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琳瑯满目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一类揭示世态,针砭时弊的作品,初看似乎平淡无奇,或者觉得有点荒诞不经,但仔细阅读,却十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发表在1988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的《国公墓》(作者张宇)就是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2.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洛丽塔》和《英儿》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杰作,这两部创作于不同文化时空的作品在精神内核和创作手法上有着惊人的对话关系:二者在情感乌托邦构造、后现代文学手法应用乃至写作技巧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 长篇小说《野鸭河》的作者徐瑛同志,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位作家.六十年代他就从事文学创作,并以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成创作特色。近些年来,他不仅在创作上获得了丰收,而且不乏精品,例如,发表在1982年第五期《安徽文学》上的小说《知县街上》,就写得十分洒脱,通篇作品戏谑、诙谐、妙趣横生,给读者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5.
余德庄是新时期重庆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以《忧魂》、《海噬》、《太阳雨》等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创作实力。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三部作品中一以贯之,而作品的时空体形式却有了明显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反思和审慎的间离,及不断超越自我的鲜明意识。将城市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特色作有机的统一和融通,是读者对余德庄新一轮创作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四月二十日《解放军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对部队作家白桦同志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文章说,白桦同志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不仅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甚至到了实际上否定爱国主义的的程度。文章在对《苦恋》的内容作了简介后指出:《苦恋》作者向人们宣告:这部作品的主题意义是爱,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石碧兰 《文教资料》2010,(10):10-12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处,因此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比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在创作年代、作者、写作手法与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了解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以及六朝和盛唐时期等中国其他朝代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潘年英的散文集《我的雪天》没有宏大叙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纵观作者的创作脉络,他的作品抒写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民族文化消失的忧伤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感和拯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精神家园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一支充满活力同时又是自强不息的主力军,不仅以文学文本和妇女文学为其研究对象,而且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使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观念受到了冲击。从这样的立场上重新阅读尤金·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对作者从男性立场表现女性角色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作品的菲勒斯中心,正是本文的宗旨所在。当然,这个剧本创作于1918年,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准则。抛开作者创作时的个人动机,我们必须承认这部作品是一定文化模式下的产物,在他创造罗伯特、露茜、安朱等人物时是采纳了那个时…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生于徽州,该地域的文学元素植入其记忆和心灵之中从而又自然地渗透在其创作中,《儒林外史》与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研读《儒林外史》管窥徽州文化,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徽州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徽州文化对吴敬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每部作品都有其创作目的,但类似森鸥外《舞姬》这样拥有众多而复杂创作目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舞姬》与其他作品一样,具有展示作者文学才能及创造作品的社会意义等创作目的的共同性之外,还具有更多的对个人仕途的考虑,其中大多数是远远游离于文学范畴之外的。该文在参考诸位大家先行研究,尊重史料,肯定或否定其他学者对《舞姬》创作动机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创作动机的功利性试图做一接近客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京味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用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幽默的语言艺术描绘出北京人的生存状态和民俗风情,揭示出浓浓的京味文化。以老舍作品为代表的京味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老舍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骆驼祥子》属于第一代京味文学作品,堪称京味文学的典范。《骆驼祥子》中的京味不仅体现在其对京味语言的娴熟运用,还体现在其对北京地域文化景观、传统风俗和文化性格等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哥特式小说文学手法与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在实际应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蝴蝶梦》中,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利用哥特派小说的创作手法将阴森压抑的绝望和恐怖融入作品,同时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缠绵温柔,从而成功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哥特式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展现达夫妮·杜穆里埃在艺术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品自问世以来,研究和评论的文章层出不穷。大多数的研究者是从作者的人生观、作品的思想特点论述《伊豆的舞女》的文学特征,而本文通过对作者的创作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小说本身抒发的情感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笔者认为这篇有着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更像是一首承载着作者青春的懵动和忧郁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7.
《童年泪》是现代女作家林蓝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儿童电影文学剧本。作者继承了"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现实、悲悯下层人民的创作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河南农民抗争苦难、反抗压迫的情绪和愿望。同时,作品圆熟地运用反复与对比的艺术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农村贫雇农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成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一部历史文献。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作者童年感知与晚年艺术素养的充分融合,它借助河南方言、河南地域文化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是令人称奇的,可谓河南地域文学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作品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一九三三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显示了作者戏剧创作的才华,赢得了文艺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年轻的曹禹并没有在《雷雨》的成就面前止步,而是在一个较高的创作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于一九三五年的第二个剧本《日出》就是作者“试探一次新路”的剧作,尔后,在《原野》(一九三六年)和《蜕变》(一九四○年)中也都这样或那样地记录了作者前进的足迹。一  相似文献   

19.
C.S.刘易斯在20世纪以奇幻文学形式创作了《纳尼亚传奇》。纳尼亚系列包括七本书,期中在1956年出版的《最后一战》被授予了英国儿童最高荣誉奖,卡内基奖。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供娱乐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还包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纳尼亚传奇》的魅力之处在于作者以奇幻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重建一个田园式的,乌托邦社会的意图。本论文以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为基础,结合二十世纪社会的背景及反乌托邦文学,通过对奇幻的纳尼亚世界的介绍来彻底研究《纳尼亚传奇》,从而挖掘作者寄予幻想中的重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汤亭亭,美国华裔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植根于中国文化,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女勇士》是汤亭亭的代表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我"成长的经历以及发生在"我"周围的人身上的故事。《女勇士》是一本书写华裔女性生活的作品,她们的双重意识主要体现在性别与种族两个方面,作品中对性别与种族的解构几乎随处可见。本文将从解构的角度分析《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双重意识,从而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