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中主要涉及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中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中的结构模型。在本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可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使学生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理解DNA的结构特性和把握好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M《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图分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中安排了学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杂志曾发表了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本举老师的文章《"DNA的复制"——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变异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鉴于笔者曾在公开课上执教过这节课,因此,对刘老师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共鸣.但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本节课几个环节设置若能做一些适当的改良,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DNA的结构和复制》。这是高二第一轮复习中的一节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既是该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通过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内容,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理解DNA和RNA结构的差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等知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实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即细胞核呈蓝绿色或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细胞核与细胞质均被染成红色。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段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授课片段:教师对着课件中的DNA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给大家讲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之后,教师开始举例子:"同学们都穿着校服,上面都装有拉链,DNA的结构就如同这拉链是由两条单链组成。"教师边说边举起讲桌上早已准备好的拉链,"你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及“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在教材中只描述DNA是由两条平行反向的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但都没有涉及到DNA和RNA这2种核酸分子的方向。如果不标明DNA和RNA的方向,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课例展示  两名学生主持。  主持女:先读课本,学过的课文咱们就不读了,下面读没学过的课文。  主持男:谁来读?请这一行和这一行吧,每人选一段来读,开始。(学生乘火车读,在读的同时,屏幕上显示学生读的内容。)  生:我读的是第五册第1课《晨读》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九册16课《鸟的天堂》第9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3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第1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2课《我们家的猫》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六册19课《雨中》第2自然段。  生:我读的是第七册19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一、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核酸所含的碱基有A、T、C、G、U五种。DNA分子与 RNA分子的区别在于 DNA分子中含有碱基T.而不含碱基U,以此可以判别一个未知核酸片段是属于DNA还是RNA。双链DNA分子与单链DNA分子的区别在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存在A=T、G=C的数量关系。如果一个DNA分子中A≠T,G≠C,则说明该DNA分子单链。单链DNA分子较少,仅存在于某些噬菌体(M14)中。对双链DNA分子来说,存在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让课堂的“人情味”浓一些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多数教师(尤其是非班主任老师)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该注意完善和学生的人际交往。比如,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提问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对于难度偏大的问题,可以先适当分解,降低难度,再给予适当提示、启发。我曾听过一堂高二年级的课,是《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第二课时。课堂上,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某DNA分子片段中,含有  相似文献   

16.
娱教结合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刘洁涵小学《语文》第七册《蝙蝠和雷达》一课中所说的超声波和无线电,摸不着看不见,十分抽象,无法进行生活体验,学生很难理解。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全动画录像教材展示情境,激发兴趣,释疑化难。学生兴致勃勃,自始至终保持着饱满热情...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6-57
<正>1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复制是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在掌握DNA分子结构后,进一步学习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内在原因。此外,DNA分子的复制与之前所学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后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基因突变等内容都有联系,学好这一节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过程我在寒假中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唤醒了自己尘封的记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上甘岭》的片断不断在眼前闪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曲调在耳边萦绕,曾经有过的对英雄的崇敬和感动在心头涌动,我不禁思考:在距离我观看电影《上甘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将这一课呈现给学生?如何引领学生体会英雄气概、崇敬英雄行为?我反复阅读了文本,特别是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部分,感觉教材叙述的太过直白和平淡,很难打动学生。于是就想是否可采用互文解读的方式,引入具体描…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大大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②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用相应的公式解题;③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并进行相关计算;④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