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是社会性质在由宗法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浸透着宗法精神的奴隶制。从更大一些的范围看,奴隶制实际上存在于当时的宗族之中,如果说这是宗族奴隶制的残余,也应当是可以的。所谓宗族奴隶制,其基本特点是奴隶与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根本上说它是为我国古代宗族组织长期存在并且在社会上具有强大影响所决定的。奴隶身份方面存在的这种宗族性质,春秋时期比较明显,战国时期逐渐减弱,可是在许多方面仍然遗留有相当的影响。尽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奴隶,但当时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封建生产关系,作为劳动者主体的、担负主要农业生产任务的还是庶人、自耕农民,不能因为奴隶制的存留而否定春秋战国时期所固有的封建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瓦解时期,直接生产者的经济、社会和法律地位,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一部分奴隶在经济上取得部分的独立自主。即土地占有者把地产分成若干地段交给奴隶或被释奴隶耕种,征收一定收成或代役租,使他们固着于土地上,成为彼库里奴隶和被释奴隶阶层。这过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奴隶主必须把奴隶变成更多自动性的劳动者,为他们自主创立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奴隶占有制社会,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二是古典奴隶制(雅典、罗马).这两种不同的形态的说明,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但要指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所有制,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就因而不同.在古代东方奴隶制下,奴隶不是物,奴隶可能有他自己的经济,这是和古典奴隶制迥然不同的.马克思曾指出这两种奴隶制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古代世界,商业的影响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总是结果为奴隶经济;或视其始点如何,结果不过把奴隶制度由家长式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标的."东方的奴隶制是家长式的,是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古典奴隶制则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定义。二,斯巴达人和赫罗泰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封建制生产关系。三,“屠杀”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四,“授产奴隶”不是奴隶制的又一种类型,而是一种异化现象。五,恩格斯关于赫罗泰处于农奴地位的论断和马克思关于古代世界的奴隶经济取决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的结论,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这不是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而正是马克思学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放前,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制度基本仍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各民族社会经济结构异常复杂,各民族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不尽相同。许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相似,或大体相似,即封建地主经济占了统治地位。而有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地区大不相同,有的是封建农奴制,有的是奴隶制,有的甚至还保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部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的,活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秦汉奴婢直接涉及到秦汉的社会性质。秦汉社会性质又是古史分期争论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秦汉时期,我国社会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主张魏晋封建论的学者却认为,秦汉时期我国尚处在奴隶社会;治世界史的学者也用东西对照的方法,认为秦汉与古代罗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马克尧:《罗马和汉代奴隶制比较研究》,载《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三  相似文献   

8.
西夏的地主阶级大致由贵族地主、寺观地主与中小地主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宗族首领为代表的贵族地主,不仅是大土地占有者.而且还有自己的武装.并在政治上享有种种特权.与地主阶级相对的农(牧)民阶级比较广泛,可分为自由民与依附民两大类.而在依附民阶层中,因其人身依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诸多层次.奴隶虽广泛存在于西夏社会.但不论是农牧业还是手工业,奴隶劳动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农奴劳动,它决定了西夏是农奴制社会,而不是封建租佃制或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上,巴地由一个奴隶制王国转变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级行政区,接受秦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促进了巴族社会进步,提高了巴人社会地位。经济上,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要研究封建生产关系,必须首先研究封建土地所有制。马克思说:“在封建时代,军事上、诉讼上的裁决权,是土地所有权的属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奴隶制国有土地日渐为私家地主所侵蚀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奴隶制时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传统观念,一直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什么“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答:金代的奴隶,主要是指女真族奴主贵族占有好隶的问题。关于金代女真族奴隶解放的年代,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交革的时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前后(见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及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种认为在金熙宗时期女真族开始全面的封建化过程,至世宗初才算基本完成(见中国科争院中国历史编写组《中国历史初稿》第五册);一种认为是在金世宗和章宗之阮,而章宗时,女真族才最后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这三种说法,以最后一种比较合乎事实。因为金世宗以前虽然有赎免奴婢的多次记载,但以财物赎奴的办法,不是奴隶制解体时才有的现象,奴隶制在氏族制社会中产生后此种现象即巳出  相似文献   

12.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秦汉“徒”为奴隶说是五十年代主张两汉为奴隶社会论者提出的问题。近来,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东汉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又重新提了出来。他们认为“秦汉至王莽执政,法禁苛刻,因犯法而被罚为官奴婢的数量有显著增加。”“秦始皇帝把几十万农民变成奴隶为他去修骊山坟墓。”“秦汉时大的土木工程,多是使用奴隶。秦始皇用奴隶修筑长城和骊山坟,汉惠帝用奴隶修建长安城。”“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冶铁业、其他矿业,主要使用奴隶劳动。”总之,“犯罪被罚为奴”是当时奴隶来源之一;秦汉“徒”都是奴隶。过去,我对此说就颇为怀疑;近日,重读秦汉史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南方重建时期,农业生产形式从黑奴制走向收成制。收成制的确立,引发商业领域的作物借贷制和乡村商店的兴盛,收成制、作物借贷制和乡村商店共同构成重建时期美国南方新经济体制的基础。随着奴隶制的废除和收成制的确立,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为种植园主和佃农的关系。社会阶级结构的其他变化还表现在:第一,种植园主阶级继续占据统治地位,但其权力日益受到商人和企业主的挑战,作为挑战和应战的结果,三者出现相互渗透;第二,自耕农阶级瓦解,部分继续拥有一份薄地,大部分沦为无地的佃农、白人佃农、穷白人和黑人佃农的界限日趋模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何时开始,到何时止,现在史学界都有争论.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并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参考.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何时开始的问题,主要的有三种学说.第一种学说,以范文澜先生为代表,主张中国的封建社会从西周开始.他引用诗经上的西周史料证明西周的生产关系不同于希腊罗马的奴隶制.西周的农民有自已独立的经济,其身份不是奴隶.西周社会的基本生产者既不是奴隶,那就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封建社会.说详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范说的缺点,在于他把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作为惟一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由于大庄园的发展,许多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不得不租种别人的土地维持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奴隶制经济的危机,奴隶主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越来越多地把土地租给了失地的隶农。于是,隶农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渐取代奴隶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隶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但他们的物质经济条件却在恶化,他们的人身法律地位也下降了。  相似文献   

19.
自耕农是占有土地和相当的生产工具并自己从事耕种的农民。自耕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支柱之一。自耕农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封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自耕农的土地,国家和自耕农本人都不能行使“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因此,自耕农土地的所有权具有双重性质:有国有的性质,也有私有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诗经·硕鼠》出自晋国私门文人即新兴封建地主之手,其真义在于鼓动、号召奴隶和平民逃离公室,奔赴私门。该诗生动地反映了私门与公室斗争的时代特点,是春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