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2.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3.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4.
把准课文固有的中心思想,是加强小语思想教育的基础一环。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其实不然。第一,抓偏了的情况是常见的。反映在学生的理解上:有一篇课文《骆驼和羊》,联系实际时,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我在地上发现一个东西,我说是种子,妹妹说不是,我就和她争起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的学生说,“有一次爸爸说我作业做错了,我不承认,跟爸爸争……”有的学生说,“有一次,某某问我一个字怎么写,我没告诉他……”如此之类的“联系”都得到了执教者的肯定,让大家鼓掌,甚至给他一朵小红花。其实这些理解与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本意是根本不同的。再如《平平在家里》这篇课文中的平平,往往被说成是“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甚至是“口是心非”。其实,这太冤枉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因为,一、课文在写他  相似文献   

5.
师:课文题目中,两个简单而通俗的动词——“说”“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文章中,作者并非只用“说”“做”这两个动词,而是用了很多不同的动词去代替这两个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的学者身份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去塑造闻一多先生的“做”?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力量     
在两本书之间居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其中的秘密!今天,姐姐在看课外书时,忽然让我去拿两本厚厚的书来。我好奇地问:“要书干嘛?”“嗯……做实验。”姐姐神秘地回答。一听说是要做实验,我就来劲了,赶紧说:“没问题!”我以最快地速度将两本厚厚的书放在姐姐面前。只见姐姐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插起来。她插好后,将书递给我道:“试试,看你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把书拉开?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信心十足。我先轻轻一拉,没拉开。怪了,我既纳闷又感觉很没面子。我再使劲一拉,还是没动静。我使…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以来,“交代”一词使用频率增加,在书写上则出现“交代”与“交待”两种写法。有人说该写“交代”,有人说该写“交待”,也有人说两者均可,还有人说两者有不同的搭配关系。到底以何说为准呢? 请先看一些词典与字典中的“交代”条: 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交代:彼此相接替曰交代…… (本书无“交待”条) 一九七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交代:前后相接替、移交…… (本书亦无“交待”条) 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词典》(即《国语辞典》简本): 交代:(一)谓彼此相接替。 (二)①嘱咐。②应付,卸责,如言交代差事。③做毕、收束,如言这件事算是交代了。④收束终了之节文,如言说这几句话,总算有个交代。⑤收束移交之事,如办交代。(本书中也无“交待”条) 一九七一年版《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就是把“不应该那么写”的地方,改为“应该这么写”。如何把握“应该”与“不应该”呢?鲁迅先生说:“应该怎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本册《鸟的天堂》是一篇老课文,再次入选义务教材时,文字作了多处改动,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对领会“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的改动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新编小语五册第8单元在读写训练上,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把句子写通顺”的能力。如何去做呢?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 1、注意句子的结构完整。 在《做风车的故事》的教学中,结合讲读课文,我们先告诉学生,什么是通顺的句子。如,教学课文第1句:“二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一、读写结合单元教学理念 周一贯先生在一次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后的评课中说:多数的选手过多地关注课文“写了些什么”,而对课文是“怎么写”的关注不够。特级教师张伟也说,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学应该做“教法——学法——用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通过写海滨和小城的景色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四个特点: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按先总、后分,再总述写。“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一句,先总说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然后紧扣“海滨”与“小城”来分别描述,最后总述:“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文章同时还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叙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层次清楚,  相似文献   

12.
冉求、仲由是孔子的两个弟子。 有天,冉求请教孔子:“听到一件应当做的事,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是的,立刻就去做!”仲由也求教孔子:“听到一件该做的事,要马上去做吗?”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应该先商量商量,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公西华在旁听了大惑不解,不禁问道:“请问老师,两人问的一样,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开始就对“课文”逐段、逐词、逐句进行讲解,这样做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鲁迅说,写文章要到有定评的好作品中去学,这些好作品会告诉人“应该怎么写”。叶圣陶说:“课本就是例子。”既然课本是例子,有定评的好文章,那么学生学作文就应该从课本里的好文章中去学习。怎么学习?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系列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去作文,即“取法课文”。  相似文献   

16.
文字的假象     
我经常想写一本书,说说我周围的人和事。但是我不知道这本书是应该写成回忆录还是应该写成小说。回忆录和小说完全是两回事。写回忆录,把经历过的写出来,只要记性还在,又有些经历,这本书就可看。近年来,回忆录成了热门,因为读者不想再被小说欺骗,想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依据,或者是觉得看真实的记载就好像每天在饭桌上说别人闲话一样过瘾。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我在执教《聪明的华佗》一课时对此深有体会。课文写的是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让他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结果他用巧妙的方法通过了这场特殊的“考试”。课文的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是一篇很有“讲头”的课文,但我意识到光有老师头头是道的讲  相似文献   

18.
师:我们在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中,已经领略了“架子十足”和“海军上将派头”的两只鹅.这节课我们去瞧瞧老舍先生家的猫。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哪两个不同生长时期。  相似文献   

19.
《南湖》开头的一首小诗,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应该把它的意思讲清楚。这里说的“讲清楚”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小诗中的字词如“微、欲、眺、苍茫迷蒙”等讲清楚,从而使学生理解这首小诗的意思;二是要使学生懂得,这类文字,不同于常识性课文的阐述,常识性课文的阐述必须合乎科学,不能有任何虚构和夸张。文艺性的文字就不必也不可能这样严格要求。如这首小诗,有人说写的是雨前的雾景,有人说写的是雨景,还有人说雨后也有“轻烟满湖”“苍茫迷蒙”的景象,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同学们有说“死要面子”的,有说“能写一笔好字”的,有说“善良”的,也有说“内心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