言,融入家乡生活;探究无锡习俗,感受家乡温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蒲公英"儿童"最无锡"的传统文化体验,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