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勰的《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且在《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运用于美学领域,可以说“意象”说是由刘勰真正建立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心雕龙》环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意象”说集大成的论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意象论着眼于意与象的融合来讨论艺术形象和审美形象的创造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的表现说性质、特征、功用、价值和意义。意象论不仅具有艺术形象塑造的意义,而且具有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强调"诗教",认为诗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教科书.他的"兴观群怨"说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文艺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宝库中的精华和珍品.  相似文献   

4.
意象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象问题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阐释审美意象论.对古今中外有关意象的经典言论加以辨析,提出意象为“意中之象”的命题,并对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论作了阐发.最后对审美意象的本质、结构、形态和功能等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5.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理论范畴,是打开诗词美学特质的一把钥匙。深度挖掘意象的外延,对于鉴赏诗词,慰藉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在意象历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意象的层次性,更有利于挖掘其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艺伦理学是文艺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与美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意象论”是美学、文艺学研究中关于“意象”的一个大论题。苏轼对“意象论”有创新和发展,通过创新,他赋予自己的作品以特有的艺术内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个案。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诗歌传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段,也是诗歌审美得以实现的艺术符号和表现载体。笔者从文艺学与美学的角度探讨意象这一重要概念,研析意象的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9.
唐代道教对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道教教义深入到文艺家的思想,宗教形象激变为文艺意象,唐代的时代精神与道教精神有共同点,道教易于为文士接受和表现,文士与道士交往成风,使道教与文艺的结合自然而深入,诗歌和小说受到最大影响。道教对文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了文艺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主题之发展,造就了唐诗特有的风骨与气象,促进了文艺浪漫主义方法,风格之成熟。在艺术领域,仙人像的创作达到很高的水平,音乐则发展出“法曲”。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科学的文艺学与文学的文艺学之分。但从整个文艺学的知识构成来看,它一方面不可能成为达到完全认识“文学”的科学;另一方面还导致知识与文学创造能力的分离,因此文艺学不能成为“学”,而应通过“审美意象”的体悟,茨得文学的本体存在——诗性。体悟文学(不是学文学)是茨得诗性、拥有文学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2.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对我国当代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14.
分析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流派。在标新立异的先锋派艺术不断冲击传统的艺术观念,从而导致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趋于模糊之时,它却摈弃了美学家应有的批判精神,一味对新艺术采取亲和的态度,企图以艺术的制度论为其作理论辩护。然而,由于艺术制度论放弃了对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的探寻,它最终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本质。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本质其实在于艺术所固有的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影视艺术的发展,使文学与新的大众传媒结合,使文学的阅读由高雅趋于平常,成为审美日常生活化的重要内容;影视艺术审美意象的营造表现出省略营造的想象空间以及通过时空变异增强抒情色彩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在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进行了中国化探索。他首次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指导文艺美学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阐述美学问题;他将审美范畴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美的社会功用;他肯定"劳动创造了美",提出了平民主义的审美观;他强调现代崇高型美学观,推崇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他提倡发挥文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要求文艺要充分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作为哲学家和作为社会学家的齐美尔,对美学和艺术十分关注,并把这种关注融合到他的哲学文本和社会学文本之中,从而呈现出诗化形态、社会审美和艺术之维的美学片断。齐美尔的这种审美文化思想折射出“美学社会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