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研究生就业“难”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9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连续五年的增长率超过20%,女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稳步增长,1999年在校女研究生占总数的32.4%,2001年占35.35%,2005年占了59.91%。研究生“就业难”特别是女研究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成为各个高校谈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河南大学孟彩云女大学生是同龄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平等竞争,自豪地跨进了高等学府的神圣“殿堂”。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218.4万人,其中女生占33.7%;在校研究生9.1万人,女生占24.3%。一...  相似文献   

3.
数字大参考     
●目前,我国女性从业人员已达 3.3亿,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46.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职业妇女在参与、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解放和发展。一大批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女性人才脱颖而出。   我国女干部人数占干部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比例也呈较大幅度提高;女科技人员比例达 36.9%,其中具有高级职务和中级职务的女专业人员分别占同比的 20%和 34%,女院士 70名,占同比 6%,居世界领先水平;职业女性后备力量日渐雄厚,目前在校女研究生和女大学生分别占同比数的 30.35…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第一教育人口大省。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总人口9918万,其中教育人口2870万,占总人口数的28.6%。普通高等学校89所,其中本科高校33所;高等教育总规模21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5万人;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在学研究生2.4万人。高等教育毛人学率20.5%。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消费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基本情况。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1950年到1971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4.3%迅速提高到35.3%,公立院校学生所占比重也从50%提高到70%以上,猛增20个百分点以上。美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发展公立高等教育实现的,尽管美国推行的是公立和私立混合型体制。  相似文献   

6.
心理孤独是美国女研究生面临的严重问题。美国女研究生的人数虽然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数量还没有增加到足以改变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的程度,也不会自动解决女研究生的孤独问题。可以采取建立女性非正式团体、尽可能让女教授来指导女研究生等措施来缓解女研究生的心理孤独,但构建具有女性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9.2万人激增到2005年的36.6万人,7年间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幅接近29%。据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授予研究生学位共计126.6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16.12万人,授予硕士学位110.53万人。与1982年相比,2005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了32.92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数量上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其特征和轨迹相比二战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男女同校教育制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实施,曾经作为女子高等教育领头羊的美国女子学院出现了数量和规模上的大幅缩减。女性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女性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地位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此外,女性继续教育的理念也在这一时期推出并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9.
据北大调查,目前在校的女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怎样使这30%的女大学生成为四化建设的真正人才,把她们接受高等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女获得者雅罗所说:“不能把世界上有才华的人之半束之闺阁”。据笔者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表明: 目前女性高级人才占总数的1%—2%。女性自然科学工作者不足2%。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几百名,女性仅15人。近年来受表彰的科技人员达400名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许多学者都指出,在高教领域,妇女实际上被忽略了。尽管女性入大学人数在增加,但主要是入初级大学,而男性主要进入正规四年制大学。如1983年。约有34万男性和27万女性从中学毕业,但不足40%女性进入四年制大学,其它入初级大学;相反,有95%的男性进入四年制大学。女性在正规大学中只占22%。在名牌男女合校的大学中,女性比例很小,如东京大学女性不到7%,京都大学占8%。研究生中女性更少,1981年硕士研究生女性只有1.4%,博士研究生女性只有1%。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经费^[1]的绝对值逐年增长,其占地方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和占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00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9.19亿元,到2004年为70.15亿元,增长140.32%。高等教育经费占全市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从2000年的23.39%增长到2004年的29.90%。2000年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9.49亿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我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队伍也急速扩大,女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女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女硕士研究生普遍对就业前景不太乐观,在月薪和就业区域选择上表现出更多的理性;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更倾向于高等院校、政府机构等相对稳定的单位。加强学校就业指导薄弱环节、促进女硕士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优势等都是有效促进充分就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分层,老牌本科院校转向研究生培养等更高层次,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承担了大众化的主体任务。截至2010年3月,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有261所,占全国同期792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2.95%。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区城市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1998年在校女大学生为大学生总数的39.75%,2000年占41.07%,2001年占42.14%,到2002年则高达43.09%。而且,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经济取得较大发展,农村女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呈上升趋势,1998年农村女大学生与城市女大学生的比例约为15%、85‰1999年约为25%、75‰  相似文献   

15.
谈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教育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在2006年已突破百万人大关,今后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一些重点院校,研究生人数甚至已占学生总数的一半.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壮大,这支队伍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很突出.文章就研究生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表现进行了概括,分析了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教育引导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及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有关部门统计了我国到2000年总共83个专业研究生总需求量、师资需求量以及在此期间可能毕业的数量(见表1)。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总共83个专业中师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61%,可毕业数占总需求量的65.8%。按这个比例推算(括号中的%即此含意),可作师资的毕业数量为314,696名,缺师资163,566名,占师资需求量的34.2%,即1/3左右。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大学生比例上升现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一种现象:女生数量逐年增加。文科专业中,女生人数超过男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而且学习成绩也往往超过男生。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争议。到底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一、女大学生确实增多了,但远不够据资料显示,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总数中女生人数占23.7%,1965年为26.9%,1978年为24.1%,而1997年为37.3%。由此粗略看出,我国大学生中女生比例长期处于总量的1/4左右;改革开放20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女大学生比例上升到1/3…  相似文献   

18.
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国家之一:1995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2%;①2001年私立本专科高等教育机构296所,占总数(356所)的83.14%,在校生236.19万人,占总数(325.72万人)的72.51%;私立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评量表EPQ,CMI,SAS、SDS,SCL-90,对不同层次学校的606名教师进行个性.生理及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个性特征为内向型占6.8%,中间型63.9%,外向型39.3%,情绪稳定占21.1%.中间型占55.5%,情绪不稳定占23.4%;CMI的AR男≥35分者占24.75%,女≥40分者占23.10%,MR男≥15分者占16.17%,女≥20分者占12.54%;SAS≥50分者占34.32,SDS≥53分者占35.97%:SCi。-90≥160分者占46.04%。结论:教师身心健康水平较低,其现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伴随高校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女性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女硕士研究生面临就业、学业、婚恋、人际交往和家庭等不同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承受着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压力源的影响程度以及面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探索女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源,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研究生辅导员分类指导女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