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自氏族社会的同态复仇,直至演变于发达的封建社会的正当防卫制度的雏形,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时期;奴隶社会的私刑盛行时期;封建社会的私刑衰退时期;封建社会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2.
因为至亲受到侵害而进行的血亲复仇在复仇文学作品中数量颇多。血亲复仇者渴望回归的原始欲望和渴求家园完整的世俗愿望使得其复仇行为和心理十分复杂和矛盾。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试从血缘归属缺失的角度对此类复仇作一番探索性论析。  相似文献   

3.
当代藏族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对藏族血亲复仇的叙述。缘于不同的文学语境,当代藏族作家对于血亲复仇进行了不同的描述与解释。《幸存的人》、《没有星光的夜》与《尘埃落定》便是当代藏族作家实现他们这方面创作意图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4.
复仇是人类社会实践历程中盛行过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发生,既英勇悲壮,又充满血腥屠戮的生命悲歌,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话题。发掘和阐释复仇母题,显然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意义。根据复仇主体的不同,复仇母题可归纳为"鬼灵复仇"、"血亲复仇"和"侠义复仇"3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5.
复仇,是人类古老的习俗与震撼人心的文学主题。在经历了先秦侠义复仇、两汉血亲复仇的历史行程后,歌咏复仇的呼声于魏晋南北朝文人作品中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侠少年”这一意象上,集中体现了文人诗歌繁盛期主体之于功业之念的关注,以及这种关注表现形式的渐趋模式化。由复仇主题及侠文学的角度剖析此间  相似文献   

6.
《伍子胥变文》与唐代的血亲复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子胥变》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学上的反映,其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埃斯库罗斯以"血亲复仇"为主题创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克吕泰墨斯托拉因为大女儿伊菲格涅亚被献祭,出于深沉的母爱,杀害了阿伽门农为女儿报仇。《奠酒人》中俄瑞斯特斯和厄勒克塔拉联手,杀害了克吕泰墨斯托拉为阿伽门农报仇,从而在《复仇女神》中收到了追杀,最后被雅典娜无罪释放。在"血亲复仇"大主题下,作者选取俄瑞斯特斯的弑母行为作为具体切入点,从文本分析、社会学分析、心理分析等角度,得出弑母行为的背后是一种血亲伦理和法律法规的冲突,且古今以来都被社会伦理反对抵制,但是体现了父系社会的必然,也反映了当人的需求受挫时的应激反应。因此,俄瑞斯忒斯的弑母行为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复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观念。所谓"复",就是报复;所谓"仇",始于血亲之仇,后逐渐扩大到朋友之仇,国家之仇。在中国文化中,"复仇"被赋予了伦理含义,其内涵逐渐由孝悌推及至忠义。本文主要以"赵氏孤儿"中复仇故事的不断改编为线索,以汉代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当代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为对象,从复仇情节的演变、人物形象的塑造、复仇的社会内涵、复仇的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复仇主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9.
春秋公羊学与汉代复仇风气发微臧如非汉代复仇成风,是当时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引起古今学者的关注。其原因,或认为是古代血亲复仇的遗续,或认为是先秦以来的任侠风气使然,或认为是法禁不严的结果。这些固然正确,但均失之于表象而未及根本。以任快风气来说,东汉任侠...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其文化渊源包括三个方面:儒家复仇观念,江南越地区的复仇传统风尚,古远的侠义崇拜。而使该事件在血亲复仇故事重居于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则是他以死阻止检验父尸。复仇文化与丧悼文化的双重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该故事流播广远,影响深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经典已强调了复仇道德、政府角色、复仇合法性以及尚未成熟的仲裁形式。唐宋时期,开始在有限的法律结构中重建复仇法律。明清时期,注意“私和”与“解救”法规的严密化。复仇与长期敌对有区别。封建社会晚期,复仇仍被视为高尚而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在对爱情资源的争夺战中一败涂地,落败后的他怀着一生的仇恨,东山再起,重返呼啸山庄,展开了对其仇恨对象极度的精神摧残,乃至肉体的消灭。他的复仇践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蔑视并跨越了法律的范度,把复仇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成就了他复仇的恶魔形象。然而复仇计划的完成带给他的只是无尽的孤独、空虚与痛苦。自私的意志操控着他那恶魔式的复仇,也使他在完成复仇计划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并还原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试图对哈姆雷特复仇之延宕所包蕴的历史文化信息重新作出阐发。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找不到复仇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延宕本身既宣告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在欧洲大陆的陷落,也反映出人文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人文主义者悲剧性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4.
安徽贵池族傩文化的物质载体分为可移动的各色道具和不可移动的祠堂庙宇两大类,它们是古傩文化的物化形态,体现了传统宗族社会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即宗族重教是地域文化产生形成的人文基础,宗族社会的需要和着力营建,为地域文化产生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宗族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极具特色的文化物质载体,当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5.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16.
禄劝彝族家支的“族称”是区别彝族血缘关系的称谓,他由原始社会演变而来.并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某些痕迹.新中国成立以前,彝族社会里没有政权组织,家支在族员中起到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纽带作用,履行政权职能.由于彝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家支也在不断分化.本文主要介绍禄劝彝族诸多家支的族称及分支的程序,并结合现在的某些地名,作一些历史性的捕捉,供对彝族历史有兴趣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这部标题怪诞的电影——相信我们,即便在英文里也没有多大意义——是007系列第22部影片,也是007系列继《皇家赌场》重出后推出的第二部影片。丹尼尔·克雷格二度出演这名风流、狠辣的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邦德出自伊恩·弗莱明之笔.1960年由肖恩·康纳利饰演并一举成名。本片片名意为是通过复仇得到的少许安慰.而具体则指邦德为他在上一部影片中遇害的至爱梵斯帕·林德复仇。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梅县获见一批地方古契书。古契书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产权变更类的比重相当大。鉴于前人多从法学或史学的角度去审视古契书,本文的介绍仅限于古契书的一个门类———民俗文化,旨在尝试利用古契书提供的资料,探讨粤东梅县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审判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宗族通过习惯法实施族内治理。宗族习惯法所确认的审判制度对于解决族内纠纷、维系宗族团结、保障宗族习惯法的权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审判制度包括审理机构、审理程序、处罚方式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振兴宗族。基于这一总需要,微州宗族又将振宗兴族的总目标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科举入仕,光宗耀祖;二是科举不成,学得治生手段,争取富贵出头;三是富贵不成,亦可断文识字,勤于耕读。在宗族的大力奖劝下,明清徽州社会一片繁荣,呈现出封建社会少有的和谐富裕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