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耕农是占有土地和相当的生产工具并自己从事耕种的农民。自耕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支柱之一。自耕农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封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自耕农的土地,国家和自耕农本人都不能行使“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因此,自耕农土地的所有权具有双重性质:有国有的性质,也有私有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正> 学术界均侧重从各个方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土地制度、生产力水平等主要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而对这一时期自耕农的形成发展问题则少有论及。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自耕农形成并初步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自耕农,按其演变顺序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小阶段:春秋中期前是自耕农的预产阶段;春秋战国之交是自耕农大量产生阶段;战国前中期是自耕农的稳定发展阶段;商鞅变怯到秦统一是自耕农的破产和再生期;秦统一到秦灭亡是自耕农分化破产加剧阶段。也就是说,从春秋中期前到秦灭亡,自耕农的演变轨迹状似一条中部高两端低的峰式正弦波。自耕农胚胎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时的公社成员。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村社已出现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耕农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村普遍存在雇佣关系,在自耕农经济下的雇佣市场表现出南方租佃制经济无法比拟的活跃。农户拥有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其耕种需要;北方商品经济落后而缺少不在乡地主,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北方农村雇佣关系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自耕农民阶层,其生活水平相对于统治阶层和商人阶层仍比较低下。西汉自耕农民由于受到土地兼并、自然灾害、赋税徭役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活状况极端贫困。  相似文献   

5.
阶级理论分析框架不适合用来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整理,因为实证资料表明反对土地整理的人群除了地主外,还有自耕农、佃户等,而且往往是地主、自耕农与佃户一起反对政府。研究者不应预设观念,套用理论,填充材料,而应从实证资料出发,还原历史,再作论断。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江苏启东县针对土地日益向不在地主集中,佃农负担沉重现状,进行土地改革试验,制定了扶植自耕农政策,但因地主的反对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扶植自耕农土地试验夭折。  相似文献   

7.
西汉自耕农的数量有多少?它在当时社会经济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对于这个问题,往往因取材不同而结论各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个初步的考察,以期有助于对这一时期土地占有形态及阶级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耕农的概念和标准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取得一致认识.针对当前这一争议,本文以河北为例,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耕农概念和标准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界定.  相似文献   

9.
宋代陇右地区的土地经营李清凌宋代陇右地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和内地一样分为国有制、私家地主所有制和小农所有制几大类。几类田地的比例关系,从时间上来说,西夏建国以前,整个河陇地区的农业用地,大都掌握在势官大姓和少数民族酋长手中,各族自耕农也占有少量田地。其...  相似文献   

10.
<正>秦汉时期繁荣起来的自耕农经济,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长期的战乱,使这种软弱的个体经济遭到空前的摧残。在战乱中抛弃家园的自耕小农,或沦为流民,或投靠大族豪强而成为私家的依附民,或被政府收编而为国家依附民——士家或屯田客。但是,在三国时期的农民中,除了这些公私依附民之外,仍然存在大量的自耕小农,除了屯田这种国有土地形式外,还有许多自耕农的小块土地。过去学术界重视了对于屯田制和依附农民的研究,而对于自耕农及其小土地所有制则未予足够重视。今就此问题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11.
一魏晋时期遭到汉未战乱打击的北方地主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这和当时封建隶属关系的激剧发展、即广大自耕农民沦为世族豪强的部曲和佃客,而世族豪强则成为握有武装的地方势力或政府的官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东汉末年,在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势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革命火焰迅速蔓延到各地,起义群众到处"  相似文献   

12.
领主制是叶尔羌汗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汗与各城的长官阿奇木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阿奇木又民属下人户的领主。领主制同时构成叶尔羌汗国基本经济形态、土地制度的基础。叶尔羌汗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分为国有土地、大土地所有制,小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国有土地国家与农户平分收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主要是"燕齐"和自耕农。  相似文献   

13.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忧患意识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位爱国者、爱国主义的思想家无不具有忧患意识,正是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中,小农经济异常脆弱,天灾人祸时时威胁着其生存,使人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而且封建统治阶级又残酷地压榨、掠夺农民,使其生活较西欧中世纪的农奴还要悲惨(1);天高皇帝远,使他们饱受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的欺凌,极易使他们破产逃亡。自耕农的破产逃亡直接影响政权之稳固,一旦大多数自耕农丧失仅有的一份土地,这个政权也就到了末日。世道沧桑,陵谷互变,一治一乱…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的前提下而引起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应当说,是安史乱后唐代封建经济的一个特色。人们也许会问,商品货币关系,春秋战国之际,已经出现了,而且呈现出蓬勃景象,为什么安史乱后独特成了特色了呢?这是因为春秋战国之际,商品货币关系虽然呈现出蓬勃景象,但那是在村社陆续解体、自由自耕小农大批涌现的条件下的景象,或者说那是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由自耕农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与封建制毫无关系。封建制当时正由于因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出现的商业资本对小农经济的腐蚀兼并而逐渐形成,尚未支配社会的整个生产。到了封建制普遍形成、能支配整个生产的时候,商品货币关系却由于作为封建制根本属性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形成,已开始冷落,而且随着人身依附关  相似文献   

17.
三以粮为主的单一性农业经济以及在它基础上所产生的自然经济结构、地主封建制度,地主小农经济、宗法性的人际关系、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治政结构,必然产生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社会生产经常发生周期性的一起一落,社会长期陷于一治一乱的惰性循环,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极其缓慢。在地主封建制社会里,通常都存在数量相当多的自耕农、半自耕农。自耕农是我国特有的人数众多的一个阶层。他们拥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虽然负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徭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形式,叙述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变迁,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体现了劳伦斯对理想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形式,叙述了自耕农布朗一家三代人的变迁,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体现了劳伦斯对理想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