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做李亚伟这个专辑时,心下甚为忐忑。我虽然和亚伟是老乡,而且是恢复高考之后的所谓“新三届”(我七七级,他七九级),但在他眼里,我绝对是属于老哥哥一类。我和亚伟又根本缺乏了解。我只见过他一面,那大约是1985年他第二次来涪陵,走在大街上,甚至都没有打招呼。他那时正反叛着,对我这样很有几分温文尔雅(自  相似文献   
2.
一柳青的《创业史》成为我的文学阅读中又一个第一。它是我自己掏钱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业史》出版于1960年6月。这是它的不幸,又是它的幸运。这是个阴云惨淡的时期。1959年秋某一日,我从15里外的公社完小回家,草草吃过饭,很快感觉胃里不舒服,毛躁得难受,一问,才知道从公共食堂里打来的饭食掺和了包谷芯磨细的面,它基本没有营养,乡下冬日里将它架起来点燃了烧火取暖。这大约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吃"代用品"(后来成为流行语)。  相似文献   
3.
冉冉的诗歌创作,很大程度在面对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诗重重新创造着自己,诗人情感恒定的秩序性和完整性,是其创作的一大显特征,在诗歌观念,题材选择、艺术手法等方面,又呈显流变的态势,长诗《冬天》标志着冉冉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简约而又想象丰富,奇特的艺术手法,展示出深厚、劲健的精神能量,完美地实现了“沉思中把握”事物的艺术目标。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原名《A History of Reading》,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对私人阅读有一段描述:"我也习惯在床上阅读。在我度过童年夜晚的许多床中、在过路车辆的灯光阴森恐怖地扫越过天花板的奇怪旅馆房间里、在那些味道与声音对我而言很陌生的屋宅中、在夏季平房小住宅中——海风带来咸湿黏味,或者山中空气如此干燥,我甚至要在身旁放一个装有油加利树水的蒸气盆,以帮助呼吸——床和书的结合让我有一种夜夜都可以回去的家的感觉,在任何天空之下。没有人会大声吆喝,要我做这做那;我的身体一无所需,在这些纸页之下一动也不动。所发生的事是发生在书本上,而我是故事的叙事者。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看到最后几页,放下书,好让故事的结局到明天才发生,然后,带着实际上已让时间停止的感觉沉入我的枕头中。我不记得有比这更大、更广的喜悦。"一个人的阅读史,竟如此纯粹而温暖。在因阅读而接受的进程中,其时的阅读语境以及目下的重新认知都鲜活地呈现。对文革文学文本的阅读与接受无疑正是此类。基于此,本刊愿意在20世纪文学视野下开辟这样一个子栏目,为那些深沉的阅读和接受体验的学人提供话语空间。感性的和理性的阅读,都在我们的欢迎之列。我们依然相信:"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1986年以后。“第三代叙事文学”以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其显著标志为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和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的“被讲述”地位,具有不容低估的阅读和批评的文化潜能。  相似文献   
6.
一涪陵作家以乌江文学相号召,已是文学相对走向沉寂、也走向深思熟虑的九十年代初。沉寂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机遇,可能会给文学大挤压中的这一方地域创造崛起的条件。这个有几分执拗的想法确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乌江文学的渐次生成,则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这是文学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侯割据,群雄争霸,其中,植根于“文化热”大文化背景的“寻根派文学”影响尤为深重。涪陵作家于这场文化和文学的大潮涌中受益不少。旗帜和口号于任何时代都必不可少。涪陵作家以这时已然具备的素养,来探究脚下这方水土与自己以及文学的…  相似文献   
7.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下旬,重庆市文史研究馆赴万州考察组一行19人,由副馆长、著名诗人 王群生带队,对万州区、奉节县、巫溪县等地区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工作考察。其间一项重要 内容,是由重庆市文史研究棺与奉节县夔州杜甫研究会联合举行“杜甫与夔州”学术交流会。本 刊应邀派代表出席了交流会。两地学者就杜甫在夔州的生活与创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 研讨与交流。为推动重庆文学的学术研究,繁荣重庆文学创作,本刊从本次学术交流会所交流 的学术论文和大会发言中,选择较为切近重庆文学史研究的视点,经本人重新整理,予以发表, 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革文学:文学性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革亦然。革学的形成受革审美理想所导引和规范。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实现政治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从而完成在艺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是革学审美理想的主要内容。革的结束,被终结的只是革学这一学的历史时段,而不是革学的学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