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振镛 《资源科学》1982,4(4):40-48
合理的复种比单作能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能增加作物产量。河西走廊小麦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0—80%,如复种绿肥、豆类、马铃薯等作物则能解决小麦多年连作的问题,有利于种地和养地。这里平川部分地区每年都有复种并占一定的比例。但是,由于热量等气候资源的影响和种植的盲目性,有的地方复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合理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复种作物产量,本文试从复种作物产量资料与当地的热量资源对比分析,来确定复种作物产量丰、欠的农业气候指标;结合热量资源分配特征,对复种作物进行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乌盟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 ,在乌盟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地位 ,如何开发和利用丰富的马铃薯资源 ,加速乌盟马铃薯生产加工产业化的进程 ,对于加快乌盟农村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乌盟马铃薯生产加工现状1 .1 生产现状马铃薯耐贫瘠、适应性强、生产投入少 ,产出高 ,是世界上第四大农业作物。乌盟凉爽干旱的气候、松软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 ,历史上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 1 50万亩左右。近年来 ,乌盟实施了马铃薯立盟战略 ,从政策上引导种植 ,加大发展力度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在半阴半阳、土壤呈现微酸性的地块种植百合更好。百合忌连作,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为好。栽种前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作基肥,另加50%地亚农0.6公斤同时翻入地中,进行土壤消毒。整细耙平后做高畦或平畦,畦宽2米,沟深30厘米。开好内外“三沟”,以利于排涝防渍。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栽前选鳞片抱合紧密、色白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的鳞茎,用2%福尔马林液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州冬闲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州冬闲田面积大,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优势作物,在西双版纳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发展冬闲田马铃薯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应用技术研究、调整品种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马铃薯市场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梯度“测施宝”掺混肥在马铃薯上应用肥效试验,观察马铃著作物生长发育情况,测定作物经济产量,确定肥料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测施宝”掺混肥对马铃薯作物株高、叶色、生育期有一定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株高增高、叶色变深、生育期延长3d~10d;与不施肥空白对照相比,马铃薯亩施“测施宝”掺混肥20kg、30kg、40kg,增产率分别为35.9%、54.8%、78.9%,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呼市行政区域的扩大,1997年实有耕地面积达到346-37千hm2。农作物种植面积也达到279-8hm2,农作物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马铃薯、高梁、豆类等。1 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呼市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马铃薯已成为呼市农业上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而且是本地区的优势作物。表1显示了呼市地区马铃薯20年来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统计调查。从80年代初开始直到199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比较稳定在13千hm2左右。从1996年开始显示出这种发展趋势。马铃薯…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dsat8、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结合作物生长发育期数据、保险单数据对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2018年受灾承保地块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通过Landsat8 6、5、2波段特殊的组合显示方式可以有效地判别地块灾前是否耕种了作物;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利用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在灾前灾后的对比、分等定级可以有效地反应出承保地块受灾的严重程度,通过ArcGIS软件分别计算出每个承保地块受灾的面积,为气象农业保险定损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黑龙江省第4大作物,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了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着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重点及布局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选用良种选用适应当地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种植的优良品种中,"会-2"、"威芋3号"抗病性强,适宜净、套种,适种范围较广;"会顺88"品质优于其它品种,但高棵晚熟,适种区是高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二、选地整地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  相似文献   

10.
春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冬季作物,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山区用粮水平的提高,普遍出现了从粮食型向疏菜型的转化。马铃薯食用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其价值和效益,特别是马铃薯盖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时公顷产值达2.25万元左右。春马铃薯全生育期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粮食、蔬菜和饲料以及淀粉加工的原料的作物,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主要针对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以及各方面的质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也针对马铃薯在种植过程当中对质量方面的加强提出合理性的意见,从而也能使马铃薯的质量以及各个方面的要求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5):60-61
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日光温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其危害从当年的老菜区向新菜区逐年扩展,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目前生产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3.
<正> "化肥倒茬"、"品种倒茬"和"作物倒茬"合称"三轮倒茬"。 "作物倒茬",人们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经多年实践总结出的"化肥倒茬"(各种化肥要合理轮施)和"品种倒茬"(作物连作各品种要合理轮用)对改善土壤理化状况,解决耕地越喂化肥越馋的问题,对节约资金提高肥效,对充分发挥现有作物品种资源的增产效果,也都与"作物倒茬"有着同等重要的深远意义。因"作物倒茬"是人人皆知的应用多年的常用知识,在此重点谈谈"化肥倒茬"和"品种倒茬"。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同其他作物一样,在生长和发育的每个时期,对环境条件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这些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它的植株生长是否旺盛和协调,能否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水分、营养、光照和土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主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人们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常会发现马铃薯植株变矮、叶片失绿、长势衰弱、块茎变小、产量和品质下降,这就是马铃薯退化现象,主要是受一些病毒侵染所致。而脱毒种薯由于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因此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般种植脱毒马铃薯可增产40%左右,同时种植脱毒种薯田间病害发生率大幅下降,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所产商品薯为绿色健康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应用脱毒种薯进行大田生产时,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历经1O年科技攻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选育出黑皮紫斑肉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科技查新结果表明,该品种是全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该中心以“合作23”和云南本地农家品种会泽小乌洋芋为母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该品种皮色紫黑,肉色白带黑圈,具有生长势强、结薯集中、芽眼浅、淀粉含量高、抗晚疫病、耐贮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9):F0002-F0002,I0001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开发了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应用生态学原理,突破了仅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在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4):86-87
<正>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环境资源研究所部分课题,于2011年成立。中心坚持"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学风,瞄准学科前沿,立足生产实际,致力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以隋启君研究员为带头人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工作。中心重点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核心种苗生产和新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栽培技术研发、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研究和马铃薯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心拥有科技人员22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2人(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马铃薯已成为我国冬种主要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总产值近亿元。我市农民有着丰富的栽培经验,生产的马铃薯表皮薄且光滑,色泽金黄,口感好,品质佳,是菜用马铃薯的上品。根据多年来的试验示范和积累的栽培经验,围绕着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我们在大面积推广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