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蘸书札、词作,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徐桢立(1890—1952),民国时期湖南著名学者、书画家、词人,字庚甫,号绍周,又号馀习居士、树钧六子,曾得秦权,故其书室名目“宝权室”。湖南长沙人。王竞(1882--1960),字啸赫,以字行,年五十始游京师,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师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后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长沙人。文章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辑录、整理、注解,遵照徐黻本先生建议,以《馀习庵九嶷归棹诗札手迹》为题,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2.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现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释文、注解,自本期起,陆续刊布。又经徐黻本先生建议,将这批文稿题名为《馀习庵九嶷南游草》。  相似文献   

3.
营道纪行     
编者按: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营道纪行》为徐桢立抗战间避寇来永,民国己卯(1939)三月初二日至十二日,共十一天的舟行日记。现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整理、标点,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4.
营道纪行     
编者按: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蘇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营道纪行》为徐桢立抗战间避寇来永,民国己卯(1939)三月初二日至十二日,共十一天的舟行日记。现经吕芳文、周亚平二先生整理、标点,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5.
吕芳文先生所珍藏的徐桢立致王啸蘸信函、诗稿,为民国间学者切磋往还论学之真迹,其中记述避寇至永事实,尤为罕觏。吕先生又访得徐桢立先生哲嗣徐黻本先生,收藏有《营道纪行》等手稿若干,均具特殊学术价值。现经吕芳丈、周亚平二先生辑校、标点,自本期起,陆续刊布。又经徐黻本先生建议,将这批文稿题名为《馀习庵九嶷南游草》。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刘永湘(1898-1971),湖南新宁人,刘永济弟,曾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与王啸苏、徐桢立、李肖聃等人多有唱和诗文,著作有《文字学》、《转注同意重在相受说》、《文范》等。本辑收录刘永湘教授诗词手迹7首,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吕芳文研究员所收藏,系民国时期学人真迹,内容罕见,弥足珍贵。第五、六、七首标题为编者补题。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F0002-F0002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09,(24):F0002-F0002
杨昌济(1871-1920),字华生,又名怀中,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伦理学家、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城南、岳麓书院,究心宋明理学。戊戌变法时.参加南学会等组织。1903年留学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后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教育学。  相似文献   

9.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大学自民初建校后,由三湘教育耆宿雷铸寰、任凯南、胡元倓、曹典球、胡庶华、黄仕衡、皮宗石等教授相继掌校,承袭宋代以来朱张讲学岳麓书院遗风,延聘海内外名家学者,其中公款留学欧美专家先后有龙康侯教授(攸县人,留德化学博士)、曾昭权教授(曾国藩孙,留美化学博士)、李琦伯教授(长沙人,留美工科博士)、徐璋本教授(长沙人,留美水利工程博士),而文学院自杨树达教授任院长数十年间,不拘学历举贤才,网罗湖湘名儒宿学任教。先父徐祯立教授(字绍周,号馀习)任中文系系主任,摒除门户宿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仅诗词学名家就有王啸苏教授、刘善泽教授、刘永济教授、刘永湘教授兄弟等多位,他们与先父均出生于1882~1889年间,王啸老年最长,先父年最小,而文字切磋,常不耻下问,见先父祝王老七十寿辰诗:“八年相长许肩随,切磋文字见虚怀”,他们均相互定交于民初,而且均与先伯叔父亦过从甚密。刘氏昆季民初曾丐先父为其母崔太夫人撰书墓志,全文仅一百八十字,词简意赅,有类春秋左氏句法,而书法遒劲,承袭晋唐,为先父早年力作,兹附篇后,既供文字书法赏析,更以概见刘氏昆季身出名门,为晚清云贵总督刘长佑之庶孙。刘长佑,湖南新宁县人,曾率湘军佐左宗棠击退沙俄,收复新疆,旋回师南越,屡挫法军,为晚清御侮名将,清帝逊位后,解甲还乡,世为新宁望族。  相似文献   

10.
<正>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在任组织学人集体从事古籍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汉书  相似文献   

11.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明末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  相似文献   

12.
1913年(1岁) 农历癸丑,公历6月30日(农历5月26日),生于湖南安化县东坪镇的吴家湾。名立华,号辑新,上大学后改奔星。父亲吴挹清,字汉波(1879—1937),母张真荣(1878—1917),同在挪威国(乡下人听其音误以为“老外国”)传教土于东坪镇所建福音堂附设的信义小学教书。排行为四,三个哥哥为:长兄德新,号立峰;二兄谷新,号立举;三兄自新(世醒),号立湘。  相似文献   

13.
刘绍荟简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2):215-F0002,F0003
刘绍荟,号园泽,湖南长沙人.1940年8月生,196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桂林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相似文献   

14.
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90-510年左右,是吴文化开始形成时最早的名人,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从仅存的史料来看,季札是一个博学多才、开明通达而又交游甚广的人,它的言论和事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主要有: 一、多次辞让王位。 公元前585年(吴寿梦元年),笑开始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依次为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辞让不受。于是寿梦只好传位于长子诸樊,约定兄终弟及,最后传及季札。 公元前561年,寿梦死,诸樊立,诸樊愿立季札,季札辞,弃其室而耕。前548年,诸樊在攻楚中中箭,将死,又言于弟馀茶曰“必以国及札。”馀祭立,封季札于延陵,号回延陵季子。  相似文献   

15.
此文选自中译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7月第1版,第10~18页。作者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日本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曾任大阪《朝日新闻》记者,多次游历中国,是日本“支那学”开山祖、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及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共14卷)行世。  相似文献   

16.
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著名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  相似文献   

17.
叶德辉(186-1927),字免份,一作焕彬,号直山,别号邮园,又称哪座主人。叶氏原籍江苏吴县。后随其父迁至长按。17岁时,入湘潭县籍。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殿试中进士,官吏部主事。旋即请假回湘,并很快济身于湖南权绅阶层,成为湖南有名的大劣绅。在1927年大革命中,被革命群众镇压。但是,叶德辉作为一名封建学者,不乐仕进,一生致力于收藏古籍、潜心从事版本目录学、校勘学、史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且著作等身。近代著名学者杨树达先生曾称赞叶德辉“博洽渊如西庄(王鸣盛)……,信学林之伟业,旷代之鸿儒”①。他的《藏书十约…  相似文献   

18.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宋建宁府崇安县(今属福建)开耀乡籍溪里人[1]。因为他曾长期寓居于湖南衡山五峰(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之下,学者们又习称他为五峰先生。 胡宏是两宋之际著名学者、理学家胡安国的季子。为避战乱,胡安国曾于南宋初年率领全家及其门徒隐居湖南衡山南岳一带,研治理学,传授弟子,终于开创了湖南的第一个理学学派──湖南学派,并进而在湖南形成了理学型的湖湘文化。胡宏一生不愿出仕,为振兴道学,隐居衡山二十年,从事传道解惑和理学教育,是两宋之际继其父之后一个著名理学家。他以…  相似文献   

19.
吕芳文先生所收藏的刘善泽、刘永济、刘永湘致王啸苏诗词稿和书信,是民国时期湖湘学人谈艺论学之真迹,尤为珍罕。吕先生又求得徐黻本先生协助勘点并撰文《抗战前后湖南大学名教授文学三刘诗札手迹序》,本刊稍后将陆续披露。其中刘永济先生的这批诗词手稿,或可增补中华书局版《诵帚词集云巢诗存》,现经吕芳文、徐黻本两位先生整理标点及简注,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今年是他逝世二百七十周年。明清之际,他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湘西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他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在史学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史论。《读通鉴论》、《宋论》是史论的杰作。《尚书引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