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与记录真实的重要艺术样式,在记录真实生活,展现人间情感;记录历史,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不同的是中国各地在整体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纪录片《龙之江》属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片中利用黑龙江独有的地域特征、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等历史情境的真实记录,通过对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反映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文明与中原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档案既是文化进步的阶梯,档案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档案在继承、保持中国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档案中凝聚着历史文化积淀的成果,而今人利用档案创造的新的文化成果作为历史文化的精粹,成为当今文化的组成部分,又通过档案为后人的文化创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营养,使原文化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是东北土著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这些宝贵遗产历史上是现在也是东北地区多彩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历史文化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书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的两个维度,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了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本文摘录其中两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创新就是不断地超越历史、超越自己,创造出新的业绩。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伴随着民族地区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如何稳妥、科学、有效地管理随之产生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是民族地区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代外国人在华所办中文报刊的成功与他们所采取的在形式上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样式,在内容上尽量迎合中国人的需要,在人力上大力利用中国人才的办报策略是分不开的。我国实施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可以借鉴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策略,努力把握和满足国外受众的需求,尊重文化差异并尽量采取本土文化样式,大力借用和发挥本土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都在演变中创造了特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涵盖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节庆、饮食、宗教、礼仪、建筑、手工艺等文化类别,形成了大量珍贵的、蕴含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或因无本民族文字而以口传心授、活态流变的形式存在;或以最初形成的状态一直保存下来,只是因岁月的洗刷淡去了部分痕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间的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客观上对新闻传播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新闻传播?这是新疆新闻界一个值得重视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跨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并就韩强同志在《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包括人类在后天所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总合。它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文化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历史延续性,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每一社会和群体都有与其相  相似文献   

12.
《上海档案工作》2014,(9):41-42
<正>宝山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上海的"水上咽喉"和"水上门户",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一二八"与"八一三"两次淞沪战役日军侵华的登陆地和主战场。日军在上海的两次野蛮侵略,将宝山拖入了战争的深渊。宝山成为震惊中外的遭受侵华日军暴行的重灾区之一。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救国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的侵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宝山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杜裕禄 《北京档案》2006,(12):11-12
专家点评: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明的载体,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对公众具有较为深远的传播意义.历经战火、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始终高悬着一条横幅:"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这便是很好的佐证.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博物馆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冷遇",有近三分之二面临着生存困难的窘况.  相似文献   

14.
友言在先     
华林 《兰台世界》2018,(12):1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各个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档案,成为了国家档案财富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蕴藏有丰富的民族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文献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土官、个人和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反映少数民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教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和民俗等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众多方面,世代传承不辍,形成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是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有着文化凭证作用、文化媒介作用、文化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钦 《今传媒》2010,(12):12-14
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适应城市特点和要求的人工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在更高社会层面上展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能否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宏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数千年来,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思想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已成为各时期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创造着中华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灿烂辉煌,它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激起全国人民热烈反响,广大文化人更加振奋,以兰台人自居的档案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必须思考如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兰台:中国档案文化的里程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档案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和基础。离开了档案文化,民族文化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试看历代多少有名或佚名的档案人,以自己的奉献留下了历史的记忆,铸造了档案文化的辉煌。殷商史官以"卜人"的面貌参与王朝决策,在甲骨上刻记  相似文献   

19.
蒋元 《大观周刊》2011,(26):162-162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名称,而是指包括汉族在内的众多民族的一个民族群体.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微博为民众提供了即时性的互动网络平台,微博具有的即时性、随意性、理想化特征,常使微博这个公共信息平台被网络上的水军利用。水军运用专业性传播手法,在微博上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投降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引控社会舆论的能力。正是某些西方势力通过其掌握的文化霸权,不断运用新的传播手段达到对非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控制,不断削弱这些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使民众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文化离心力。只有分析出微博上"文化自弃"的深层原因,才能坚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反对微博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投降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