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中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集。其中,《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故事主人公辛巴达早年靠父亲留下的遗产生活,终日不务正业,沉迷在享乐当中。将遗产挥霍殆尽之后,辛巴达才幡然醒悟,决定外出航海,开始新的生活。辛巴达的几次出海都遭遇了巨大的灾难,险些丧命,但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他每次又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并由此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当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辛巴达神奇的冒险经历。作者将故事安排在航海旅行当中,便有了一个可以任意驰骋的想象空间。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任何神奇的东西都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
一部好电影往往有着深刻的主题、意味深长的故事与令人赞叹的结构。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云图》无疑可以归入此类,甚至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影片之一"。电影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畅销小说,讲述了六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它们看似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神秘莫测的联系。1850年的南太平洋,美国律师亚当·尤因用一本日记记录了他在太平洋的航海旅行。  相似文献   

3.
正《朋友船》是一则讲述小动物们在航海过程中面对困难、危险而不离不弃、齐心协力的感人故事,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易于理解。整个故事用一种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具体情节没做细致描述。很多教师觉得这则故事太过于概括了,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故事的浓缩性正好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以我对本班孩子生  相似文献   

4.
魏慧芳 《海外英语》2013,(8X):206-207
《一千零一夜》作为阿拉伯文学大花园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朵奇葩,不仅在人物刻画上入木三分,在情节内容上引人入胜,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其中,重复的情节结构不仅让故事更容易被听众理解接受,生成一种相互映衬的形式结构美,更有助于作品主题的强调和中心的突出。该文主要以《一千零一夜》中的著名故事《辛巴德航海历险记》为例,简要分析重复结构在此作品中的典型体现及分类,重复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以及故事中重复的作用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5.
任何小说都存在于时空之中,同时又要表现时空,这似乎是一个惯例。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独辟蹊径,采用追忆的方式表现时空,空间成了一块块碎片,而时间则被赋予了毁坏和拯救的双重力量,并且两者在追忆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无意识记忆,从意识深处唤起既不可再现、客观上又无法逆转的时空,从而在心里上获得一种永恒的感觉,时间在空间里复活。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而《故事新编》中的后五篇是他后期的仅有的小说创作.但在过去评论研究中,人们对《故事新编》的重视远不及《呐喊》和《彷徨》,好像此书真如某些人所说不是鲁迅的"重要作品",这显然是不当的.近几年对《故事新编》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此书争论最多的是对它的形式的看法,又因形式而又触及到它的内容的理解的分歧,其根源就在于作品的"油滑之处".因此,对于"油滑之处"如何理解,不仅关系着《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也关系着它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节选自《一千零一夜》(旧译《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中世纪世界名著之一。《一千零一夜》这部书依照原文应译此名,但中译本一般都称为《天方夜谭》。我国古时候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这是《天方夜谭》译名里,“天方”二字的由来,阿拉伯人民爱听故事,经常在夜间举行故事晚会,这是  相似文献   

8.
徐莉 《师道》2011,(12):39-40
1课多从故事开始,一些故事指向新的主题和专题的学习,其余则指向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业中存在问题,通过故事带出来。课堂上讲植物的叶,我给孩子们讲《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故事。几个孩子在故事开始时还说,这本书家里有,早已读过。讲着讲着,教室里越来越安静,  相似文献   

9.
今春电影没有大片,倒是有几部片子还耐看。其中,一部名为《抛弃情缘》(CastAway)的影片久映不衰,细琢磨起来,故事和情节都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其卖点在于编导者杂揉了人生七味,捉摸了观众的下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貌视悲壮地把大家调侃了一回,“后现代”了一回。 《抛弃情缘》叙说的是一个和人类的存在一样老而又老的故事。就像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说一样古老,希腊神话中的天谴、迷航,《圣经》中的失乐园,印度古神话的罚入下界乃至佛经演义,阿拉伯人《天方夜谭》中不断复述着这个母题,中国人这方面的故事说不尽,而最…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在梦中吗?房间里到处都漂浮着金鱼,小男孩从床上坐起,似乎还在迷梦中,也许他的脑中呈现的就是这幅景象。这是艺术家桑迪.斯各格兰德的装置摄影作品《金鱼的复仇》,在这件作品中桑迪似乎要告诉我们一个和金鱼有关的故事,但是她不会讲,她需要看的人自己去创编这个故事,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件作品讲述一个故事吗?  相似文献   

12.
"洪水再殖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著名故事类型,彝族洪水神话是茂缅亚型的主要代表,彝族与他民族间在洪水神话这一主题上体现出诸多明显的联系与相互影响。纵观洪水再殖型故事,主要存在四类典型母题,而彝族的四大创世史诗之一《查姆》则统摄了这四个典型母题。现以《查姆》为例,从时空的角度,以纵向的历史观和横向的地理概念剖析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印度洋的多礁海域,阿拉伯世界的东部流行用木钉和绳索捆绑而成别具一格的轻型平底船;而在地中海上,西部阿拉伯人发明了大三角帆,对世界航海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航海技术方面,阿拉伯人对牵星法和指南针的使用也是当时世界一流的;阿拉伯人还有先进的航海知识。只是由于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才使阿拉伯人的航海优势被欧洲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常升起》用梦境一般的叙述方式,跳跃的时空叙事,巧妙的视觉思维以及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示了人性的压抑与解放、生命的消逝与回归的主题,所有的人物都是一种群体概念,而景象则隐喻着镜头以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广大阿拉伯人民在从8世纪到16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不断创造而成的。曾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故事主要来源于波斯、埃及、伊拉克及远古中国,也夹杂了一些由阿拉伯民族改造过的欧、亚、非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一千零一夜》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想象瑰丽奇特,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谨自然,语言晓畅明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浪漫色彩,因而受到了阿拉伯和世界人民的广泛欢迎。《一千零一夜》的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引子。相传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他…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传授知识一样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任务。而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则是完成这一基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下面谈谈我在《航海学》和《航海专业数学》两门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由于翻译成中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相对较少,因此中国读者很难对阿拉伯文学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总体把握。《一千零一夜》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但它在阿拉伯评论家和阿拉伯读者的心目中的地位却较低。这是因为:首先,阿拉伯人认为《一千零一夜》作为一种民间俗文学,无论如何是无法和正统的高雅文学相媲美的。第二,他们把阿拉伯古代的诗歌看成最能代表阿拉伯文学成就的文类,早期流传下来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相比之下《一千零一夜》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第三,《一千零一夜》是舶来品,虽然其中有一些纯阿拉伯的故事,但它最初…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为文体家、小说家,在其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开创了"故事新编"体与"油滑"艺术,其核心为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等艺术手法,具体到技术层面则主要为古今杂糅,其作为戏仿的艺术表现形式延续到当代,对穿越电影产生了不小影响,但同时在当代大众传播与消费文化的背景之下也已发生了现代变异。古今杂糅、时空并存的构建已由间接性的文字媒介转变成了更为直观的视听语言——镜头组接、场景设计、服装与道具等;古今叙事时空界限不明的杂糅转变成了叙事时空界限分明的"穿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现实关怀,伴有自我灭亡的绝望反抗、启蒙者悲凉孤独的切身体验也转变为娱乐至上直至后来对爱情、人生与人性的思考。这些变异与创新正是在继承《故事新编》古今杂糅手法的基础上,为更适应电影这一视听艺术形式与当代社会现实而进行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圯上进履》这则故事,载于《史记·留候世家》。后来《汉书》里的“张良传”转载了。两书所载内容完全相同,只有个别字句的差异。一些专家认为,从这些个别差异中可以看出,《史记》比《汉书》写得生动些。现在引这则故事,多据《史记》。《圯上进履》这个题目是后人选录时加上的,我们沿用了。这段故事不长,乍看似乎也不难懂,可要是细抠起来就会发现不怎么容易。它有若干词义、语法等方面的难点。现在我们就以这些难点作重点,试  相似文献   

20.
公元六世纪时,埃及、伊拉克、印度等地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八世纪以后,有人对这些富有趣味的故事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加工。到十六世纪,编成了一部中古时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由于我国明代以后称阿拉伯国家为“天方国”,又由于阿拉伯国家有在晚上讲故事的习俗,所以,这本书被译为《天方夜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