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导致实际教育水平与工作所需教育之间存在的两种失衡状态。一方面,相对于所从事的工作而言,如果个人实际受教育年限高于工作所需教育年限,那么个人就处于过度教育状态;  相似文献   

2.
过度教育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人们的实际教育水平和所从事工作需要的教育水平比较而言,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称为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如果两者相等,称为工作所需教育(EducationRequiredinJob);如果前者小于后者,称为教育不足(Undereducation)。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莱文(Levin)认为,过度教育包含三个含义: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其受过教育后经济地位的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的期望;三是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从过度教育的概念来看,它所关注的是个体的教育水平与从事工作对教育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的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度与收益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过度指受教育年限超出工作需要的受教育年限的现象。教育过度是许多国家的长期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教育过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虽然是积极的,但其作用小于适度教育收益,使教育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造成教育投资浪费,给受教育者带来过度教育的收益风险。较高的技能禀赋相当大地降低了过度教育风险,再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能有效地规避过度教育风险。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简化数理模型,描述理性个体如何决策其受教育年限以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内在机制。指出在工资水平与个人人力资本正相关条件下,存在着个人最佳的受教育年限,以及个人最佳受教育年限与初始个人人力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8年内蒙古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分析内蒙古教育公平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内蒙古2002-2018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逐年升高,教育基尼系数持续下降,总体教育公平程度越来越高,且处于比较公平的阶段.城与城(乡与乡)之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缩小,城乡间人均受教育年限差距有所增大,城乡教育...  相似文献   

6.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提高有一定规律。本文探讨了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两个指标的关系,讨论了教育通过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作用,也讨论了人口普查按文化程度的实际折算。  相似文献   

7.
过度教育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个体所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术水平不匹配,或者个体所受教育水平高于工作需求水平,就会发生过度教育的现象。由于教育快速扩展,我国虽然总体属于教育不足的国家,但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过度教育现象,其实质有别于西方国家,我国过度教育是制度约束下教育和就业矛盾的产物。过度教育使个人乃至国家的经济价值都会受到损失,要求政府、企业和高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条件下的过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过度教育的集中体现及其负面影响一般说来,过度教育是指职业与教育之间的失调,即个人和社会所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其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个人所受学校教育程度超过了其工作所要求的程度;社会所拥有的教育规模超过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最早提出过度教育理论的是美国教育经济学权威亨利·莱文教授,他经过深入研究,于1985年给出了判断过度教育的三项具体标准:第一,相对于历史上较高受教育水平者,现有受同样教育水平的人的经济地位的下降;第二,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的期望;第三,职业从事者拥有比其岗位要求较高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区域信息化水平与人均受教育年限两者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种复杂、相互作用、相互传递的关系。那么,从探讨区域信息化与人均受教育年限尚不多见的角度入手,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确定区域信息化水平指数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建立一个数量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与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区域信息化水平对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的促进作用。根据计量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到区域信息化对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比较经常使用的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容易被误解的地方,此外它还容易与另外一个指标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相混淆,本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我国的情况对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我国未来4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能达到的情况进行展望。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定义及我国目前的情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也称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  相似文献   

11.
王一红 《文教资料》2006,(14):200-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健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的结构,涉及到相互依赖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完满状态。”在健康这个多维结构中,心理健康处于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即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符合同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其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相反则不健康。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希腊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使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迅速提高,但由于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和私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逐年下降,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教育现象。本主要从过度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关系、过度教育与学科专业的关系和过度教育在国有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差别等方面论述了希腊过度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教育质量”这样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频繁,但难有较为一致的科学认识。争论不在词汇本身,人们对教育质量概念的不同界定,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思想。 质量实际是一个判断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概念,产品质量判断的是使用价值,用户的需要是确定质量标准的尺度,于是就有了质量不足和质量过剩的问题。产品的质量特性低于用户的实际需要就造成质量的不足,超过用户的实际需要就出现质量的过剩。如果我们的教育存在质量和质量标准的话,那么教育质量是否也存在着质量不足与质量过剩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个体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其所从事工作的教育要求时,就会出现过度教育。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教育现象。西方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过度教育的测量及其发生率、对过度教育的理论解释以及过度教育对个人收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述评,并提出了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ORU模型估算我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过度教育收益率为正值,但小于工作所需教育收益率,说明个人发生过度教育仍可获得收益,但收入会受到损失。分工种、分行业和地区的估算表明:在教育水平和工作技术层次紧密相关的工作领域,教育和工作配置关系对配置程度较高的工种收入影响很大,如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相反,对配置程度较低的工种收入影响较小,如办事员。在竞争性强和收入低的部门和地区,过度教育收益率较低,或者不显著。相反,在垄断程度和收入越高的行业和地区,过度教育收益率越高,这可以解释即使发生过度教育、受教育者如何仍然愿意在该类地区和行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如果从思想认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那么,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学生需求和社会实际,与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相距甚远,问题亟待解决.要想稳步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就必须从制度保障、学科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7.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中国教育在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局部的过度教育.根据报告,在北京,以用人单位评判为标准估算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为47.61%,以个人判断为标准估算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为54.92%.何为"过度教育"?就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大于他所从事的工作需要,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大材小用".  相似文献   

18.
颉涛涛 《考试周刊》2014,(93):192-192
<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消除受挫折的情绪,为自己创造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那么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真心诚意地给学生讲道理说眼教育,而有的学生却置之不理、拒绝接受或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教育者的意图,他们对教育者似乎有一种说不出多大理由的反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的态度定势有关。所谓态度定势,是指个人由于先前的经历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的准备状态影响到对当前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理解。这种影响常常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发生的。态度定势有积极消极之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师持积极的态度定势,那么,教师的教诲就容易转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为学校工作寻找一个"中心"的话,那就是学生的发展;如果为学生发展寻找一个"支点"的话,那就是"自治能力"。当下的学校,管理过度,自治不足。学生在校始终处于教师的严密监管之下。自治不足,学生缺乏自由,教师劳心劳力。常熟市实验小学把"自治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着力开展学生自治教育,努力实现学生从自律、自觉到自由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