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存在的,而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新闻信息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受众在接受了信息后,往往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映,来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立场,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传播者那里去,传播者将对传播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传受双方在这样循环往复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逐渐达到一种理解,从而形成了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在重视传播者的同时,也必须加…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人们对传播体系中的主体概念加强了研究。但是对主体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主体是传者,有人认为主体是受众。总之,在他们看来,主体只有一个。这种看法不能解释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大众传播体系是由传者和受众共同构建的。没有传者,就没有受众;没有受众,传者的存在毫无意义,最终也会不复存在。节目传播环流是靠传者传播的内容和受众的接受、反应共同完成的。在节目传播环流初始阶段,传者是创作主体,决定传播内容的取舍,是传播主体,而当节目内容“及于受众”,受众则会对内容进行“选择”,还会将对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5.
传播效果历来为传播学者们所关注并不断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如何使受众有效接受信息方面,大众传播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实际研究也不断证明大众传播的影响值得商榷。本文在肯定大众传播作用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流行现象入手,分析受众接受信息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群体传播影响,从而指出大众传播和群体影响是有效传播的双重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农广播一直是广播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对农广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受众相关状况研究不够,节目形式不够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没有真正让农民成为节目的主体,与农民受众的互动不够,等等.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具有多种功能,信息传播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探讨如何减少无效信息传播,避免传播中的信息失真及如何开掘潜在有效信息,是当前电视新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强化信息传播意识,对新闻信息的线索或成品进行新闻价值或传播价值的评判,防止无效信息流入节目。无效信息流入节目,是造成一档节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以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信息的传播以受众为其终端(当然这一终端在下一个传播过程中可能又成为前端),因此,判别信息价值的大小,也当以受众的接受为标尺。凡为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即为有效信息。凡为受众所厌于接受的,即为无效信息。…  相似文献   

9.
李湘麓 《中国广播》2012,(12):45-48
大众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日益丰富,但基于大众媒体平台所产生的受众之间的良性交流在当前广播节目中并不多见。本文从《京城帮帮团》节目的实践入手,分析基于大众传播平台所产生的受众间人际传播对广播节目的影响。大众媒体和受众的互动以及受众之间的互动,将使受众既能被动接收信息又能主动传播信息,使受众和受众能直接联系,将其应用在生活服务类广播节目将会增加节目的信息量、增强信息可信度、强化节目的公信力,方便快速地解决听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1.
受众逆反心理对传媒的阻抗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指受众在接触与接受媒体信息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一种态度倾向。传播者通过媒体把选定与制作好的信息内容,连同其或隐或显的立场、倾向与态度等传递给受众,以期受众与其保持一致。在传媒不发达时代,受众由于信息来源少,对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判断依据,形成逆反或阻抗心理一般不太普遍;信息时代,受众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已不同往日。各媒体传播信息在相互之间也不断地被相互印证,对受众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经历具体的信息事件,但用此一媒体的信息为依据,去判断、验证彼一媒…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等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让人觉得无处不在,它所传递的道德化信息能够广泛、迅速、连续地影响着受众,但另一方面受众对大众传播渠道的无法避免又难以抗拒,使得大众传播的道德信息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为受众根据需要所选择并接受,从而引发道德教育活动。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做好育人工作无疑是研究来自社会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洁 《新闻前哨》2014,(10):74-75
节目主持人通过大众媒介进行语言表达是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这是首先需要向学生阐明的主持人大众传播行为的概念。何谓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作为"喉舌"的节目主持人,其职责就是将有意义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接收信息并反馈新的信息,媒体接收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正自己新传播出去的社会信息,从而使整个社会信息系统得到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机的拥有率急速上升 ,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四大传媒中 ,农村居民对电视的接触率为最高 ,电视显然成为农村居民的媒介宠儿。据一项对农村受众的收视调查显示 ,“经常”和“有时”看电视的比例高达96 .4%。电视的高度普及无疑赋予了电视工作者 ,尤其是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者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摸清农民受众的特点 ,有的放矢 ,使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真正能既好看、又实用 ,具有无可置疑的接近性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状态。农民接受信息的特性农村受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众所周知的 ,在许多地区目前仍有文盲半…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听众热线”是广播扬长避短、与其它媒体相抗衡的重要手段。听众通过电话直接参与节目使许多电台建立起一个介入大众生活与听众交流信息、分享信息的亲切可人形象。但是热线节目在显示出其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节目呈现媚俗倾向,主持人被参与的受众所左右等。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媒介人对热线广播节目的传播层次没有深刻的认识.以致于对传播层次的关系处理失当。广播是传播者向不确定的受众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传媒,因此广播节目都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热线电话则使处于…  相似文献   

16.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17.
谈话类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的方式(风格)为主要形式特点来主持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它的特点源于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它是一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式.在节目中,通过谈话者之间面对面的交谈,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人际交流或类交流的氛围,使有关某一事件或问题的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得以直接沟通和传播.以自然人格状态出现的谈话者,更能博得受众的好感,放松他们的心态,也更能激发受众的接受兴趣和参与感,这是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样式的主要特征.它适应了时下受众中普遍存在的追求自由、个性、轻松、实用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对农科技致富节目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契机。河北省社科院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受众与广电系统的问卷调查发现,广电对农节目要真正服务“三秘”,必须进一步树立公益频率频道、公益节目的理念,只有在政府支持、媒体合作、评价标准、“走转改”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农服务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已经与传统媒体新闻并驾齐驱。网络传播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因此网络新闻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  相似文献   

20.
广播和电视的人物访谈节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高端访问》栏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物春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传播形式,其人际传播的特点有传播者间的对称信息流动,传播者的光辉效应以及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等;其大众传播的价值有新闻、宣传、人文、科学价值等。文章认为,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在人际传播中存在不足,节目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