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具有强烈上升运动、风力大于6级的低压系统。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统一规定,凡是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称为台风。就是说,台风是破坏力最大的热带气旋,它在大西洋和澳大利亚称为飓风。有人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为10~(19)焦耳,相当于上百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为了方便交流.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磊 《百科知识》2009,(19):13-15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热带海洋上,平均每年生成近百个台风。在全球不同海区生成的台风名称不一,如发生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台风被称为飓风,本文为叙述方便,对台风不同的名称不再作具体区分,一律以台风指代。  相似文献   

4.
运用改进后的台风降水分离客观方法,利用华东地区1957—2004年129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对48a间影响该地区的热带气旋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带通滤波、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的TC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华东地区TCP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因子不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与热带中东太平洋SST有关,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数量也是影响TCP年际变化的原因;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与副热带北太平洋SST和东亚地区位势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欢  刘荣高 《资源科学》2012,34(2):242-247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数据资料,建立了以每次热带气旋6h间隔中心位置为基础的西北太平洋地区1°×1°经纬度格网,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1990年-2009年热带气旋的路径变化、发生频数、频率的年际分布和季节分布等。结果表明:①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区域大概为100°-180°E,3.5°-51°N,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群岛,中南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各省、海南省、台湾省,朝鲜半岛及日本三岛;②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有减少趋势,2000年-2009年年均发生次数比1990年-1999年年均少3次;③7月-10月热带气旋发生频繁,其中8月占到20年各月累计的21%;④热带气旋频数分布密集区为南海中北部以东、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整体呈抛物线向东辐射减少;⑤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值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突出表现为频率最高值中心位置的规律性移动。  相似文献   

6.
本年度一个大器晚成的热带气旋——第16号台风"罗莎(Krosa)"暴发了它极大的威力"!罗莎"在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约240公里的洋面上时,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以每秒钟55米的速度行进。这样的速度,如同一辆小汽车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奔驰着,很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不仅如此",罗莎"前进路线"诡异"。专家说,台风的异常路径使其预报成为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侃侃台风     
台风又叫飓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每当东经180°以西、赤道以北的海面上,出现风力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时,中央气象台就会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采用四位阿拉伯数字将其编号。编号的前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后两位数字表示当年形成的第几个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热带气旋风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浙江省热带气旋的风雨进行了区划,同时还对其带来的暴雨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表明,浙江可划分为5个风雨影响区,东南沿海区是热带气旋风雨严重影响区.浙北沿海区为大风严重影响、暴雨较严重影响区,浙北内陆区为风雨影响较严重区,浙南区以暴雨严重影响为主.浙西区风雨影响均较轻;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空间分布也可划分为5型,其中Ⅰ型和Ⅱ型降水强度最强.其典型移动路径为福州以北至象山港以南之间登陆台风。本文的热带气旋风雨影响区划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所有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的风雨概况,但在业务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台风是地球上的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一个典型的台风直径能达到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可达八至12级以上。台风通常孕育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面上。至于台风  相似文献   

10.
梁伟杰 《科技风》2013,(3):19-20
利用1950~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本资料,对进入北部湾海域热带气旋的源地、路径、强度变化、频数等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北部湾海域的热带气旋来源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的占45.6%,来源于南海海面的占54.4%;进入路径主要有三种:登陆雷州半岛后偏西或偏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登陆海南岛后偏西或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从北部湾南部海域或者擦过海南岛南部沿海向北西北或西北移动进入北部湾;南海海面生成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部湾后具有强度多变的特征;TC频数存在显著的月际和年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3,(21):58-58
从2013年11月4日中午至9日晚间,国际空间站和美国宇航局的热带测雨任务卫星(TRMM)、水文气象卫星(Aqua)记录下了热带超强台风“海燕”的形成过程。它于11月4日中午在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附近生成,一路向西北移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红外云图中热带气旋边缘线分形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建立在轮廓编码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利用闽值分割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云图中的对流像素。对分割后的图像二值化,然后进行轮廓编码.在编码过程中,识别出符合条件的连续区域(即连成片的对流云系),计算区域对应的周长、面积以及重心坐标等,根据台风年鉴中的记录查询出对应时刻云图中反映热带气旋的云系,通过周长-面积法,计算出热带气旋边缘线的分形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知道,温室效应增强产生的后果有很多,比如将会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高纬度地区和高原地区冻土的融化、两极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等等。有一些问题则是我们刚刚开始意识到,如温室效应增强会加剧热带海洋表面的蒸发作用,催生更多的热带气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台风、飓风)并加强热带气旋的威力。全球变暖影响了飓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面温度上升和飓风(台风)强度加剧的问题受到一些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科学》杂志1998年就发表了模拟温室效应增强背景下飓风强度增加的文章,最近又发表了“全球变暖和飓风两者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7-2004年中国大陆740个代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分离热带气旋(TC)降水的客观天气图方法(OSAT)从该降水资料中分离出影响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降水(TCP).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小波变换和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五十年来华南区TCP呈下降趋势,而且比全国下降趋势更显著。(2)TCP极值呈准12年的周期振荡,比华北区极值出现的时间提早2—4年,华南、华北两区TCP极值呈反位相关系。(3)增暖环境下华南区TCP的落区更趋于集中,TCP的周期比增暖前大2~5年,但TCP要比增暖前减少,且比华北区TCP减少出现的时间提早10余年。(4)TCP的变化与影响华南的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1980年~2011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进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阈值的计算确定,并分析快速增强个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有:(1)在西北太平洋海区,选取-30h Pa/24h作为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阈值最恰当;(2)120°E~140°E、12°N~20°N是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3)9月是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出现频数最高的月份,11月是最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月份。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太空台风"低层大气中发生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或飓风。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高层大气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一直在追踪。不过,由于高层大气空间浩大、环境恶劣,很难进行观测。最近,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或飓风的现象,并揭示了其形成机制。研究人员采用月球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7.
1949-2007年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分析及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49-2007年间登陆或影响浙江省的热带气旋灾情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选取有完整记录的84例热带气旋概况及灾情资料,引入台风灾情指数G和灾害损失率S的概念对台风灾害等级进行客观定量划分,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热带气旋路径、致灾因子(雨量、风力)、潮汛和灾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台风灾前评估提供有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4)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会对我国沿海航运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区域主要是我国华南、华东沿海。了确保船舶在该区域内的航行安全,了解该区域的台风特点,对于经常在该区域航行的航海人员尤为重要。"桑美"是百年一遇的台风,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一个。本文以"桑美"为典型的台风案例,分析台风的防抗。  相似文献   

19.
TC灾情评估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0216号台风Sinlaku、9417号台风Fred、9909号热带风暴Wendy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3个“著名”热带气旋(TC)对温州造成的灾情评估指数和灾情指数,发现:Sinlaku的灾情指数大大低于同样在温州登陆、同样时逢天文大潮、强度、路径相似、灾情评估指数相近的台风Fred的灾情指数,甚至明显低于灾情评估指数定义为中灾的9909号热带风暴Wendy。说明气象预报的准确及时与科学的防御减灾措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文中提出了一些减灾对策,可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79~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热带气旋资料,文章通过研究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东风波、赤道辐合带等的影响进而揭示低空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关系。传统意义上,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可划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转向路径和异常路径,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西行路径和西北行路径。首先利用风场资料对低空(925h Pa)经向风进行低频(10~20天)滤波并对滤波后低频经向风场进行EOF分解,分析表明低空越赤道气流及与其相联系的经向风存在明显的准双周(10~20天)振荡现象。研究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较大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使得季风槽位置北抬,从而影响台风移动路径偏北,相反,较小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或负的分量不易使台风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