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创新与变革,教学目标已经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需要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的探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倡导师生在互动前提下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在外在表现上应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统一体。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过程中达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当然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的高度和谐。在学生心目中,语文阅读不是庖丁解牛式的肢解,而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充满感动与感悟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的性质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目前的形势决定我们赞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首要的手段来抓,同时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把朗读和感悟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主要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审美艺术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矫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延功能,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这项功能的"正统性"不断得到加强。如何使阅读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学生的精神领域得到洗礼,让阅读成为毕生习惯,由此带动全民学习意识的养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支点。  相似文献   

6.
谢江涛 《知识窗》2014,(24):40-40
阅读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一股活力。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深,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较多认知误区和行为偏差。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同吉 《科学中国人》2014,(1S):144-144
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获得人生感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就是阅读教学,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通过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来更好的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学科知识打下扎实的功底。  相似文献   

9.
李珑 《知识窗》2014,(16):53-53
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本文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创新方法,强调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文本中陶冶学生的心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愉快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娟 《知识窗》2013,(18):30-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阅读反思能力是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弱项,许多教师注重学生创新阅读,忽视学生的阅读反思,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加强问题意识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强化感悟能力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大纲突出了阅读的地位。在“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研究的重心是“读者”,即阅读的“学生决定论”。这与学生主题性原则不谋而合,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千差万别,他们的阅读感悟理解也多姿多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下面谈谈几种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葛莹莹 《知识窗》2020,(2):125-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学校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思辨性阅读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拥 《科教文汇》2009,(3):117-117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中将名著阅读渗入写作、对作品进行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强化感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中将名著阅读渗入写作、对作品进行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强化感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韦珩 《知识窗》2014,(10):47-47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其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新课改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角度阅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情感共鸣的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质量。除了传统的多读、教师讲解引导等方法之外,感悟能力的培养还有主题解读与段落划分相结合、加强对中心句段的解读、学会“窥斑见豹”和尝试“内在表达”四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朱成龙 《知识窗》2020,(2):88-88
一、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维逻辑与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师基于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质疑问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本文结合本人从事新课程教学以来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