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京口瓜洲一水间”之我见六年制10册语文课本选用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据《诗律》可知,它属于“近体诗”中的七绝,截取了七言“仄起平收式”律诗的首尾两联而成诗,首句入韵。而“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京口瓜洲一水间”是首句,入了韵。“间”是...  相似文献   

3.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我们在选择和锤炼词语时,不仅要掌握它的意义,明了它的色彩,还要注意它的声音。我们要使所选用的词语具有声音美,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让你的文章会唱歌。要注意押韵就是在不同语句的句末有规律地出现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悦耳,响亮动听。诗、词、曲一类的韵文必须押韵,小说、散文的某些段落有时也押韵。例如:青海长云暗雪山(shān),孤城遥望玉门关(guān)。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huán)。(王昌龄《从军行》)这首诗是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均押n韵;也有首句…  相似文献   

4.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诗在各方面影响都很大,接受范围也很广,接受程度也很深,李白诗的用韵更值得探索.根据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发现,韵的开口度越大,在李白诗中押的次数越多,换韵的可能性越小,换韵的两个或几个韵之间开口度小且相近.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和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这组代书百韵唱和诗详细描写了两人登科初遇、长安宦游和官场遭际一系列相识、相处的经过,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这组唱和诗由白居易赠诗,元稹以高难度的次韵相酬和,铺排对偶,法律井然,诗中运用了诸多典故史实,在创作形式上始开风气之先,并且对中唐时期"元和体诗"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8.
一、境空(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一b’一:’十Zb‘=_. 2。已知lgx与197409的尾数相同,它的首数是一1,则x“_。。.若气粉土9的值为零,则“-— 4.已知圆的切线尸T的长是scm,割线尸AB的长是10cm,则弦月B的长是_. 6.已知△月BC的△AIB,C:,△ABC与△A:B,C,的相似比是8,则△A,B,C,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ABC与△A:B,C:的周长比是_S△ABc:S△,:B:c:二_。 6.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09,()=4令今5‘,二(). 7.若”边形内角和为1080“,则,二_。 8.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AC二训丁/2,那么S△ABD:S△AcD=_。 9.…  相似文献   

9.
明中叶山西汾阳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中存有大量算学诗歌,用韵十分灵活,基本不遵平水韵。经过系联、分析韵脚字,归纳为14部,同时得到若干特殊韵例。参照现代山西方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算学宝鉴》用韵反映了16世纪汾阳方言的若干特点——阳声韵:臻深曾梗通摄通押,宕与曾梗通摄通押,咸山摄合流;阴声韵:之灰通押,支鱼通押;入声韵:塞音韵尾合并,喉塞音-.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0.
合辙押韵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种对联用韵奇巧,称做同韵联,即对联中上联的字都押甲韵,下联的字都押乙韵,或两联的字基本都押同一韵。例如下面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11.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没有出韵现象,其中“同用”和“独用”情况也与《广韵》所注基本相合.其诗歌用韵情况较之同时期的何逊诗歌,更接近隋唐近体格律诗的用韵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梁陈时期特有的语音发展面貌,对这一时期的语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这篇《渔翁》,是一首不入律的七言古体。平仄使用较随意,用韵也依古风。首句入韵(仄韵),与二,四、六句同押入声。其中“宿”“竹”“逐”同为“屋韵”,“绿”为“沃韵”,临韵相通。可见柳宗元有意避免律句,营造一种古朴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冀宣明是清代康乾时期商洛籍重要诗人,其诗作一直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其诗作进行穷尽性地考辨,给出了:冀宣明诗现存总计85首,用韵涉及22部.除少数几首有出韵、换韵以及元部、先部偶有通押现象之外,其诗作用韵较为精审.以求为深入研究商洛文化及冀宣明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现代研究者大都认为白居易《花非花》一诗具有朦胧的色彩 ,对其评价歧见甚多。其实该诗并不朦胧。白居易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家庭生活屡受打击 ,晚年又参悟佛理。故从佛学入手 ,对照诗人的身逢经历 ,可以发现白居易反映思想感情的独特色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徐凝现存诗96首,可以归纳出24个韵部,与王力先生关于隋到中唐音系特点的考证基本吻合,符合这一时期的整体诗坛风貌。同时也有自己的用韵习惯:用韵有通押现象、好用宽韵,从韵脚字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其平易雅正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对徐凝诗用韵进行全面考察,对于研究中唐诗人的用韵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押韵分两种:押稳韵;押险韵。所谓稳韵,是指押韵用词与所表达的含义和谐切贴;而险韵则指押韵用词不能和谐切贴地表达含义,只是服从于上下诗行韵脚的需要。在翻译中,除故意将有韵诗译为无韵诗外,译者用韵是根据译入语的诗歌语境选择的。这样,原诗中的险韵在译入语中不一定仍押险韵,而原诗中的稳韵也许押上了险韵。译者在译诗实践中须注意的是:要区分原诗的稳韵与险韵.不要拘泥于原诗的险韵而以辞害意。  相似文献   

18.
解新华 《现代语文》2006,(1):105-105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首诗选入初中语文第五册,关于诗的押韵,在人教版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写道:"诗中或两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为之更新",诗中到底押什么韵?又是如何转韵的?好多教师在备课时迷惑不解,笔者想就此问题略作解释.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  相似文献   

19.
“平仄和押韵”作为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的声律符号意象,离不开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的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诗表现为“平仄黏对、押平声韵”;在宋词表现为“合律的平仄长短句、押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在元曲则表现为“入派三声、平仄通押、一韵到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声律”犹如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将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成就了诗、词、曲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弘农杨氏家族是唐代重要的家族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突出。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文学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择取素有"两状元一进士"之称的三杨——杨凭、杨凝、杨凌作为中唐的代表人物,将三杨诗歌用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诗歌用韵多数符合中唐近体诗用韵整体面貌的结论。同时三杨又有自己的独特用韵习惯——删先通押,仄声入韵,首句押韵,偏爱宽韵等。从韵脚字的使用上也能看出三杨诗歌的"哀愁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