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史学史总是受到史学理论提出的时代课题的激励。体现着史学理论的当代性,史学理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史学史的认识就进到何种程度。可以说史学史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和史学理论的进程相一致的,史学史的演进体现了史学理论的演进。近代史学史的产生,充分说明这一点,如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史就是在近代史学理论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之后发生的,梁启超提出了新史学之后,才有资产阶级的新的中国史学史的出现。梁启超首先提出要做中国史学史,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一、史官;  相似文献   

2.
<正>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主编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反映国内外史学界同仁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些成果的优劣得失,成为历史研究繁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史学批评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尽管很多史学工作者呼吁加强史学批评研究,但史学批评仍然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史学批评还远远没有达到反省批判自身、规范史学研究、推进史学发展的目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学批评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仍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为此,我们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就"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些成果的优劣得失,成为历史研究繁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史学批评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尽管很多史学工作者呼吁加强史学批评研究,但史学批评仍然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史学批评还远远没有达到反省批判自身、规范史学研究、推进史学发展的目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学批评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仍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为此,我们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就“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李则纲的《史学通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高潮中出版的一本史学理论研究著作,新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该作中都有所体现。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两种史学形态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李则纲“纂述群言”,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史学的学术谱系整合做出了贡献,也总结了不少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恩格斯对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且对本世纪西方新史学理论派别的创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在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恩格斯对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对新史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学理论与史学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在古典史学产生的同时诞生了古典史学理论。古典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史学目的论和史学方法论。史学目的论上,中国古典史学从惩恶扬善、鉴诫资治到经世,与西方古典史学的垂训目的相同;史学方法论上,中西古典史学理论都提倡求真与批判精神,为后世史学树立了优良传统。虽然中西史学发展的路子不一样,但在古典时期的史学理论却基本上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史学批评的零散言论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时期,司马迁评论《春秋》、班彪评论《史记》,奠定了史学批评传统的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史学批评传统从具体的批评上升到了理论阐述的高度。至清代章学诚,史学批评传统实现了哲理化的提升。史学批评传统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史学批评是引领史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第二,史学批评是史学创新的前提;第三,史学批评在晚清民国的史学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锋和催化剂的角色。传统强调传承,批评则指向变革。史学批评传统是理性的反省,是理智的观察,是深沉的思考。历代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中获得了研究的灵感与动力、取得新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也在史学批评传统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评论是教育史学理论中一个既具批判性、又具建设性的重要分支。它以教育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术的和社会的标准,对教育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及理性反思,总结教育史学研究的成败得失,引导和规范教育史学的学术研究和论著编纂,丰富教育史学理论,推动教育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作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对有关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的关系、史学在新时代的经世致用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革新了旧的史学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主要围绕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两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从多方面总结了史学批评的成就,探讨了史学批评发展的途径和前景,也从多角度审视了史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学与史学评论》是瞿林东教授的史学评论集,汇集了作者80年代以来撰写的一些评论文章,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二十年作者对当代史学的许多思考认识,以及在史学领域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传统史学现代价值的思考,提倡史学评论的研究和实践,以及认真总结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展望未来史学前景等,都是作者在史学研究过程中自觉意识的具体体现。正是作者不断追求的自觉意识,促成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历史、史学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分析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和运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启示,论证了性别维度的引入丰富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多角度跨学科性别理论赋予了历史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认为社会性别理论对传统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瞿林东,1937年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白寿彝教授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主编。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2005年上半年,邹兆辰教授对瞿林东先生进行了访谈,2005年11月又补充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妇女史研究的发展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分析社会性别理论的提出和运用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启示,论证了性别维度的引入丰富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多角度跨学科性别理论赋予了历史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认为社会性别理论对传统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时下的中国史学实践活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偏重史料、学术性和专家史学,已经成为影响史学安身立命的一大问题。因此,需要动态地分析和鲜明地主张史学理论、历史社会功能和大众史学,明确方向,形成史学整体的和谐格局,推进史学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所欢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精穷史学奥蕴,晓中外史学之奎业,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学理论的阐述和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在史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我们以深邃的启迪,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对史学评论的内涵和学科定位、史学评论的基本特征、史学评论的内容、史学评论的标准和作用、史学评论的研究方法、史学评论与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关系、史学评论的现状与未来等史学评论理论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和历史教育研究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译介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对鲁宾逊的“新史学”派倍加推崇;后期则兼收并蓄,综合了中西史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