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试题虽年年翻新,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便是课本,这给我们如下启示:在进行数学教学及数学总复习时,应注意对课本中基础知识作透彻理解,做到过四关:1.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有关概念;2.能独立证明教材中的定理;3.能熟练地求解课本中的例题;4.能掌握课本中各种习题的类型。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常采用:(1)直接将课本上的例题作为考题;(2)直接用课本中的习题作为考题;(3)将课本的习题改变数据作为考题;(4)将课本中的习题经过变形作为考题;(5)以课本中的题目为背景的考题;(6)改变课…  相似文献   

2.
郭存厚 《甘肃教育》2009,(24):39-40
1.夯实基础 对于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推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特别是公式、定理、推论的理论推导与证明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同时还要学生通过分析课本中的例题掌握解题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对习题中的解法进行提炼、归纳,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模式.  相似文献   

3.
课本中的许多习题除了具有巩固和复习知识的作用外,还可以像公式与定理那样,用来解决其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挖掘新课程教材一道习题不等式的特征、变式及其拓展等内涵功能,可进一步揭示课本习题的有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本中的习题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对这些习题的图形或条件稍加改动,就可以发展成一个思维含量高的新题.下面让我们看一道源于课本的中考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本内容的编排系统性较强,逻辑性严密,在研究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同时常常要解决一些高于课本的习题,倘若细心留意,就会发现那些高于课本的习题求解过程实际上也来源于我们经常研究的例题.  相似文献   

6.
一道习题的几个潜在性质云南省广南一中王炳图课本中的许多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可塑性,研究这些习题,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潜在功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对促进学生钻研课本,提高解题能力及复习效益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现行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  相似文献   

7.
谈小学数学习题的教学陈桂华,曾宪宝课本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精选的题目,潜力大,功效多.对于这些习题.只有认真研究,才能领会编排意图,充分发挥其作用.现就了题的不同作用及其教学方法谈些粗浅看法.一、铺垫型习题.是指沟通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的习题,一般安排在整...  相似文献   

8.
课本中有些例题和习题的结论,可以看作公式或定理:利用这些例题和习题的结论去解答一些相关习题,不但解法别开生面,过程简单明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下面  相似文献   

9.
王青 《铜仁学院学报》2003,5(9):105-107,116
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是对课本中所学知识最直接、最基本的应用,掌握好课本中练习题、习题的结论与解法是解答其它题目的基础,也是提高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对课本习题研究,更难见有教师亲自做课本习题。原因何在?这些教师大多片面认为课本中的习题非常简单,只是给学生做的,教师没有必要亲自做。其实,教师“下水”做课本习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一、课本中的练习题是配合教材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在巩固和应用中提高,安排这些练习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解答达到这一目的。课本习题的安排有层次、有坡度,其一般程序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教师不事先做做,怎么能掌握这些习题的要求呢?不了解、不掌握问题要求,就难以在练习中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1.
钱琰 《物理教师》2001,22(9):19-20
对于“简单电路的设计与计算”一节,华东地区初中物理课本中一是介绍了测未知电阻Rx的特殊方法,二是通过计算分析了调光灯原理.其中测未知电阻Rx的特殊方法,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及课本习题中出现的以外还有很多.怎样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从而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这节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中考数学试题大多取材于课本,既源于课本,又活于课本.这些试题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因此很有必要研究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充分发挥典型题的示范引路作用,以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江思容 《数学教学》2010,(11):13-15
课本中的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数学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本习题的结论具有广阔的探究、拓展空间,近几年的中考、竞赛题,根植于课本,从课本中寻找命题生长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因此重视课本习题的拓展、探究及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也知道,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来自课本或间接涉及课本例习题或改编自课本例习题或这些问题的结论或推广.因此,以课本例习题为素材,感知问题的发生、发散、发展过程,明晰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求问题解决办法,探求结论推广的可能性,揭示问题的本质特征,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高三的一节复习课上,选择了苏教版选修2-1中的一道习题和人教版2-1中的一道例题组织了一次探究性教学,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中的某些例、习题内涵丰富,对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有着不寻常的作用.研究各地每年的试题都会发现课本习题的影子,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应重视课本在复习中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去研究课本,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中考题时是如何利用课本资源命题的,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课本.  相似文献   

16.
初中《几何》课本(第三册)“圆”这一章,概念多,定理多,综合性强,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弄清概念、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把概念、定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外,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课本习题的一题多解与多变,对比各种解法,重新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定理,总结各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动态”地把握题设模型,达到熟练运用概念、定理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仅就课本习题为例,  相似文献   

17.
课本是学生知识资源的依据,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学生务必要掌握的.因考虑到教学的阶段性要求,课本中的例题一般或体现某个定理(公式)的应用,或体现某种解题(思想)方法,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有利于学生模仿、操练.笔者以为,适时、适度地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拓展,值得提倡.通过拓展,建立联系,整合知识,提炼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借鉴,学会欣赏,激活其思维发散.本文就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中的小结与复习中的参考例题来具体地谈谈如何拓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只重视课本的公理、定理、定义、性质和公式等基本知识,忽略例题、练习及习题的结论.事实上例题、练习及习题的结论是更具体更有用的基本知识.只要善于挖掘、总结这些结论,并能正确、灵活运用这些结论,解决相关题目就能缩短思考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现以《几何》中“圆”这一章为例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9.
高考复习历来提倡回归课本.一方面,翻开课本。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课本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命题人创作高考试题的园地。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激发着命题人的灵感.因此,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过适当改编而成的.高考命题追求创新。创新可以推陈。推陈意在创新.下面以2006年高考中几道推陈出新题为例,领悟高考命题人思想的精彩,并从中探索回归课本复习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芝平 《中国考试》2007,(10):21-24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每年高考结束,我们都会发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即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或是例题、习题的重新组合,课本题大多都蕴涵着丰富、深刻的背景,实践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高考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