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围绕着南宋“中兴”的时代主题而发。他着眼于“纪纲”的变革,希图建立起内柔外刚的体制。他将军政和财政视为变革的两大重点。叶适还提出了“因时施智”、“渐变”和“慎终如始”等变革原则。叶适的历史变革思想呈现出重通变、重经制、重功利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身上的“才子气”与“名士味”无疑是最为浓厚的,他或许称得上是继苏曼殊之后中国最后一位典型的现代才子。唯其是“才子”,他的骨子里便蕴藏着中国文人传统的骨髓;又唯其是“现代才子”,他的血管里便流淌着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血液。这是构成郁达夫思想性格与文学创作的两个不可分离的方面。忽略了任何一面,都难以形成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的完整认识。本文拟就人们较少论及的郁达夫与中国文人传统的联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军 《新读写》2013,(9):36-38
2007年至今,我与两位青年教师合作,进行“三线并进”语文课改。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教文言诗文和现当代作品,我跟随其后,在他们教过的课文里,寻找一“点”,从“读”的研究和“写”的创造上再作“切磋”。每节课,我和同学们都分享着用思想打磨思想,用识见唤醒识见,用快乐激活快乐的幸福时光。  相似文献   

4.
褚春元 《巢湖学院学报》2006,8(1):114-118,125
在西方文论史上,摹仿说占据着统治地位达两千年之久。是黑格尔继康德之后,从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传统摹仿说的弊端,进而反对摹仿说,提出新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掘和探讨黑格尔关于艺术摹仿说的思想也就很有必要和意义了。  相似文献   

5.
李应怀 《甘肃教育》2011,(20):32-32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丧失“感恩”之心的人,他的人生会是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会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和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感恩之心.这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重读潘光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工 《中学教育》2004,(1):52-55
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很早即发现了专业化教育的弊端、“社会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培养“健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思想。其思想至今仍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7.
真德秀“仁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宗荣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3):97-101,119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理学家,也是一位深谙治国良谋的政治家。在政治方面,他政平惠民 ,这与他的儒家“仁政”思想是分不开的。他的许多施政思,至今还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 ,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 ,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 ,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 ,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 ,鲁迅的“弃医从文” ,提倡个性 ,张扬科学精神 ,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 ,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 ,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9.
尼·伊·布哈林的农民积累思想随着他的历史地位的重新确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目。这位被列宁赞誉为“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其经济思想无疑具有明显的价值。他那些对农业经济诸方面的阐述在他死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所采纳,特别是他的“让农民积累”的思想,在今天,在我们实现“四化”的行程中,自有其理论意义。人们清楚,苏俄是一个“小农国家”,农民问题是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领域中难以回避的严峻课题。一般说来,农村总是“愚昧无知”的,如生产的单一性、与外界隔绝、尊奉传统习惯和观念,无时不在浸染着农民的头脑。他们留恋私有财产,个人主义,孤独性,习惯于个体经济,对公有经济缺乏认识,这一切导致了农民私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1.
王士祯为清初文坛盟主,晚年曾作《渔洋诗话》一书,记往年逸事,忆平生所见,评点得当,情感真挚。俞兆晟言诗话为先生"怀旧之深情",此言不虚。王士祯通过诗歌鉴赏,从所见诗作的形象美与意象美中找寻神韵之境的清真古澹。  相似文献   

12.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盟主,虽然在明代后期已经遭到袁宏道等人的批判,但仍被陈子龙等人赞扬和追随。然而到了清代以至于近代,对王世贞的认识大都持否定态度。明清两代不同的声音应如何倾听,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王世贞?通过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的多篇序文以及清代的《列朝诗集小传》、《明史·王世贞传》的对读,明清两代对王世贞晚年转变问题、复古问题及辞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中《鸽异》所写主人公邹平张幼量,原型为明末抗清志士张万钟。张万钟不仅正面抗击清军,以身殉明,而且撰了世界鸽类研究史上第一部专《鸽经》。他是清初大诗人王士祯的岳父,《鸽经》赖王氏操持得以传世。蒲松龄写《鸽异》也是对乡贤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4.
王士稹是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对清代诗风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士稹所在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著名的仕宦家族,其家族有着良好的门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族诗歌文化尤为兴盛.家族诗歌文化对王士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文化风尚是王士稹“神韵说”形成的夙因.  相似文献   

15.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6.
王士镇的诗歌以“神韵”说为指导,强调言外之意,含蓄蕴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缔,并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受到皇权的关注和眷遇。其神韵诗追求文外之美,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孟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令人回味遐想,把我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张扬到极致,在诗歌史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田同之出身诗学世家,自幼秉承祖父田雯教诲,习学声诗。晚年致仕归乡后,转而致力词学,著有词论《西圃词说》和词集《晚香词》。他的词学观,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广陵词人群的词学主张,一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两派词学理论。其词论要点是:为词尊体,批评和否定填词为小技的传统观念;辨析诗、词的不同,以“真多假少”、“文生于情”,和“假多真少”、“情生于文”来断说诗、词之别;论述词的创作风格,主张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兼收并采;结合自己的填词体会,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主张,多角度的阐明了填词的规范、要求、方法。田同之的九十三条词论,多为“采择”和转录别人的论述,很少自己理论建树,但也应当包含有他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也体现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发生着变化.其早年着重于对《庄子》批判性社会哲学的吸纳,晚年则偏好于《庄子》的精神超越哲学.在文学上,王世贞早期多有基于现实的批判性创作,晚年则着意突显对性灵文学的趣好.而其生命中的两座重要园林:离簧园和奔山园,见证了这种转变,承负了王世贞的精神寄托,并涵育了王世贞晚年的平和之美和性灵之美.庄子、园林、王世贞的文学创作这三个异质体,伴随王世贞的生命转变做出呼应,共同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王世贞.  相似文献   

20.
吴长庆,字家善,号筱轩,又称小轩,安徽庐江人,是晚清有影响的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是淮军最早成立营号之一的“庆字营”统领。他统率的庆军人才荟萃,涌现出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产生重要的历史人物--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和状元实业家张謇。生前历任河北正定镇总兵、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本文运用诸多历史资料,对吴长庆的生年、名号和海内外六处吴武壮公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的考察,厘清了关于吴长庆的生年、名号和专祠的称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