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它发源于热带海洋洋面上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漩涡。台风在行进中边旋转边移动,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大气中的陀螺,根据台风发源地不同,给它取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印度群岛一带的叫“飓  相似文献   

2.
李云泉  李海军  董旭 《科技通报》2009,25(4):407-411
在台风预报中,使用相似路径是常用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路径相似的台风由于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最终导致风雨影响差异很大.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和2005年15号强台风"卡努"从生成时间和移动路径上都非常的相似,但因大气环流结构有所不同,造成的风雨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台风过程的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找出同一季节,在洋面上生成的台风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结构,造成风雨影响不同的原因.物理量压能和湿焓两者综合应用,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强湿焓平流与未来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台风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FiCane),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s)为台风,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中国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最大风力分为:  相似文献   

4.
台风小传     
外貌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气中的一个巨大旋涡。平着看象流水中的水涡儿,直着看很象陆地上的旋风,但是台风要大得多。大台风水平范围有一千多公里,高达十儿公里;小台风水平范围也有几百公里,高度几公里。下面的图是台风云状的一张象片,是乘飞机从一万八千米的高空向下拍摄的。请看,它是一个多么清楚的旋涡啊!还可以看到,在云的旋涡的中心有小块晴空出现。这是台风特有的现象,气象学者称它作“台风眼”。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知道,温室效应增强产生的后果有很多,比如将会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高纬度地区和高原地区冻土的融化、两极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等等。有一些问题则是我们刚刚开始意识到,如温室效应增强会加剧热带海洋表面的蒸发作用,催生更多的热带气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台风、飓风)并加强热带气旋的威力。全球变暖影响了飓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面温度上升和飓风(台风)强度加剧的问题受到一些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科学》杂志1998年就发表了模拟温室效应增强背景下飓风强度增加的文章,最近又发表了“全球变暖和飓风两者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地球地理     
《科学中国人》2023,(1):14-15
<正>海流显示全球弱台风显著增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课题组提出用海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的高精度海洋混合层流速来估算台风强度。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破坏力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是弱台风,其威力也不容忽视。最近30年全球弱台风显著增强这一发现,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台风增强的理论,将有助于提高对未来台风强度变化的预估。  相似文献   

7.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为了方便交流.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8.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今年对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叫法,与往年不同,并且名称怪怪的,像什么“达维”、“杰拉华”、“碧利斯”、“派比安”等等。其实从今年开始,台风家族又拥有了全新的名字。其中有些名字还来源于中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具有强烈上升运动、风力大于6级的低压系统。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统一规定,凡是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称为台风。就是说,台风是破坏力最大的热带气旋,它在大西洋和澳大利亚称为飓风。有人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为10~(19)焦耳,相当于上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乐东气田为中心,取300公里圆形区域为半径,统计1949~2013年影响乐东气田台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统计表明4~11月份均有台风影响该海区,7~10月份出现比较多,影响该海区的台风中60%生成南海,40%生成西北太平洋,生成南海的台风比生成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移动路径规律性差,它对乐东气田的防台抗台和科学安排作业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第8号热带风暴“海燕”于8月12日20时在关岛附近洋面上生成,生成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14日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日14时加强为台风,15日11时加强为强台风,16日18时继续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只有915百帕,并于17日22时05分在温州平阳县敖江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9级(实测最大风速68m/s)。由于8号台风属于超强台风,风势强,降雨量大,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给温州苍南、平阳、泰顺县等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12.
飓风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往往造成数百人死亡,偶尔成千上万的人。许多气象学家都认为,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出现全球变暖(大约半摄氏度),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与台风有很强的相关性。~([1])用数学方法预测未来台风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1949-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和1949-2015年为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低气压来探讨全球变暖与台风强度的相关性,考虑到多种气象现象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滞后性,台风资料滞后一年。~([2])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中国台风强度不适用,选用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值代表台风强度。台风频率也是台风强度的重要参数,因为台风是海陆空协调和能量释放的过程。数据采用MATALB软件处理,获得年度台风频率和台风最强中心最低气压。SPSS软件用于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和滞后性。其次,考虑到全球平均气温,台风最低气压和台风频率是时间序列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对于未来的变化,由于数据量小,灰色系统被用来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气温将持续上升,台风强度将下降。最后,由于大部分研究台风是用数值模式计算的,所以没有很有效的简单公式,采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9~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热带气旋资料,文章通过研究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东风波、赤道辐合带等的影响进而揭示低空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关系。传统意义上,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可划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转向路径和异常路径,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西行路径和西北行路径。首先利用风场资料对低空(925h Pa)经向风进行低频(10~20天)滤波并对滤波后低频经向风场进行EOF分解,分析表明低空越赤道气流及与其相联系的经向风存在明显的准双周(10~20天)振荡现象。研究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较大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使得季风槽位置北抬,从而影响台风移动路径偏北,相反,较小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或负的分量不易使台风转向。  相似文献   

14.
陈宏 《学会》2001,(12):50-51
本文从南海台风生成 ,特点及移动路径 ,介绍南海台风的活动规律 ,可供南海船舶安全航行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 h;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明显;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对两类台风有不同的作用,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左右;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对台风的突然加强和减弱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中低层涡度的增强和减弱分别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和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6):376-37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罗哲贤教授等人对台风复杂结构在台风生成、强度突变和路径异常形成中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丽水台风灾害特征,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和历史台风资料,根据不同的台风路径,对1984-2007年间丽水的台风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丽水致灾台风都是登陆台风,登陆前绝大多数穿过台湾中北部或者经过台湾北侧;这些台风集中在玉环至厦门之间登陆,同时这个区域内登陆的台风多数能致灾,灾害区域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重西北部轻;登陆玉环及以北的台风虽然致灾比例小,但如果有灾往往是全市性的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台风界(包括IPCC,IWTC及ESCAP/WMO台风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台风活动影响方面的最新评估结果,讨论了目前评估工作面临的科学问题和挑战及下一阶段台风气候变化领域的优先研究主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当太阳进入低迷时期,向外辐射热量减少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全球变暖会不会得到缓解呢?要是这样想,我们就错了。最近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考察了2004年到2007年太阳辐射的情况,这是太阳活动不断减弱的时期。与人们的预想相反,当太阳活动减弱时,到达地球的能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9日20时,今年1003号热带风暴"灿都"在南海中东部生成,21日下午18时加强为台风,22日下午13时45分于广东省湛江吴川市登陆。此台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东省,造成强降水及强风的天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通过对1003号"灿都"台风的高空环流场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台风"灿都"的特征。"灿都"台风具有路径曲折、近海加强、风雨猛烈、影响面广特点。副高对"灿都"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