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甲壳质负载四氯化锡做催化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考察了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酸醇比1︰3.5,催化剂用量1.2g,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为2.5h,酯化率最高达81%。并对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98%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双酚芴进行研究,分别对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酚酮摩尔比等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浓硫酸催化合成双酚芴,最优条件下双酚芴的反应收率98.20%。制备双酚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酚酮摩尔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8.5mL/0.333mol芴酮,助催化剂β-巯基丙酸用量为0.25mL/0.333mol芴酮。  相似文献   

3.
用正丁醇和柠檬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通过考察醇与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溶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柠檬酸)=4.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柠檬酸质量的6%,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3.5h,酯化率最高达98.5%,产率最高迭94.3%。WO3/MOO3/SiO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实验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折光率的测定,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Fe2O3为催化剂,乙酸和苯甲醇为原料合成乙酸苄酯,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醇酸摩尔比1:5,催化剂用量为0.7g(苯甲醇0.1mol),反应时间2.0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收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5.
用正丁醇和冰乙酸为原料,WO3/MoO3/Si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对产品进行折光率测定,同时考察醇和酸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正丁醇)/n(冰乙酸)=1.6: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乙酸质量的2.5%,反应温度120-130℃,该条件下产率最高达95.8%,重复使用催化剂,产品收率变化不大。结果表明WO3/MoO3/SiO2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回收、可重复使用、无废液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OH/ZnAPO-5,并将其用于催化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以制备生物柴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KOH/ZnAPO-5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生物柴油粗产率可达到92.5%,与KOH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结果相比,活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7.
以正辛醇和氢溴酸为原料,钼镍粉做催化剂,合成了溴代正辛烷。经实验确定反应条件为:n(氢溴酸)/n(正辛醇)=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128~133℃,溴代正辛烷产率为87.6%,催化剂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吸附作用将Pd2+和La3+与活性炭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由于活性炭表面的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制备了活性炭负载Pd/La双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和X射线能谱仪(XPS)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Pd2+和La3+已经成功负载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中,负载量分别为0.50和0.63mmol/g,并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以碘苯与丙烯酸的Heck反应为模型,探讨了炭负载Pd/La双金属催化剂对Heck反应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h、DMF作为溶剂和三丁胺作为碱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炭负载Pd/La双金属催化剂也能够催化不同取代芳基卤与丙烯酸的Heck芳基化反应,并且能够重复使用多次,显示了双金属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丙酸和异丁醇为原料,以改性钼镍粉取代以往常用的硫酸作催化剂,进行了丙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该催化剂的制作原料广、价廉,制作方便,催化活性高,能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在工业上制取丙酸异丁酯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异丁醇)/n(丙酸)=1.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105~125℃。上述条件下,丙酸异丁酯的收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0.
以肉桂酸和正丙醇为原料,用钼镍粉催化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经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n(n-正丙醇)/n(肉桂酸)=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85~95℃,肉桂酸正丙酯收率80%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浆液的pH值和焙烧温度以及反应过程中原料的水蒸气比例和反应压力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3.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要明显高于在pH=1.0和pH=6.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焙烧温度为500℃的催化剂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最高。加水可以提高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选择性,而加压可提高异丁烯转化率,但降低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5-(2-羟基苯基)-10,15,20-三(4-硝基苯基)钴卟啉配合物(HTNPPCoⅡ),利用FT-IR,UV-Vis,XPS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应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反应.结果表明,在7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4%,转化数达到14500 mol/mol,对2-环己烯-1-酮(C=O)的选择性达到73%,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合成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NNS][CF3SO3])和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NNS][HSO4])两种质子酸性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种类及反应条件、两种离子液体的复配摩尔比和搅拌方式对催化活性、二聚体C8=产品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核磁探讨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 mmol、温度100℃、反应时间3 h、两种离子液体复配摩尔比1:1时,催化活性和二聚产物C8=的选择性最高,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达84%,C8=选择性为77%;改进搅拌方式后,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稳定循环达6次,异丁烯转化率保持在70%以上,C8=选择性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低温下,利用PVP/H2O/环己醇的新胶束体系合成了正交相的BaCrO4微纳材料。与传统的以烷烃作为油相的微乳液相比,这种新的胶束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环己醇形成油相,提供了一种高度均一的环境,得到的产品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并且不需要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不需要其他的特殊仪器设备,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无烟煤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及氧气中碱氧氧化得到水溶酸,再将水溶酸在硫酸氢钾和浓硫酸混合介质中进行选择性脱羧,进而采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均苯四甲酸。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水溶酸脱羧产品粗均苯四甲酸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脱羧条件是:反应温度330℃,水溶酸:浓硫酸:硫酸氢钾=1:2:5,反应时间1.5h。在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纯均苯四甲酸的步骤中,最佳溶剂是2-戊酮。  相似文献   

17.
以草酸共沉淀法制备(Y,Eu)2O3为前驱体,对比六种沉淀条件对前驱体形貌的影响,其中在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并用双加料的方式可制备出形貌上优于商用前驱体,其粒度呈正态分布;通过调节草酸过量的量、沉淀过程中添加氨水的量、合成温度及草酸浓度等沉淀条件可控制前驱体D50在2.5~8.0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前躯体煅烧法制备了无机微/纳米材料Cr2O3.利用有机碱的缓慢水解,用无机盐铬源,在水和乙醇或者其他混合溶剂中进行水热反应,首先制得前躯体Cr(OH)3,然后通过煅烧得到Cr2O3微/纳米粒子.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影响前躯体和最终产物尺寸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所使用的有机碱(沉淀剂)的种类.对前躯体采用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进行了表征,对产物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水体中Mn(II)含量超标问题,采用氧化结合吸附法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KMnO4、TiO2等氧化剂或人造沸石、活性炭等吸附剂进行处理,可以取得一定的去除效果。采用氧化结合吸附法时:KMnO4联合颗粒活性炭在中性条件下以较小的投加量反应30 min,去除率可达到96.80%;TiO2联合颗粒活性炭在中性条件下反应30 min,去除率可达93.92%。该方法去除水体中的Mn(II)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