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咏史怀古诗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别.据统计,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咏史怀古诗有9首,《赤壁》是其中之一.《赤壁》作为杜牧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经久不衰,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凸显了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聚焦于史和"不与"之情两个角度来解读《赤壁》,并在此基础上从晓之以史、...  相似文献   

3.
从“挤不出眼泪”说起何联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怀古》,曾令历代多少怀才不遇之士慨然共鸣啊!近日读过许淇的散文《聪明与糊涂》后,我却忽然发出一些感想来。许先生在文中说:我以前叹服诗人陈子昂...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他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十五年,即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的两年以后。 这篇怀古咏史之作,人们历来都认为写得凌云健笔,大气磅礴,寄慨万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其实,这首词以写景、写历史人物为纬,以发抒感慨为经,而中心则是抒写  相似文献   

5.
咏史怀古诗是古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咏史诗”是针对古人古事陈说见地,总结历史教训;“怀古诗”是由登临地之景所诱发而抒发感慨。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的古诗鉴赏题所考的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官》及宋代杜常的《题华清官》就是“咏史”与“怀古”的代表之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30首古诗词曲中,咏史怀古诗就有5首——《石头城》、《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淮左名郡)。如何对这类题材的古诗进行鉴赏呢?  相似文献   

6.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试论李白《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白《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些评论不仅明确指出《古风》是李白诗歌中的上品,而且强调了它在诗歌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而另一些学者对《古风》却不无褒贬,如胡应麟说:“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  相似文献   

8.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9.
自刘、白唱和以来,《杨柳枝词》的创作不绝如缕,至明清蔚为大观,构成了咏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竹枝词》相比,《杨柳枝词》多是赋题之作,或是对杨柳姿态、风景的物色描摹,或是借柳抒情、咏史怀古,主题都不偏离杨柳,形式多为七绝。  相似文献   

10.
王守明 《考试》2014,(9):55-58
<正>咏史怀古诗歌的重要性可以用学者陈向春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一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怀古诗歌的主要内容,宋末元初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巾的概括言简意赅: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在《兴亡象牙白》一文中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这个特征,不仅表现在作品的数量上,更是颤动于每位作者的思维习惯、寻访敏感和表述模式间。”的确,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有大量的咏史怀古之作。千百年来,诗人总是最敏锐地感受生活的一群。残酷的现实常以尖锐的刀锋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现实以种种原因钳人之口,于是那些尘封的往事、作古的英雄,还有沉默的古迹便成为了诗人们情感的寄托。一行行文字,原本暗涌在波涛汹涌的河床下,最终都借助历史之浪涌上现实之岸。怀古、咏史诗多以简…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人中颇有不少不仅读万卷书,而又行万里路的,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到处都是历史名城。诗人游览历史名城时,“发思古之幽情”,留下一首或几首怀古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诗,不论题目上有无“怀古”二字,都可归入“怀古诗”一类。其中名作著实不少,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李商隐的《马嵬》、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等等。古代词人,当然也会遇到相同情况,只是由于传统词作,题材范围较狭窄,用词寄托怀古感慨的作品乃较诗为少,但由于词人怀古之作多选用长调,篇幅较大,便于状曲折之思绪,所以凡属写这一题目的,大抵脍灸人口,堪称名篇。古之怀古词成为词中一  相似文献   

13.
据卢藏田《陈氏别传》记载: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以右拾遗的身份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契丹,武攸宜轻敌无将略,陈子昂曾献计未被采纳,以后又因进谏切直,惹怒了武攸宜,受到降职处分,于是他登上蓟北楼(幽州台),有感于古代乐毅受燕昭王知遇的故事,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虽然相信后世也许还会出现燕昭王那样重用贤才的明主,所恨人生短暂,未能获见,因而,想到宇宙的永恒,怆然有孤独之感,写下来这首慷慨悲凉的著名诗篇。  相似文献   

14.
正一、怀古(讽喻)诗:怀古诗一般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品味技巧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面对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叹自己年过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无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面对小朝廷苟且偷生,抨击社会现实,抒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有的咏史怀古诗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是客观的叙  相似文献   

15.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构并不相同;陆游的两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17.
唐末诗坛诗风衰落,总体创作倾向脱离现实。但韦庄等人没有忘记天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的伤时讽世之作,属于具有淑世情怀的诗人,韦庄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韦庄诗中除了以现实题材直接关注现实的诗作外,作者还运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咏史怀古来借古以抒怀、吊古以伤今,从而表达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既有自身之特点,又有传世之佳作。韦庄这些诗的特点是主题集中于对历史遗迹本身或盛衰无常的感喟,表达借古伤今之情,即将怀古之思与现世之情糅合起来,谈古道今,体现着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旨,今人似有定论:借咏史怀古委婉传达“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新编教材第三册《教学用书》也承袭了此说。然考之苏轼谪居黄  相似文献   

1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是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王运熙语)。陈子昂具有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扩大了咏史词的题材和内容,将怀古、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以文入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咏史词主要表现他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或是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或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慨。辛弃疾咏史词的主题和创作艺术均为后世词人所继承,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