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公审石头     
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他只得每天一早提着一篮子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啰,卖油条啰!”有一天,他卖完油条,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正好一百个。他卖油条,把一双手弄得油腻腻的,用手数铜钱,把铜钱也弄得油腻腻的。他瞧着这些油腻腻、亮闪闪的铜钱,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一百个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他想着、想着,靠在石头上,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一看,糟了,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也没有了。小孩又是着急,又是伤心,呜呜地哭起来。这时候,正好包公带了差役从这儿走过。包公是什么人呢?包公是位清官,…  相似文献   

2.
审问石头     
一天,包公访客途经一个小县城.忽然一个卖油条的男孩子在大街上拦住了包公,哭喊他的钱被偷了.男孩说他把油条卖完后,数了一数,一共100个铜钱.铜钱放在篮子里,他靠在路边的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后,铜钱被别人偷走了. 包公听完后,想了一想,对男孩子说:"一定是这块石头偷走了,我来审一审它."于是就命令跟随的差役重责石头40大板.差役们抡起大板,噼噼啪啪打得石头火星四溅,附近的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包公见人越来越多,便示意差役们住手.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路边有个小孩,为了给妈妈买药治病,五更天就起来卖油条,卖完了油条,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数完了一百个铜钱,便用油纸包起放在篮子里,然后不知不觉地便睡着了。他醒来后,却发现铜钱不见了,他又着急又伤心,便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了。包公正巧路过,见小孩哭得如此伤心,便问他为何落泪,他于是把丢钱的事对包公说了一遍。包公:(想了一会)我知道了,一定是这块石头偷了你的钱。我来审问一下,定能叫它把钱还你。小孩:(还是呜呜的哭个不停)包公:(命衙役打那石头)你偷小孩的铜钱,招不招?石头不言不语。包公:(又…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觉得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可是当财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你知道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豆浆飘香     
5月19日 晴 邻居家的大伯是卖豆浆的。 他和别人不一样,卖豆浆选择在傍晚。为什么呢?我也曾问过他,因为我在城里或是集市上看到卖豆浆的都是在早晨。记得大伯这样回答我:“咱庄稼人不比城里人,早晨吃豆浆油条,晚上,兴许家里有中午的剩饭,来一碗热乎乎的豆浆,省事又能吃饱。  相似文献   

6.
包公审石头     
<正>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日子很不好过。每天一早,小孩提着一篮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啰,卖油条啰!又香又脆的油条,两个铜钱一根。"一天,他把油条卖光了,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数了一遍,正好一百个。他卖油条,把一双手弄得油乎乎的,用手数铜钱,把铜钱也弄得油乎乎的。他瞧着这些油乎乎亮闪闪的铜钱,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了一百个铜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小孩跑了一上午,累坏了,便把头一歪,靠在石头上睡着了,睡了好一会儿才醒来。"哎呀,我得赶快给妈妈  相似文献   

7.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的一阵阵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专门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那是我从心爱的毽子里,费了好大的劲儿剥(bāo)出来给他的。他并没有接受,却笑眯眯地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慢慢走了。那时,我大约十岁。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兑三十个铜板,一块银元兑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嘻嘻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小手里一放…  相似文献   

8.
教育怎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任其快乐、自信地飞翔呢?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丝阳光.他便能给你呈现一片灿烂的天空。本学期开学时,五年级一位语文教师因病请假一个月.我有幸带这个班一个月的语文课。班里有个全校很有名的问题学生,家长不问,孩子不学,样子脏兮兮,连表情也因长期自认为差,而张着嘴一副“不正常”的状态。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一组教育细节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朋友,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次他回国到亲戚家串门。这家的男孩正念高三,重点中学的学习尖子,是一家人的骄傲,孩子也颇为自负,非北大清华不念,教授对学习绝口不提,只问了一句话:你喜欢什么?孩子愣了一下说,喜欢做作业。教授又问,假定不考试呢?孩子想了半天才说,还喜欢背名言警句。教授紧追不舍,为什么?孩子想了想说:引用名人名言高考作文可以得高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里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一个什么都不会而又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让他到石头市场去卖,但不要真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孩子回来后对院长说:“有不少人给了很高的价钱。”后来,院长又让他把石头分别拿到黄金市场和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价格又涨了10倍。但由于小男孩怎么都不肯卖,这块石头竞被传扬为“稀世珍宝”。孩子不解,问院长缘由。院长慢慢地说:“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吗?只要你看重自己,欣赏自己,你活着就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夹橡皮     
“这个孩子真了不起,竟然一次夹中了四个,了不起呀!”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夸谁吗?不是别人,正是我!我正在邻里大厦玩夹橡皮的游戏。起初是看别人玩,看着看着,手一痒,自己也想尝试一下,于是用一元钱换了两个铜板就上了战场。由于是第一次玩,技巧掌握得不好,别人可以连夹两次,而我只夹了一次就败下阵来,真扫兴!可光在一边生气有什么用呢?静下心来想想,还是先仔细看看别人怎么玩吧。慢慢地,我看出了门道,原来要想夹两次必须在第一次夹完后,迅速拍击“B”键才可再来一次。此时,我想再夹一下,可一摸口袋,空空如也,刚才的高…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孩子不喜欢吃有营养的蔬菜.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可是有一次在饭店.他却把一盘子蔬菜吃得精光了.为什么呢?因为看起来,这盘蔬菜非常鲜艳:吃起来,又酸又甜,正适合他的口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让孩子喜欢呢?  相似文献   

13.
父母茶座     
《家庭教育》2005,(6A):16-17
杭州读小梁来电话问:“我的孩子经常乱花他的零花钱。我本想再也不给他零花钱了,但孩子有时确实需要有点零花钱。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我带一年级班时,接收了一个几次留级的学生。他六、七岁时,附近一伙小孩就经常在夜里把他带出去,偷桃子,偷桔子,要他当“哨兵”他尝到了“甜头”,于是自己也“尝试”着去干。开始是小偷小摸,偷同学的铅笔啦,图书啦,渐渐地,胆子大了,发展到偷钱、偷粮,技巧也越来越高明。对这样一个有严重偷摸行为的学生,我是怎样进行教育工作的呢?第一,维护孩子的自尊感,不轻易公开揭发批评孩子的偷窃行为。儿童的偷窃行为不同于成人,公开的揭发批评,会挫伤孩子敏感的心灵,使他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并且会带来同学们对他的鄙视和疏远。这样,即使他想学好,也会失去信心和勇气,甚至因此在邪路上越走越远。开学不久的一天上午,有个学生的两毛钱被偷,一听到这情况,我心里就有了个大概,但在班上只随便说了一句:“有同学掉了钱,看谁拾到没有?”当天下午,这孩子就没来上学。这下,同学们议论开了,我忙制止说:“钱是掉了,还是  相似文献   

15.
王秋 《辽宁教育》2009,(3):25-25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赞颂的是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母予之爱。孩子之所以快乐、天真、活泼、可爱,是因为他沐浴着母爱.而孩子怎样以孩子的方式回报母亲呢?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伤不到眼睛。  相似文献   

16.
油条真名叫徐志博,这不重要,因为很少人知道,只能作为一个见证。为避免五音不全的人蒙混视听,才叫他油条,为什么不是锅盔、包子或镘头呢?问得好,且看下文。首先油条是个男人,之所以有这样成熟的叫法,主要出自于他小时候就有恶狼的称号。这人天生恶俗不堪,说他不拘小节是假的,常常要脱光衣服来显示他并不饱满的肌肉,那时小,还是挺羡慕的。所以他也常有见义勇为、见利忘义的行径,偷别人的水果,他坚决担任垫后的艰巨任务,但被发现时,比谁都先跑,这让同伙儿不满,产生矛盾,直到一次逃跑掉进粪坑才没让矛盾进一步激化。那次他差点毙命,所以他有学…  相似文献   

17.
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 李三几年省吃俭用,居然有了三百两银子的积蓄。这么多银子藏在什么地方呢?想来想去,他有了主意。这天夜里,他悄悄地把银子埋在了一棵樟树下,并在树上写了一行字:“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下他放心了。  相似文献   

18.
以己为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边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为此.他的母亲每天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无所作为.于是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孩子,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还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该如何谋生,如何出人头地呢?”而爱因斯坦听后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他的母亲:“妈妈.你难道没有看见我的伙伴们,他们不是也都和我一样吗?”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的大学者、大医学家皇甫谧从小被寄养在叔叔家。小时候的皇甫谧特别贪玩,不爱学习,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有一次,他到集市上去玩耍。一位卖瓜的老人见他两眼直盯着一个个香香甜甜的瓜,偷偷咽口水,就顺手拣起一个甜瓜来,递给他说:“你想吃瓜,可又没钱买,对吧?要不,你怎么老在我这瓜摊边蹲着不走呢?”  相似文献   

20.
暖暖 《家长》2009,(2):64-66
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到底好不好,也不知道送孩子的这颗魔法心的魔力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我只是想用一颗做妈妈的心.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问题.希望能给他带来帮助。就算没有女巫对我的心施过魔法.又有哪一位妈妈的心不是在孩子的身上牵挂着呢?又有哪一位妈妈不是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