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3年,毛泽东同志写给夫人杨开慧的《贺新郎》词,这是读者迄今读到的毛泽东诗词写作年代最早的一首。该词写作于何时?诸说不一。有的认为在4月,有的认为在秋天,有的认为在秋末冬初。如所周知,1923年上半年与下半年革命形势颇为不同:上半年发生了“二·七”惨案,反革命气焰一时甚嚣尘上,形势较为严峻;下半年的11月份,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了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发表改组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相似文献   

2.
五十五年前,毛主席写给他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同志的充满激情的《贺新郎》一词,现在与读者见面了。这首词,我是最近才读到的,立刻被它那深挚的感情和壮阔的怀抱所深深地激动了。这是毛主席献给开慧同志的一首热烈的爱情的颂歌,是毛主席诗词中别具一格的珍品。词作于一九二三年,当时国内的形势是严峻的。这年春天,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二七渗案”。在革命暂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3.
“形象思维第一流,文章经纬著千秋。”新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三首,以革命斗争、反修斗争的诗教,给我们以巨大的教育与鼓舞。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史诗《贺新郎·读史》,形象地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观的革命锋芒。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发表的毛主席一九二三年《贺新郎》词,是毛主席写给杨开慧同志的赠别之作。它以深刻的艺术笔触,生动地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侣伴建立在共同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基础之上的真挚爱情,是我们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和革命先辈杨开慧同志的高尚情操、博大胸怀的形象教材,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描写无产阶级爱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逝世两周年之际,毛主席的三首诗词发表了!喜出望外,激动不已。捧读之下,伟大、光辉的领袖形象如在眼前,令人无限敬仰,衷心热爱。 1923年写的《贺新郎》词,反映了毛主席青年时代和爱人、知己、战友杨开慧同志,共同怀着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坚决奋斗的生活和意志,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建党初期,党内路线斗争激烈,党外阶级斗争任务艰巨,毛主席为革命辛勤奔波,积极战斗。1921年“一大”,毛主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思想战胜了李汉俊、李达的“合法主义”和张国焘、刘仁俊的“左”倾关门主义,马列主义的革命党在中  相似文献   

6.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是我们读到的第一首毛主席悼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诗篇.罗荣桓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和毛主席对罗荣桓同志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水乳交融,构成一曲响震寰宇的不朽乐章.据报载:一九六三年罗荣桓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带头起立默哀.这首诗就写在这个时期.诗题《吊罗荣桓同志》告诉我们,诗作的主题是通过追忆罗荣桓同志战斗的一生,对他崇高的革命精神的颂扬,寄托了毛主席和广大革命人民对罗荣桓同志的深沉的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为纪念毛主席逝世两周年发表遗作,《贺新郎》等三首。包括:早岁奔走革命伉俪暂离时的别词;四十年后,为老战友逝世写的挽诗以及因读史而引起对领导起义人物的歌颂。这些都是在平生革命实践中,以“目尽青天怀今古”(张元千《贺新郎》词句)的气概,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几个月来,报刊先后发表很多有关这三首诗词的文章,可惜未及遍读。下面是我在全国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写的几段笔记。  相似文献   

8.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激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对革命先烈的颂歌。一九五七年一月,毛主席的十八首诗词发表后,当时在长沙市第十中学任教的杨开慧烈士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爱人李淑一同志即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信告诉毛主席,并附上一首怀念柳直荀烈士的旧作《菩萨蛮》,同时,要求毛主席将从前写给开慧烈士的一首词寄给她。五月十一日,毛主席在给李淑一同志的回信中,另写了这首词相赠。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两周年的日子里,捧读最近发表的三首毛主席诗词,更加激起了我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和崇敬的感情。读华章,倍思亲。我们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和鼓舞。《贺新郎·读史》雄视千古,气势磅礴,是一首唯物史观的壮丽战歌。在这首词  相似文献   

10.
写于一九六四年春的《贺新郎·读史》,是庄严、辉煌的毛主席诗词艺术大厦中新的壮丽画卷,是新添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新的光辉篇章。这首词笔力矫健,构思雄奇,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把整个人类历史概括笔底,将阶级社会的诸般斗争尽态描摹,此非大思想家不能达,此非大手笔不能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大的思想力量,又从中获得了多大的艺术享受啊!  相似文献   

11.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三首光辉诗词的发表,令人喜出望外,反复诵读,益增无限崇敬与缅怀之忱。他老人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思想却永照人间。《贺新郎》词未标题,但从写作年代和词末的“重比翼,和云翥”来看,分明是写给他的亲密战友、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同志的。词作于一九二三年深秋或初冬,因词中有“霜重”二字可证。“挥手从兹去,更那比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词一开头就把战友、爱人之间的离情别态,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有“挥手自兹去”之句,毛主席借用而换一字,虽然同是写离别,情调却大不相同。我们把李白的“挥手自兹去”和《送友人》诗中的“孤蓬万里征”、“落日故人情”联系起来看,可  相似文献   

12.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抒写革命爱情的词作三首《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是毛泽东人格魅力和独特风格的诗化表现 ,堪称是革命爱情的史诗 ,为当今和后世的诗人和词家抒写这类诗词 ,创立了学习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发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诗词三首》,以其真切浓烈的阶级感情,博大精深的革命哲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我们在思想感情上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和感染,在文艺创作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鼓舞。如果说去年年底发表的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从理论上给我们阐明了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和新诗发展的正确方向,最近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三首》则是从创作实践上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50多首来说,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只有《虞美人》、《贺新郎》与《蝶恋花·答李淑一》3首.《虞美人》成诗最早,写于1920年,全词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患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为杨开慧同志所作《贺新郎》词写于一九二三年,这是我党和我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时刻.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工人运动也出现高潮,毛主席领导的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更促进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使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极为恐慌,他们疯狂反扑,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斗争形势严峻.为了组织革命力量,促进新的高潮到来,毛主席奋不顾身奔走四方.一九二三年四月,他从湖南奔赴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六年初,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表了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朱德同志“聆、读再三,欣然不寐”,写了《喜读主席词二首》,把自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学习、吟诵毛主席词二首的丰富、深刻的感受,熔铸为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诗篇。诗的最后两句是:“真心搞马列,地覆又天翻”。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喜读主席词二首》的全篇的点睛之笔,同时,也是朱德同志其他诗作中反复歌吟、感人肺腑的主旋律;这两句诗,既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卓绝、雄伟壮丽的革命斗争历程的高度概括,也是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以吟咏历史为题材的作品,自汉代班固《咏史》以来,可谓代皆有之.但当我们读了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后,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在《贺新郎·读史》这一光采夺目词章中,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理论,把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伟大学说以及共产主义必将磅礴于全世界的宏伟理想,通过形象思  相似文献   

19.
对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的写赠对象 ,学界一直认为是杨开慧。笔者经某些启示 ,力证是陶毅。随着对写赠对象认识的更易 ,写作时地和所写内容就有重新考析的必要。为充分展示作品的所写内容 ,本文借助史料进行推理并对这方面的史料进行甄别 ,以期为推进毛生平研究稍尽绵力。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的词《念奴娇·昆仑》,是毛主席诗词中一颗极其璀灿的艺术明珠,我们应该反复学习。这首词写于风云变幻的一九三五年。当时的形势是: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摆脱二十年代末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疯狂向外扩张,企图重新瓜分世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蓄谋已久的独占中国的野心,继“九·一八”占领我国东北之后,又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日寇大举进攻面前,蒋介石却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生存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