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读书》自1983年第4期起辟有“主编话旧”一栏。忝为编辑之列,每每读到这类文字,总是倍感亲切。 1983年第10期上,该栏刊有诗人卞之琳的《星水微茫忆<水星>》一文。文中,作者回忆了当年他和斩以同志一起负责编辑《文学季刊》和《水星》的情况。在他东渡日本后,实际上只剩下靳以一人,不但这大小两个刊物办得有声有色,而且斩以同志居然在编刊之余还能照常从事文学创作。掩卷遐思,我不仅为出版界的老前辈由于学识渊博而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而折服,更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的“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王余杞诞辰100周年。上海“左联”纪念馆为此举办了王余杞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王余杞是“左联”的老战士、老盟员,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就活跃于我国文坛,写出了具有社会影响的众多作品,深受鲁迅、郁达夫等著名作家关注。他在天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当代文学》,并在北方“左联”改组后担任作协执行主席。  相似文献   

3.
1930年5月,丁玲从济南来到上海,随即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春,党组织要求她筹办和主编"左联"机关刊物之一——《北斗》。1931年9月20日,《北斗》创刊于上海,十六开本,由湖风书局发行。《北斗》是"左联"第一个大型的文艺刊物。创作与理论并重,也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5.
大型文学季刊《漓江》从1996年起改为“中外文学双月刊”,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好评,《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文艺报》、《中华工商时报》、《作家报》等上百家报刊先后作了报道和评介。为把《漓江》办成一家真正的一流杂志,使之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方重要阵地,《漓江》编辑部给国内的部分作家和评论家寄发了意见征求表。最先返回的十位作家、评论家的答卷表明,对《清江》的总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代郑振铎在文学报刊编辑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他倡议创办并参与主编了《文学》月刊。关于创办该刊的动因,茅盾与黄源的回忆文章中都已谈到。总起来说有两点。一是“左联”成立后,曾出版过《萌芽》、《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但都未久即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在一九三三年‘左联’的文艺刊物,要公开地、长期地出版,已是不大可能了。但文艺杂志是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左联’自己办的文艺杂志已无法出版,出路何在呢?采取什么政策,什么方式才能不仅继续战斗,而且扩大战线的范围与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每个革命的文学家的思考。二是一九三二年初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炸毁后,《小说月报》停刊,不久商务当局恢复了  相似文献   

7.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8.
收在这本小书中的书志,共300多篇,是我从事古籍整理、编目、鉴定、研究工作30余年的一个小结,这些书志多写于1987~1992年,大多数发表在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的《文献》,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与上海图书馆的《图书馆杂志》,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书目季刊》、香港《九州学刊》等刊物上,少部分没有发表过。  相似文献   

9.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接促成的。早期的书刊通常不会署上封面设计者的姓名,出版实物也因年代与时局的变迁残缺不全,为封面图像寻根溯源往往只能依靠设计师本人留下的资料与当时参与者回忆录中的只言片语寻得。文章从《文学》月刊创刊号的封面图像入手,试结合出版文献史料、图像设计元素与风格在郑川谷与陈之佛之间考证当时轰动一时的《文学》月刊的创刊号封面设计者。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3,(15):23
本刊讯2012年5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发布会在京举行。《文学蓝皮书》指出,2012年的文坛,依然是在市场化、网络化、传媒化的多种因素合力推导下,不断发生着种种新的变异,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信息技术,文学与产业发展,既勾连密切,又互动频仍。文坛在平稳中内含变异,在变异中依流前行,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期刊数据库并列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检索,以及与外文期刊相应作者形式发表论文的对比,对我国并列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认为"并列第一作者"是作者的合法权益,随着科研合作的深入,应该接受并提高其发表比例.文中提出了编辑与编辑部正确处理该类论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把关人"理论看科技期刊编辑应有的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德  相宁 《编辑学报》2007,19(5):384-386
将"把关人"理论引入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把关人"概念出发,研究近年来科技期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编辑应具备数字化理念,以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工作方式;编辑应具备作者和读者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推动期刊走向市场,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第三只眼"看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更吉  马宇红 《编辑学报》2006,18(5):362-363
在肯定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重要作用的前提下,认为绝大多数审稿人是值得颂扬的,其奉献精神值得刊社人员学习,但也有少数审稿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承担审稿任务,刊社在使用审定意见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7,19(5):324-326
对影响高校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进行评析.认为对高校学报工作的思考不应再纠缠于对高校学报生存合理性的追问,而应将思考的着力点集中于如何以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通过理念与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医学期刊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知及其行为情况,以为更好地防止学术不端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近2年在《武警医学》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识不全面,部分科室学术不端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作者希望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学报特色的实现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杨丽君 《编辑学报》2003,15(2):96-98
论述高校学报的特色的重要性,认为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阐述实现学报特色的途径,即:发挥学科优势,尽量体现特色;依靠地域优势,积极弘扬特色;借助名人影响,努力增强特色。论述编辑在实现学报特色中的能动作用,指出应该刻意挖掘、积极扶持,树立特色;严格遴选,精心编排,凸显特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7.
军队院校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怀明  栾嘉  王红  邓强庭 《编辑学报》2010,22(4):340-342
军队院校主办或承办的科技期刊有88种.归纳出其刊发内容分类、刊期、发行范围、地区分布和隶属关系等情况,认为军队院校科技期刊具有专业特色明显、办刊经费相对充足、管理相对宽松等优势,同时面临着保密与交流的矛盾、封闭办刊、学术影响力低、编辑队伍不稳定等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211工程”大学学报的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晓军  颜志森 《编辑学报》2011,23(4):372-374
以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1月前进入“211工程”大学的100种自然科学类学报为研究对象,统计各学报的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0种“211工程”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报的刊均载文量为229.55篇,刊均基金论文比为77.7%。不同学科和地域的学报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差别均较大,且不同学科的载文量与其基金论文比基本相反,即载文量越大基金论文比越低。从基金论文比来看,“211工程”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可以称得上是我国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梅 《编辑学报》2005,17(6):444-446
随着加入WTO,我国农业学术期刊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竞争形势.农业学术期刊要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创立品牌之路.探讨农业学术期刊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提出了主要对策:明确期刊品牌的定位,全面提高农业学术期刊质量,重塑营销渠道,畅通进入国际权威检索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服务创新是当前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1):47-48
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目前面临一系列困境,服务创新是走出这些困境的必然选择.服务创新应将作者服务创新与读者服务创新作为2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