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革命性标志。但城市从诞生起便充斥着各种矛盾 ,因而城市文明的历史就是文明的悖论史。城市文明悖论在不同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某种意义上 ,城市文明悖论是人性冲突的一种表征 ,其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城市文明悖论消解的主要途径 ,就是要消灭城乡对立和城乡差别 ,而这一点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生命本能即是爱,人所受的压抑其实就是爱欲受到了压制。然而,文化与文明又伴随着人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文化和文明对人生命本能的压抑也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霍桑在《红字》中,就探索和揭示了这一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3.
漫谈教育者的文明与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的新观点。经济要文明 ,政治也要文明 ,教育作为文明的催化剂更要文明。要实现文明 ,必须实行文明教育 ;要实现文明教育 ,教育者必须文明。争当合格的教师是教育者的文明 ,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在思想观念、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几个方面要具有较高的质量 ,更要具有不断进取的权威精神。学校管理文化是文明教育的基石 ,文明教育的前提是学校的文明 ,学校文明是学校管理文明的最终体现 ,学校管理文明依赖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教育为人铺上通向文明的成长之路 ,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及社会文明都将在教育者的文明与文明教育中充分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4.
燕赵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后经过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孕育发展,到商代时燕赵文明终于诞生。燕赵文明是当时较先进且连续发展的诸地方文明类型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调解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性格。西方文化对现实的否定精神也使其生命力长期不衰。东西文明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自身的强大调节机制。中华民族文化是为现实服务的,西方文化则为理想服务,这与两种文化诞生的地理环境有关,受其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决定。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要突破这种决定和影响,各自在文明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和渗透中寻找自身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国外与国内先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了或进行着研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争论,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文明的历史,科学地探讨人类社会的过去.客观与辩证地对待文明的历史,这是文明地对待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史诗般的游戏《文明Ⅳ》中,先后诞生了18个文明,有的我们熟悉,有的我们陌生,有的我们闻所未闻。也许你喜欢听故事,也许你喜欢历史上的某些英雄,那么你也许愿意搭上《文明Ⅳ》这趟历史列车,回顾一下我们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之花中的三朵……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两大东方文明的照耀下诞生的新型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古典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因为,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并不是同一民族和同一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古希腊的文明成就对西方文明史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  相似文献   

9.
文明冲突论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马克思文明转型思想表明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不断转型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明转型。从纵向上看,东西方文明都已经历或将经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决定的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积极的民族文化自觉的状况等因素,决定着一个民族向高一级文明转型的时间和方式。因此,不同民族通过加强相互交往,互通有无,培养积极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变及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实现文明转型的必由路径、不竭动力与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环境保护的世纪,随之诞生的将是环境文明,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架构系统和经济运作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进步。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向前走,我们将迈向环境文明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1.
张可喜 《科技文萃》2000,(1):118-119
20世纪是汽车文明诞生和兴隆的时代,可谓是"汽车的世纪".然而,汽车尾气严重污染大气,地球有限的石油资源将近枯竭,拥挤的交通和频繁的事故时刻困扰着都市居民.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汽车工业也行驶到了一个转折点,环境、资源和安全问题正迫使汽车文明改变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研究观点。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文明也有着开始、发展的渐进过程。文明起源的研究应该以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为主导,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确信中国文明是本土发展起来的和多地文化汇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文明     
本文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形态、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生态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稳定教育队伍、抓好课程落实、拓宽宣传阵地、创新活动项目等途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全员互动创建绿色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意识牢牢扎根于师生心中,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固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诉求,反映了占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漫长的中国农民的世代夙愿。生态文明是当下人类文明的最高形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丰富内容。厘清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义及相互关系,是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17.
汤因比打破了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以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在他看来,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任何文明都具有价值上的等同性。文明在哲学上是同时代的,也是平行的,亦可比较,通过对文明成长兴衰规律的历史考察,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文明作为一个有机体,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命周期,任何文明都将经历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发展阶段,这是文明自身演进历程中无法逾越的内在界限。其中,挑战—应战模式贯穿文明发展始终,是文明成长的内在动力。汤因比立足于文明内在性的发展视角,凸显了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现实关怀。其观点虽然过分夸大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带有文化决定论的思想倾向,但仍不失为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为当下深入理解文化自律与文化他律问题提供了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筠泉先生长期致力于文化与文明的研究,参与主编了工程浩大的<世界文明大系>与<世界文明通论>,发表了许多见解独到并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他对文化的本质、文化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概念与哲学基本问题、符号学与跨学科文化研究、文明发展战略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陈筠泉先生广阔的理论视野和自如驾驭复杂理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博物馆与现代城市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对弘扬博物馆文化,促进城市文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中,关心人类教育事务莫过于关心文明与文化。文章以学者张涵“从文明范式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中的相关观点作为观察并思考教育的背景材料,基于思想理论资源的共享与共创,聚焦于“文明与文化”的交融与互动的走势,讨论了活跃在人类文明转型中的有关教育再生性机遇、教育在中华文明复兴中的使命等问题。认为放眼寰宇,倡导走生态式和谐文化教育之旅,可作为人类的一种理想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