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日常会话中也大量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本文以大学生日常会话转换为语料,对汉英语码转换功能、语言特点、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会话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引用功能、回避功能、方便功能、强调功能、靠拢功能和个人风格体现功能;其语言特点体现在转换规模为句或大于句时使用英语语法结构.转换规模小于句时部分使用英语语法或完全使用汉语语法结构;影响大学生会话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个人因素.也有会话场案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2.
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同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相似,但也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的中英语码转换为语料,探析歌词语码转换所具有的功能。歌词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概括为引用功能、含蓄表达功能、押韵功能、便利功能、靠拢功能、体现个人身份功能、陌生化功能、强调解释功能及互动功能等九大方面,同时进一步检验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社会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语域理论对汉英语码转换在流行歌曲中出现规律的制约作用:歌曲的主题(语场)、歌手与听众的角色关系(语旨)以及歌词的口语化特点(语式)决定了其中分句性插入为重、单词和词组性插入次之、语篇性插入较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双语或多语语言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相当普遍,这些转换主要出现在港台歌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内地的流行歌曲中。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既有同一切语码转换相同的功能,又有其特定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从语言本身以及语言使用和社会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佳 《考试周刊》2012,(32):27-28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中文语篇,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微博语篇中。在中文微博里,中英句内语码转换是主要的转换类型,它的出现比例远远高于英汉句间语码转换。本文通过对中文微博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分析,深入地揭示出网络微博交流中的网络语言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6.
雷永红 《文教资料》2009,(25):54-56
语言是一种具有社会规约性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是指在一语篇中,从一种语言或者变体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变体的语言现象.本文作者结合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分析部分语言属性在汉英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中的反映和体现,进而说明汉英语码转换的存在是和其所具有的一些语言属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网络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频繁。笔者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研究网络交际中汉英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让表达简洁明了,含蓄委婉和富有新意;指出汉英语码转换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活跃了交流气氛,也促进了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能够通过英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定量研究得以体现。以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和依存树库为基础的研究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比较强,形态和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动词可以支配的句法关系有主语、补语、宾语和状语等,英语动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有谓语、补语、宾语、定语和主语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概括出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概率配价模式。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结合力研究对外语口语和词汇教学以及双语认知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大中学生大量地使用鲜活的语码转换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文章将就汉英语码转换的类型、成因和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的运用,能满足师生互动中各自的面子需求,是学生的学习和交际策略,也是教师的教学策略。语码转换对于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具有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自然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王伊阳 《海外英语》2016,(15):228-231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pplies Jef Verschueren's 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ement.And the generation of code- switching is discus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Yu Guodong's Adaptation Model as well.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teacher's English/Chinese codeswitching is an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reality,social conventions and teacher's psychological intentions,the first two being considered as passive switching and the last being active switching.Teacher's codeswitching as understanding-facilitating strategy form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triggers teacher's English/Chinese codeswitching.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在顺应性基础上灵活的语言转换形式.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涉及方面甚广, 其在功能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会话中(主要是BBS 会话) 的汉英双语现象, 从功能和心理角度对其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elin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this paper will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odeswitching with typical examples. It aims to offer things for further code-switching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