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贵刊 1993年第 3期发表的 刘岩波老 师的《桂林 山水为何 先写“水”后写“山”》一文中,第2自然段提出:“课文的题目叫‘桂林山水’,而且开头还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写,可为什么课文中心部分的二、三自然段,却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岂不是与文章的标题不符?”对此,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并不与文章的标题存在“符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文 《小学生》2012,(9):7-7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全文以"总——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文章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  相似文献   

3.
桂林山水很美 ,《桂林山水》也写得很美。如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 ,对桂林山水留下一个深刻美好的整体印象 ,产生“我想去桂林”的渴望 ,让学生能够“在旅游中学习” ?笔者认为板书是个关键。这篇课文的板书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一、板书整体构图再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山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与水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 ,山与水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也就是“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就像阳朔碧莲峰下的一首著名的石刻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映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这…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例子:著名教师支玉恒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问学生:“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然后他让学生自由议论。有的认为写“山”的那一段最美,它写出了山的奇、秀、险;有的认为写“水”的那一段最美,它写出了水的静、清、绿;还有学生认为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得最美。这个意见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我们来看《桂林山水》的第四自然段: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段将桂林那奇、秀、险的山和静、清、绿的  相似文献   

5.
【教材剖析】《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2.前后呼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写漓江的水之美,然后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  相似文献   

6.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 ,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 ,想一想 :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生 :写鱼的各种样子。师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 :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师 :说说理由。生 :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样 ,什么样的鱼怎样。师 :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 :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  相似文献   

7.
段是句子按一定的表达形式组合而成的。中年级教材中有三种较典型的段式:(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顺承式,如《挖泉水》第二自然段;(二)按时间、地点或事情及其性质的变化顺序写的并列式,如《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三)先(后)总起后(先)分述的总分式,如《翠鸟》第二自然段。这三种段式,都可以让学生在读段中理解,在写段中运用。  相似文献   

8.
看图学文《桂林山水》是进入五年级的第一组课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总体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直接、明了,课文展示于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图文相结合的美丽的桂林山水风景图。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抓住漓江的水:静、静、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部分,课文内容首尾相呼应,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人题,最后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空中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合为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根据国家被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以注重开发受教…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六年制小语课本第11册)是篇‘看图学文’课文。本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晰,抓住特征,描写细腻,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在阅读课文时,细心的同学曾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课文的题目叫‘桂林山水’,而且开头还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写,可为什么课文中心部分的二、三自然段,却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岂不是与文章的标题不符?  相似文献   

10.
错位的求证     
朱华贤 《湖南教育》2005,(19):27-27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桂林山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的水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11.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文泽芝 《湖南教育》2003,(11):37-37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粗读课文。教学时,抓住题目的中心词———题眼。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甲”字就是“居首位的,第一”的意思。由“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出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让学生具体感受它们的美,最后可获得清晰的感受:桂林的山水确实天下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在文章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熟读“文眼”所藏的段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展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13.
一、读句子看联系识规律从读句入手,弄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懂,这是段的训练起步,要扎实打好基础。如(翠鸟)第一自然段,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为总起句,分述了翠鸟头部、背部、腹部的颜色。学习这一段,让学生理解第一句是第一层,总的叙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第二层,具体叙述了翠鸟颜色的鲜艳。这种段的结构形式为“总分”式。学习后让学生以这种段式结构写《燕子》,可以从燕子的颜色、样子两方面围绕中心句来写。二、读段落循规律促仿写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从段式结构入手,抓住段的结构,把读段、写段训练紧密结合。读段中授以学生段式中所蕴含的易学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段式结构对应仿写。由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并举。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的“树木长叶,  相似文献   

14.
这里先向大家大略展示文质兼美的传统课文《桂林山水》的两种迥然相异的教法。教法一:1.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给课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征?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山水特点的?山美与水美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5.作者把桂林山水写得这么美,是为了说明什么?教法二:1.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大致的内容。2.品读课文,体味言语表达的精妙。(1)分别品读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语句,找出那些写得特别吸引人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后…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水的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一学生马上说: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丰富的阅读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阅读指导,夯实阅读图式的基础阅读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图式知识的关键。1.何为阅读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默哈特指出:“阅读图式是指阅读主体的内部心理整合,不断被类化为一种常态的阅读反应模式。”如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头脑中会映出《桂林山水》一文的结构图: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后分述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总述山水相连的美丽景色。这个“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图就是写景文章的一种阅读图式。2.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图式知…  相似文献   

17.
一、立体式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美在其水 :真静 ,真清 ,真绿 ;美在其山 :真奇 ,真秀 ,真险。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给人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美感。立体式板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 ,把《桂林山水》设计成一幅立体式的风景画——画面上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 (奇、秀、险 ) ,倒映水中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 ,船上的游客正在观光游览这里的秀丽景色 ,给画面以动态感与真实感 ,同时又与画面的题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遥相呼应。整个画面突出了“桂林山水甲…  相似文献   

18.
段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是文章结构的体现,学会分段有助于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让学生学会分段,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标准: 1、按内容分(即意义归并法)。如果前后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共同的就归并在一起。例如:《壁虎》一文,共有4个自然段:“我看壁虎捉虫”、“壁虎的样子”、“静态壁虎捉虫”、“动态壁虎捉虫”。在理解这些自然段的基础上,将联系紧密、说明一个共同的内容——壁虎捉虫的“静态壁虎捉虫”、“动态壁虎捉虫”两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  相似文献   

19.
分段 ,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分段的目的是了解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 :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分段首先要掌握分段的依据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段的标记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 ,选出最合适的方法。一、最基本的分段方法是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再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是内容上联系的最紧密 ,就把这几个自然段作为一段。如果一个自然段写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 ,这个自然段也可以成为一段。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一、抓课题 ,揭思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题目就直接或间接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故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审题和释题。如《别了 ,我爱的中国》一文 ,教学时先让学生审清题中的每一个词的意思 ,重点弄清“爱”这个中心词在全文中的含义。据题得知 :作者通过写“我”与祖国的告别 ,来表达自己真诚的爱国心。这样就把文章的思路初步把握了。二、抓内容 ,引思路“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文章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表现形式。如《桂林山水》开头先以总的形式交代“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后分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