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形成的地球圈层,这些层圈构成了地球巨系统。由于人类既是这些圈层长期演化的产物,又对这些圈层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社会已成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圈。地球巨系统还与太阳系,甚至宇宙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因而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就是通过对地球巨系统各个要素变化的研究,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这个巨系统与其环境即太阳系、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指出:通过对大气、海洋、冰盖、生物圈、地壳和地球内部各自独立的研究,地球科学已取得传统的进展,近代研究正在阐明连接这些组成部分的动力相互作用,并将它们看作为整个地球系统的不可分割的各部分。现在,全球观测、新的空间技术和定量模式给了我们探测复杂的地球演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全球变化的能力。作为全球变化计划,本文论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形成背景、目的、内容和建议性计划。最后概要介绍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执行的全球地学计划,十分显明,这个全球地学计划是全球变化计划(又称作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5,(10):12-13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人类不仅受到来自变化中地球的;中击,而且人类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速度影响着地球系统,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4,(10):34-34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空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地球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构成了有机的地球系统。该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对地球系统产生影响;反之整个地球系统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局部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人类已经占据了地球生物圈的统治地位,那么人类活动究竟会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不仅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大前沿问  相似文献   

7.
居世界前列的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全球范围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地球各层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同时,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为此,国际学术界认为应把环境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于80年代后期制订了国际地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并于90年代初将“过去全球变化”(PAGES)列为5个核心项目之一,国际地科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一道制订了“地球过程与全球变化”的研究规划。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实际,发挥地区优势,选择适当突破口(如冰岩芯记录,深海沉积等),纷纷确定本国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8.
沈镭  钟帅  胡纾寒 《资源科学》2018,40(1):1-10
近10多年来,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了地理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全球变化影响下的资源利用问题对于资源科技工作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阐明了全球变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提出:① 全球变化不仅仅指气候变化,而且涵盖了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所引起的全球尺度地球系统功能变化,存在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过程;② 全球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已由过去的单一经济格局变动演变成经济、社会、政治、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要素之间耦合或胁迫的复杂过程;③ 全球资源利用面临着七大共同挑战,新的全球资源格局逐渐形成;④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应对全球变化下资源利用挑战,应采取内外并举的双向战略,即对外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取得重大突破,力图构建新的全球资源治理体系,保障国际资源供给安全;对内积极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挖掘资源利用科技创新的新动能,保障国家资源需求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人类和万物的共同家园。然而,近100多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全球气候和环境急剧变化。据研究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  相似文献   

10.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其存在和变化对大气、水资源和水循环、生态系统、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地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冰冻圈形成和变化机理与过程,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到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区域和全球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等的集成,发展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冰冻圈科学。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未来地球""地球委员会"等倡导的方向相一致,具有国际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如何合理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 展的追求,是 全球环境变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简称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r 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 mental Change,简称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 l Environmental Change,简称HDGEC)研究方面。本文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 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在HDGEC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我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 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我国HDGEC研究应根据国情,着眼全球,把 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隹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等。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今天,人们已科学地认识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是人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圣地,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她正以不可忽视的白色力量顽强地制约和平衡着绿色世界、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特殊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人们关心的全球变化只是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题。我们所研究的全球变化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地球在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变化。研究过去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谈到全球变化时,对过去气候变化关心的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生物圈计划 (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空间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和国际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大会于 2 0 0 1年 7月 10— 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主题是“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近 10 0个国家和地区约 2 0 0 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其中中国科学家近 80人 (含台湾 )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约占一半。大会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和特别研讨专题四部分。IGBP主席Moore教授做了“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 :趋向于科学理解全球变化”的大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4,(3):78-79
地球观测系统 2002年9月,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中,地球观测系统的迫切需求得到各国政治代表的认同。2003年6月,八国高峰会议在法国埃维昂再次呼吁加强全球环境观测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政府目前正在测试一种英国科学家发明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海水喷洒到空气中,取得令云彩“增白”的效果。其设计理念是通过增强云层的反射能力,使热量远离地球,令全球范围内气温日益升高现象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5,(8):44-44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8月14日报道,英政府目前正在测试一种英国科学家发明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海水喷洒到空气中,取得令云彩“增白”的效果。其设计理念是通过增强云层的反射能力,使热量远离地球,令全球范围内气温日益升高现象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