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浸会大学,张炜紧密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写作实践,讲述了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语言、故事、人物、主题等,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名为《小说八讲》。这是张炜第一次具体地、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理念,其意义就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从理论的层面对小说创作进行思考,张炜也因此对当代作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张炜的小说创作理论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以《古船》为例,论述其小说人物理论与创作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4.
张炜小说句子比较简单、短,句与句之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他常常是用纪实的写法营造气氛,人物语言也相当简约,这构成了语言朴素的基调。巧妙、机智、富有诗意和激情,这是他小说语言朴素的特色,也是高层次的朴素。这种朴素在丰富,在发展。张炜运用规范的文学语言进行创作所取得的成功或许能为当今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郑付霞 《学周刊C版》2010,(5):191-191
在小说创作中,服饰意象可以是叙述故事、结构情节的载体,也可以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社会地位,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诚如张爱玲所言:“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他所塑造的每一个成功、典型的文学形象往往都离不开生动、鲜明的服饰描写。这在小说创作中不乏优秀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张炜创作的众多小说构成其文学世界的四重境界:“芦青河”境界、“古船”境界、“野地”境界与“高原”境界。四重文学境界的建构汲取了道家水文化的智慧,虽历经形态变化,其本质始终如一,最终以“善”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四重境界如同四座山峰,标示着张炜小说一刨作的思想高度与艺术景致,从一重境界到另一重境界,张炜小说创作不断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对既往境界的舍弃与否定,正是多重境界的营建与数峰并存,使得张炜的小说世界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纯美的注视、文化批判到文化坚守等三个富有逻辑意义的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发现和表达自然乡土的自在之美;在第二个时期,他的视点转移到了文化批判,揭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人性的矛盾和痛苦;在第三个时期,他又一转现代文化立场,而开始了对颇具保守色彩的农业文化的歌颂。在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张炜小说内容、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变化之路,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8.
路翎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代表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人物、环境和叙述上都鲜明地呈现出疯狂躁动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审美风貌,伴随着作者的创作激情深深地内化在文本的有机整体中,和谐地应和着文本的情感节奏和情感基调,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种标新立异的审美风格,揭示了富有时代深度的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9.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托邦文学的历史悠久,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幸福而美好未来社会并鼓励着人们去实现这一目标。反乌托邦文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二十世纪,是对乌托邦文学的讽刺性的模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阴森恐怖的另一面。有德国良心之称的君特.格拉斯以作家特有的责任感和问题意识,通过他的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令人恐怖的另一面。他的小说明显受到了反乌邦小说的影响,与反乌托邦小说存在着鲜明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1.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多限于关注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重视其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意义,而这尚不足以囊括作品的创作特征,作家对"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突出的悲剧意蕴,也是作品显著的创作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显然,在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建树方面,作为批评家的雨果是卓有成效的。概括起来,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教育功能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贯穿"美的最高原则"、充满神秘与怪异、创造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以传统文艺为胚胎等特质。"美的最高准则"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追求人美、景美、文美、意境美。其作品中无数神秘怪异的场面将读者带入光怪陆离的世界。泉镜花的文学深深植根于以"草双纸"、"能乐"、"读本"、民间传说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之中。泉镜花通过文体实现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创作方法上 ,台静农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 ,坚持艺术内容的真实性 ,描写的客观性 ,环境描写的典型性。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还满蕴着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悲惨式人物死亡以及悲壮式人物死亡悲剧的描写 ,反映出作者在艺术上对传统圆形结构的突破 ,体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上,徐訏无疑是别具一格的作家,这主要缘于他作品中特有的奇异色彩和浪漫情调,以及他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的边缘位置.本文主要从他的经历与文本去了解这个漂泊的都市之魂,了解他的孤独与创作,失落的悲情之旅对他的心理情绪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作家之一,他不同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作家,而是在同样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自辟蹊径。但他并不曾完全逃避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表现出人生的困顿。即使发展到“不欲闪露”的阶段,这也有一个过程。他的部分作品显得奇僻晦涩。他写就了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是淡薄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具有:历史为题材的内容,长于想象、重视虚构,个性化的私人生活场景的描写等特征.这些特征在司各特的时代引起共鸣,是因为此时正在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孕育了人们接受这种文学的社会心理,因而司各特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历史小说在那一时代显得特别引人注目,最终被人们广泛接受,西文的历史小说也因此而定型.  相似文献   

19.
在革命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中,海南作家张品成体现出独特的意义。他通过革命叙述的微言大义、历史的考证与补阙等手法体现了史诗的另一种写法。他一方面打造了多彩的少年儿童形象长廊,同时也尽量增添作品的浪漫化表达,从而较好地体现出创作的儿童性。在人物三角关系设置以及叙事节奏等方面,作者也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