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教育习俗作为约定俗成的活动形式。在特定的时空内,总是以稳定的形式出现,带给参与者的意义也已超越它本身所具的意义。它一旦形成便以感染、暗示、模仿、参照等影响机制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导向、约束、熏陶的教育功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班级教育习俗的发现、挖掘、整理,使班级教育习俗不断在传承中积淀,在变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兴德 《学周刊C版》2014,(8):157-157
“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是我省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现状。这看上去是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它为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小班化教育是通过小班额这一优势.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班级文化建设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落实“四个百分百”的理念.实行“一三五”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体现了教育均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彰显了新课程的魅力.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班级心理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心理教育组织形式。开展“班级心理教育”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人的潜能,有利于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班级心理教育”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必然产物。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三性”原则。   1.全面性。“班级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和过去学校所采用的个别心理辅导及疏导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是不同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会实验研究会2001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在杭州市胜利小学举行。会议以“小班化教育”为主题。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考察了杭州市胜利小学开展“小班化新班级教育”的实验情况,并就有关小班化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一般而言,小班化教…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特定环境下,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以及承受其活动形成的物质形式。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但又自觉自愿地接受影响,有些影响伴随着一个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可对其一生产生作用。班级文化其实就像一位隐形的“教育工作者”,我把它称为“我的副班主任”。它可以通过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学生进行无声教育,起到批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育人作用。本文试从班级文化所包含的两个层面,说明班级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作用。一、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浅层面,是班级文化存…  相似文献   

6.
一、高职实施英语分班教学的原因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国办大教育的问题,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于是教育专家在“班级授课制”框架之下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新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统一和学生差异的矛盾,这种教学模式在普教领域已作了多年探索并已形成许多研究成果。作为国民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由于生源情况、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方向等各个环节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高职的教学更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发挥班级育人功能,在和学生共创班集体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治理“管理退后,教育向前”原则,推进“多元共治”与“学生自治”相结合,梳理形成班级治理的三条底层逻辑。一是以核心价值观为班级铸魂,让学生在个性化成长的同时形成确定的集体精神品格,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以组织结构变革为学生赋能,通过重新定义学生角色和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创造新的教育生长点;三是以制度改进为发展助力,通过优化班级规章制度激励支持学生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管理》2010,(7):39-40
通过班级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教育不仅使个体获得知识,而且也是对个体发展的一种价值认定,教育使个体赋有了价值,价值的增长又赋予了人的发展意义”。班级管理不仅要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更要重视对学生价值的认识和定位,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宗旨是因材施教.它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高职实施英语分班教学的原因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国办大教育的问题.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于是教育专家在“班级授课制”框架之下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新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统一和学生差异的矛盾,这种教学模式在普教领域已作了多年探索并已形成许多研究成果。作为国民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由于生源情况、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方向等各个环节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高职的教学更有其特殊性,更需要实施分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实施英语分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劳动教育实施中,“以集体劳动为主”应该成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集体的形成首先是基于共同认同目标,又是基于“自愿”的性质。集体的形式很多,班级不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唯一集体”。在集体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劳动教育效果,激发青少年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真实情感。有效劳动集体的形成可基于培养青少年的集体关注力、明晰劳动的道德意义、家校协同合辙、“集体”是劳动教育的“方法包”等。  相似文献   

12.
班华 《班主任》2008,(3):3-4
“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是笔者在“九五”期间承担的教育部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或基本单位。班主任除教学外,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组织来实施的。对班主任来说,班级不仅是教学的基层组织,更是教育的基层组织。从系统论或者社会学功能主义观点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班级文化与学生心理发展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 ,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 ,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 ,班级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 ,它渗透于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当下独生子女居多的学校教育特别有效。在学校教育中,建设“班级团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让其学会接纳与包容.并敢于超越.克服厌学情绪.形成以进步为标杆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伍文玲 《教师》2014,(8):47-47
“导师制”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育的公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导师制”的内涵及发展历史,然后再具体说明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最后阐述它对高中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班级的学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铸造班级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内核,班主任通过日常管理在班级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建设班级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外化,班主任带领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小组”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功能班级舆论关系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提出:“班级教育系统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我们把它称作‘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这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相互联系的班级教育目标、班级教学、班级学生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班级教育整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真正的班级文化,不仅体现在班级优美的环境布置,更体现在班级事务的设置、班级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班级制度建设,因此,班级制度文化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推动班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有目共睹,然而“假冒伪劣”这一市场经济的毒瘤,正以不同的变通形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强大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封闭的学校教育早已成为开放态势,这就给各种假冒伪劣以可乘之机。它们会改头换面侵扰校园,给学校和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制造障碍,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认为提高新世纪班级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根据新情况,采取新对策,少一点“务虚”的讨论,多一点“务实”的实干。“打假”就是新情况下,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视角。 我们认为: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在学生中间表现出的假冒伪劣是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以其隐蔽的形式对学生未定型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侵袭。它以精神形态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心灵中去,体现在学生不假思索的不良行为上。这种“班级假冒伪劣”如  相似文献   

20.
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是形成班级教育气氛。”教育气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群体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气氛”,而心理气氛就是人际关系的氛围,它对班级教育活动和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