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我问你,西瓜是什么形状?你一定觉得很奇怪,西瓜不是圆的难道是方的?告诉你,西瓜还真有方的。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请看我们学生的表现——片段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问题呈现在生活与谜语中。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对,有信心吗?请大家听好了——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庞。生(齐声):西瓜。师:你们了解西瓜吗?把你们知道的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一听,好吗?生:西瓜是圆圆的、大大的,也有的不是很圆。生:西瓜皮是绿色的,上面有黑色的花纹。生:有的瓜皮是青色的,还有深绿色的。师:你们还了解哪…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首先说个谜语请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生齐答:葡萄!师:你们爱吃葡萄吗?生:爱吃,特别爱吃!师:对呀,香甜的葡萄多么诱人哪!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水分最甜的,要数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  相似文献   

4.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5.
进行课改实验半年来,笔者感触颇深,老教材能否体现出新理念?带着这样的想法,笔者执教了几节“老课”,效果不错。下面试以《葡萄沟》一课为例为进行解读。教学准备:1.学生到水果市场观察葡萄,有条件的买一些尝一尝。2.课前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些葡萄干,学生观察后品尝。教学过程:一、进入学习情境1.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2.你吃过葡萄吗?说说它的样子、颜色、味道。3.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说一句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二、整体感知1.(看地图,明确吐鲁番的位置。)现在,我国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上课了,王老师先让猜个谜语:“红眼睛,白衣裳,尾巴短,耳朵长。“小朋友们都眨巴着眼睛猜,有的还小声商量着。猜着了的小朋友纷纷举起手来。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王老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新课,引起了儿童的强烈兴趣。 谜语,通常是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猜。谜语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动物、植物、人  相似文献   

7.
一、谜语导入,初识石榴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露出颗颗玛瑙珠。生:石榴。师:猜对了,就是石榴。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新课 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中了有奖品.听仔细了:"上下两队兵,守在大汶口,谁要跑进来,必定碎成粉."(打一人体器官) 生1:口腔生2:牙齿. 师:你真是很聪明,一猜就中,奖励你一粒牛肉干,尝一尝味道怎么样?你可以吃慢点,它在你牙齿的攻击之下发生了变化,是吗?  相似文献   

9.
活动一:吃西瓜(主题:夏天到了) 猜一猜:箩筐里装的是什么?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试试能不能把一个箩筐搬起来,小朋友试了一下说:“很重的,搬不动。”老师:箩筐那么重,里面装的是什么?我说个谜语请大家猜,谜语猜出来了.箩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也就知道了: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 生的孩子多,大家爱吃它。孩子们分成了两大派,一派猜它是西瓜,一派猜它是青蛙。猜西瓜的小朋友的理由是:西瓜是绿颜色的,里面有许多水,还有许多瓜子,所以说它“生的孩子多”,而且西瓜是大家都爱吃的:猜青蛙的小朋友的理由是:青蛙也是绿颜色,喜欢在水里,它肚子里肯定有水,青蛙会生许多小蝌蚪,所以说它“生的孩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谁来给大家猜个谜语?生: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生:雨。师:谁再来猜一个?生:白天开门,晚上关门,走近一看,门里没人。打一人体器官。生:是眼睛,白天睁着,晚上睡觉了就合上。  相似文献   

11.
一得集     
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一般是老师说谜面,孩子们说谜底,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太感兴趣了。有一次,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由你们来说谜请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猜。”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提高了,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听别人说的,也有的是孩子们自己编的,师生一齐猜,课堂气氛活跃极了。过后,孩子们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们还说谜语给你猜。”  相似文献   

12.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13.
张志 《成才之路》2011,(3):69-6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60~61页。教学目标在实际活动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左右和别人的左右。会用左右描述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投影显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们猜是什么?生: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完全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周建玲 《科学课》2008,(6):38-39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研究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好不好?生:好!师: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虽然来去无影踪,我们人人离不了。  相似文献   

15.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16.
在五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中,对于“平行线”的定义是这样叙述的: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学时,学生对“不相交”这一比较明显的属性容易理解,而对于“面”“平面”“同一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掌握。怎样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讲清“平行线”概念呢? 1.以谜语开道,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学一开始,教师便出示谜语:“人家兄弟手拉手,咱们兄弟不碰头,火车在咱肩上跑,高压电在咱身上走。”让学生去猜。学生听完后,个个跃跃欲试,很想把它猜出来,但谁也猜不对。这时,  相似文献   

17.
时间:夏初,一天的上午。地点:池塘边草地上。角色:小兔、小猴、小熊、青蛙、空气。报幕员:小朋友,我出一个谜语,你们猜好吗?我的谜语是,永远和你在一起离不开的是什么?(大家猜)好,猜不到不要紧,看完戏你们就知道了。好,下面请看木偶剧《看不见的朋友》。幕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开着各色野花。小免抱着一床被子上。小兔:啊,今天天气真好,晒晒被子吧。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首先打个谜语给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我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相似文献   

19.
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 生:好。 师:兄弟整十个,高矮不一般,左右分两排,五个为一班,只要团结紧,排海又移山。 齐:手。 师:对。(在黑板上粘贴一只手的挂图)你知道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吗?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首先说个谜语请大家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异口同声):眼睛! 师:大家真了不起,不过你们能告诉老师眼睛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学生畅所欲言,说了很多。) (二)角色体验,自我感悟师:是啊,眼睛对每个人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可是,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不少有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的人,他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