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关于行政法有多种学说,本文认为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法治理念、程序价值、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是行政法的精髓,行政法治是法治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是行政法的本质特征,它的出现是行政法真正形成的标志;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效率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行政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行政法有多种学说,本认为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法治理念、程序价值、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法治是行政法的精髓,行政法治是法治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是行政法的本质特征,它的出现是行政法真正形成的标志;行政效率机制是行政法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效率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本拟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行政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组织、分工和行使、运作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并进行行政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在国家行政管理中有三方面的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监督行政权力主体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离开了行政法的约束作用 ,国家行政管理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法治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包括行政组织法和部门行政法两个维度。行政组织法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包括将国家价值目标元素融入立法目的、国家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元素融入立法原则、公务员法律规范上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三个层面。部门行政法上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则集中体现为以核心价值观重塑教育行政、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安行政、以核心价值观强化民政行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复兴以及行政法制向行政法治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为行政法治开辟了广阔前景,《行政诉讼法》推动行政法全面发展,行政内部法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今后的行政法在理念和具体调整范围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论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日趋多样化;行政程序的价值日益凸显;行政救济方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效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关于行政法的职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来涌现了一系列关于行政法职能的理论,各理论都有一定道理,然而,作为对现代行政权和现代行政管理活动起作用的行政法必须承担的效率职能却鲜有研究。行政法的效率职能要求行政系统确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体制结构、确立新的技术知识分系统、确立新的行政过程、确立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1987-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根据"工作要点"体现的价值类型和价值内容将教育部行政活动分为以"政治价值比例波动性明显"、"管理价值比例遥遥领先"和"法律价值比例日益增大、日趋平稳"为特征的三个阶段;并总结出"管理价值是我国教育行政的主导价值,但政治和法律价值的地位日趋重要"等五个教育部行政活动的价值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揭示出"教育部行政活动必须遵从执政党的意志"、"教育部行政活动不断体现弱势群体利益"、"教育部行政活动客观上维护了教育部的部门利益"、"教育部的行政改革进程较为缓慢"等教育部行政活动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8.
行政决策被传统行政法理论遮蔽原因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决策被中西方行政法理论所遮蔽的共同原因是传统行政行为分类理论未将行政决策行为归入其体系。然从比较法的视角看,因法治历程和传统不同,中西方行政决策被传统行政法理论遮蔽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在西方国家主要有三种原因:行政决策被立法决策遮蔽;行政决策被消极行政遮蔽;行政决策被行政管理遮蔽。在我国也有三种原因:尚未完善的法律体系;行政决策被党委决策遮蔽;行政权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为中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复兴以及行政法制向行政法治的跨越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为行政法治开辟了广阔前景,<行政诉讼法>推动行政法全面发展,行政内部法制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今后的行政法在理念和具体调整范围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平衡论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日趋多样化;行政程序的价值日益凸显;行政救济方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讨论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法据以存在的观念和思想的前提。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出现了各种主张和观点 :平衡率 ;控权论 ;管理论 ;服务论 ;公共权力论 ;保权控权双重说。在探讨行政法理论基础之前 ,有必要区分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各国行政法是否具备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功能和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差异何在 ;行政法理论基础是否一定先于行政法制的实践。建构我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必要和步骤 :对该问题的探讨是我国行政法治深入的表现 ;开展对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深入思考 ,密切关注我国的社会现实 ;加强对各国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共警告是行政法学上的一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警告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广义上的政府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向其权力辖区内之社会大众公开发布其所掌握的可能对人们造成较大危害的行为、商品、事件等信息,以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心理的行为总称。狭义上的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针对消费风险向其辖区的居民发布的公共警告。政府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治理手段,在我国消费领域亦有实践。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公共警告的专门法律,政府公共警告的法律依据散见于各层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在法律性质、价值目标、行为方式、适用范围、时间要求、具体程序等方面,政府公共警告与警告处罚、应急预案、媒体曝光等存在很大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公共警告是一种特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但在风险社会,政府公共警告具有制度独立之价值与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都市襄阳"建设中建立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政府组织腐败的程度。要紧紧围绕公共利益这个中心,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以及科学高效的价值原则,建立完善普通民众利益表达机制、政府科学时效的回应机制、政府公务和重大事项决策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行政问责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控制腐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在不断增多,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鉴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和我国现状,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浅论现代公法中的权力控制——以行政权的控制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之间的社会性联系更为紧密,对公共产品更为依赖,需要政府确实保障公共产品的不间断、高质量的提供,与此伴随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与扩张。权力在可以整合资源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同时本身也具有腐蚀性、扩张性、破坏性的负面特质,对权力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控权一直是行政法甚至是公法领域中的核心议题,在现有背景下研究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从观念的转变、历史的借鉴、现实的要求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控权平衡论从控权、制衡角度来阐述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本文以行政法的价值和目标为基点,从行政权的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权利义务不平衡的事实,进而论述新的平衡理论,即追求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研究部门法哲学具有深远意义,探讨行政法哲学实际上就是探讨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探讨行政法发展的基本思想脉络。"政府法治论"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行政法哲学思想,与其他行政法哲学流派相比它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成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用的指导思想。政府法治论的核心思想由五句话组成:即政府依法律产生、政府由法律控制、政府依法律治理并为人民服务、政府对法律负责、政府与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9.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作为物权法一项基本立法精神,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公法中的宪政平衡性的价值理念有着内在一致的逻辑联系。我国目前财产平等保护的立法与实施现状,要求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进行平衡与协调,最终以公法上的制度建构来保障和支撑物权法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运行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