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的平面设计,正处于一个充满了诱惑和戏剧性的时代。艺术设计语言的困惑以及在传统的、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处于彷徨无依的困境构成了设计的困惑。因此,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现代平面设计与民族传统艺术融合的理论提出,以及设计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必将成为平面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平面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平面设计,正处于一个充满了诱惑和戏剧性的时代,艺术设计语言的困惑以及在传统的、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正处于彷徨无依的困境构成了设计的困惑,因此,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现代平面设计与民族传统艺术融合的理论提出,以及设计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必将成为平面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平面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  相似文献   

3.
食物是支撑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得以持续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既可以满足人们身体生长的需求,也可以在人们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满足身体恒温要求时给予足够的能量.食品外观包装作为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产品具体信息的主要途径,不仅能够辅助人们探究内部食品的安全性,也可以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而引发其购买相关产品的欲望.对此,本文将结合王旭玮编著的《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要素》一书深度分析平面视觉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探究平面视觉设计要素对食品包装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并从创新思维探索如何将平面设计视觉要素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包装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石海林 《科教文汇》2009,(15):258-258
艺术创意是平面设计作品的生命。为了使平面设计一鸣惊人,设计者不得不每天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多方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点,使其设计标新立异,这一点就是创意。在此将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浅述了几点。  相似文献   

5.
艺术创意是平面设计作品的生命。为了使平面设计一鸣惊人,设计者不得不每天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多方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点,使其设计标新立异,这一点就是创意。在此将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浅述了几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医院平面设计工作中,许多工作人员都是以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为核心进行设计,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设计中发生角色的转变熟悉医院的设备与功能,进而对设计提出了创新观念,但是在此基础上而不再深入进行研究与调查,这就造成了该作品在设计中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缺乏创新,平庸之极。本文以齐齐哈尔胸科医院的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平面功能与交通流程之间的关系,并阐释了相关设计理念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对于平面设计行业也带来了很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逐步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方方面面,如: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手法,设计工具,设计工艺,设计宣传等方面。这些新的改变都给传统平面设计带来了挑战,同样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这些新的变化也给平面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思路。能够让我们从新媒体的视角下审视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将平面设计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相互促进而发展。这样才能将传统平面设计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完整的全新平面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8.
平面设计通常指以平面介质为载体,以视觉为传达方式,通过独特的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一种造型设计活动。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平面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固守于在平面载体上面的编排设计,如纸张、书刊、报纸等。  相似文献   

9.
左包装设计中,平面设计的表现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包装的平面设并主要由文字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版式组合设计四大方面构成.平面设计要具备个性化、全球北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包装的平面设计有三个主要特征:信息性、促销性和工艺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6)
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平面设计行业的进步,新媒体传播方式也随之愈来愈多,平面设计行业应该尽快找到一条新的方向。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传递方式多种多样、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愈来愈多,伴随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随之有所变化。从古老的车马邮差到信纸邮递,直到发展成目前的电脑端传递载体到手机载体。伴随传播介质的转变,平面设计在设计思路和构图模式等层面都应该有所改进,研发出新颖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构图思维。平面设计当中的重要设计内容就是平面设计元素,因此平面设计元素也应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可以将其与动态设计在进行平面设计时相结合,着重对平面设计元素的动态设计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资讯的快速发展,广告传媒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它不仅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更是设计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多元化趋势,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要拥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因此.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只有顺应市场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本文着眼于高职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学生的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应适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资讯的快速发展,广告传媒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它不仅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更是设计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呈现多元化趋势,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要拥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因此,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只有顺应市场的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本文着眼于高职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学生的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高职平面设计教育应适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木建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木结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对木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木建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合理设置案例构建教学内容,把单纯的建筑图形设计训练与专业设计和设计应用有机结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建筑图形的设计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现代木结构建筑业对实用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榛 《科教文汇》2012,(3):87-88
近年来高校开展游戏专业教学,多数游戏专业教学只停留在游戏设计的单个块面教学中,对于设计的流程是脱节化的教学。针对这样的现象,对游戏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了清晰的分析,有助于游戏专业教学的课程设计和职业规划。对游戏制作的三大块策划、程序、美术形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且对游戏设计中互动环节三大块用户引导、人机交互、用户间交互,也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证明,作为游戏设计教学,需要将游戏制作流程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托,才能实现游戏设计专业人才与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5.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使用创意思维进行信息传递的专业,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积累个人经验,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力,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进行视觉表达,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产生创意作品。  相似文献   

16.
莫璧宇 《科教文汇》2014,(13):163-163
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就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作为高职学校的平面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共同携手,不断探索、创新,使高职高专的平面设计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就当前高职高专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徐莉 《科教文汇》2012,(23):34-35
广告公关活动中的物料设计,是平面设计从设计构思到落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除了设计的美观以及创意外,物料设计的落地可执行性显得尤其重要。在物料设计的应用中,设计师往往缺乏实际执行的经验,在最终的设计中经常会忽略实际应用的元素,而导致了到达制作工期,仍需要不断修改,或是无法执行的情况出现。因此,笔者在实际可执行的背景支持下,提出下述论点,浅谈广告公关活动中的物料设计。  相似文献   

18.
辛斌 《科教文汇》2011,(17):174-174,201
书法艺术无论对于字体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有着古老而又崭新的个性意义。由书法艺术规律来看字体设计,从创新与主题联想来表现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原味。  相似文献   

19.
开发活动间具有耦合性。耦合活动重叠会导致活动间信息交互频繁,产生返工风险。合理计算项目进度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设计结构矩阵(DSM)描述产品开发活动并利用高斯消去算法进行活动排序,保证整体周期最短。引入迭代学习率,并结合上下游活动之间信息交互方式和影响构建了项目进度计算模型。通过案例计算表明,耦合活动重叠方式能有效缩短项目工期,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考虑了活动之间信息迭代,更加符合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邓超群 《科教文汇》2011,(31):46-46,81
广告作品以图形符号、色彩等元素向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符号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传播信息的学科,图形是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广告设计课程在我国艺术类高校中开设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出现的问题较多,将符号学原理融入广告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尝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提升其对广告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