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宗法制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历史上宗法制度存在形态的研究后认为。宗法制度和宗族奴隶制、宗法封建制既有密切关系又属于不同的范畴;宗族奴隶制在古代东西方的农业、游牧、工商民族均存在,并非为古代东方所特有;宗法封建制亦在欧亚各国的农业、游牧民族中长期存在而各具自己的特点;宗法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可以和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们反对奴隶制的伟大革命暴动,如同燎原烈水,越烧越旺,无情地、猛烈地焚毁着腐朽、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反动透顶的奴隶主阶级,以临死前最疯狂的野蛮屠杀,抗拒革命的潮流,妄想挽回自己即将覆灭的命运。法家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这场大动荡中产生了;它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同儒家所代表的奴隶主势力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重新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国根本没有完成封建制改革,而是建立军事强权统治-半封建半奴隶怪胎,秦始皇统一中国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奴隶制复辟,秦王朝覆灭,主要原因在于奴隶制背逆时代潮流,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推翻奴隶制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4.
【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  相似文献   

5.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的的时期,即从旧奴隶制转变为新的封建制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有奴隶们奋起反抗奴隶主贵族残酷统治的起义,如跖率领九千人“横行天下”的那种流寇式的战争;有新兴地主阶级为夺取奴隶主贵族政权的战争,又有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以求天下统一的战  相似文献   

7.
在奴隶社会的末期,奴隶们的斗争使奴隶主的统治无法维持下去.在这种阶级斗争的形势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了人民的力量展开了向奴隶主阶级夺权的斗争,进行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革命.地主阶级夺权的胜利标志着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是从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四七五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公元前七七○——公元前二二一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延续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已经腐朽没落,奴隶主贵族对广大奴隶残酷的剥削压迫,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桎梏,激起了广大奴隶的反抗。奴隶们以逃亡、暴动,起义等斗争形式,给予奴隶主统治以沉重打击。著名的以柳下跖为领袖的奴隶起义,就是其中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奴隶革命战争。它以武器的批判,震憾和打击了当时许多诸侯国,“从卒九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谚语流传着“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当时“百工居肆,以成期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明这时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然而它是如何发展的,它对整个社会所起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把这些问题探讨一下,对我们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益处的。 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当时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人们“点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族秩序的回潮成为乡村社会的大事件,对于这一现象,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存在着宗族秩序的正反向两个维度之争,本文认为虽然宗法秩序相当成分的增长有悖于社会现代化,但村落宗族文化尚有其正面的因素,也有其能为现代化进程所运用的潜能,基层组织应对复兴的宗族秩序进行价值性的开掘,使其成为乡村社会的秩序转型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封制在秦以前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郡县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新旧社会制度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法家和儒家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步过渡,郡县制逐步代替了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旧的奴隶制日益衰落,新的封建制逐步确立,目睹了这一变革的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他的后世继承者孟子和苟子,从当时一些诸侯国君由于统治无道,不注意自己的主观修养遭受了身弑国亡和身危国削的经验教训中,从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上,看到统治者要想维护长久统治,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主观修养,做到为政以德,广施仁政,取得民心,从而达到得天下的目的。本文仅就先秦儒家为政以德学说的历史发展作一概析。(一)为政以德思想就其渊源来讲并非孔子…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规律的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的飞跃,也就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说来,西欧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这一飞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在那里,奴隶、隶农革命和“蛮族”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政权,新的封建制度在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发生了,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过程采用了爆发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阐明西欧封建制度发生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领会了这个问题,则不难理解东欧和亚洲各国封建制度发生的不同形式,也就易于掌握中世纪初期世界历史中的最基本的内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对西欧封建制度发生问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答:金代的奴隶,主要是指女真族奴主贵族占有好隶的问题。关于金代女真族奴隶解放的年代,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交革的时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前后(见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及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种认为在金熙宗时期女真族开始全面的封建化过程,至世宗初才算基本完成(见中国科争院中国历史编写组《中国历史初稿》第五册);一种认为是在金世宗和章宗之阮,而章宗时,女真族才最后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这三种说法,以最后一种比较合乎事实。因为金世宗以前虽然有赎免奴婢的多次记载,但以财物赎奴的办法,不是奴隶制解体时才有的现象,奴隶制在氏族制社会中产生后此种现象即巳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的宗法伦理思想是统治者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早在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对奴隶专政的需要,吸收和应用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的血缘组织,在西周时便形成了一套加强奴隶制统治的宗法制度.宗法,据《说文》释“宗”字说:“宗,尊,宗庙也;从宀,从示”.“宀”是屋宇,“示”是神主,本义是“宗庙”.由于近亲各家族都在一个宗庙里祭祀祖先,因此,这些家族合称为“宗族”.“宗法”就是家族共同遵守的各种法规,如家族的组织法和继承法等.宗法制所规定的等级和政治上的等级是一致的.奴隶主贵族把血缘关系的宗法组织发展为政治组织,作为加强奴隶主贵族对奴隶专政的手段.在宗法制下,宗族中分为大宗、小宗,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天下的大宗,最高的族长,政治上的君主.各诸侯国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其国内则为大宗.王位和诸侯国君位规定由嫡长子世袭.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也只能世袭,不得僭越.从血统上说,大宗小宗是兄弟,从政治上来说,又是君臣关系.奴隶制国家的天子以君长兼族长的双重资格来统治国家.这种宗法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足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因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开始El益走向崩溃,与此同时先进的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8.
对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一直在争论,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本文对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分别作了述评。并表述了一种观点:古代扶南不可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更不会是奴隶社会,只可能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杂交型,具体来说,是具有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19.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至前二三八年)名况,又叫荀卿或孙卿,生活在战国末期。他不仅是先秦法家的优秀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思想家,而且是倡导革新的杰出教育家。春秋战国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冲击下,各诸侯国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一系列变革。到了战国末期,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已基本上取代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诸侯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经基本完成。结束封建割据,建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两汉的奴婢,不仅在数量上仅占当时全国总人口数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而且从他们的来源、使用状况、地位和待遇来看,他们与奴隶社会的奴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在社会中,既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又不是当时被剥削的主要对象,而且内部又存在极大的差别,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社会力量。因此,他们只能作为奴隶制的残余存在于封建社会内部,根本无法改变或决定两汉的社会性质。鉴此,基于两汉存在奴隶而分析中国社会的一些理论,也值得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